此时越国的重臣文种收到老友范蠡的一封信,开篇六个字就道破了此信的中心思想。范蠡认为勾践会卸磨杀驴,所以劝文种赶紧跑。文种一看到信就称病不上朝,开始布局跑路的事情。但是文种慢了一步,勾践抢在他跑路之前让他自杀。千百年过去了,群众眼里的勾践一直都是一个卸磨杀驴的小人,而文种则是因为“鸟尽弓藏”而死。事实真的如此吗?勾践杀文种是因为鸟尽弓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勾践为什么杀文种。
[var1]
晋吴蜜月期的时候,晋国大力援助吴国,晋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军事技术大大加强了吴国的实力,以至于吴国能开展大规模伐楚战争。当时楚国被打得非常惨,连楚王坟墓都被人扒了。
楚越蜜月期的时候,楚国也大力支援越国,派遣大量的楚人帮助越国发展国内经济建设。范蠡、文种这两位越国重臣都是楚国人,
《吕氏春秋》:范蠡,楚三户人也;大夫种(文种),楚为邻人
。史书记载他们两个人看到东南有王霸之气(
见霸兆出于东南
),所以就去东南了。这个王霸之气是什么?很有可能是看见楚国扶持越国,认为越国会飞速发展,所以想要搭上这辆快车。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投机客,楚越蜜月期的时候可以搭上快车,但是楚越交恶的时候,他们必定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当然了,这些人也不是白送的,越国每年都要向楚国贡献大量的玉帛子女(
(勾践)春秋奉币玉帛以贡献(楚)焉,未尝敢绝
)。你可以把这个理解为越国向楚国缴纳的保护费,而楚国回馈越国一些人才。
楚国的扶持是有效果的,吴国攻打楚国的时候越国袭击吴国,吴国火速班师回救,解了楚国一难。之后吴王记恨越国伐吴的事,所以率领大军伐越。但是没成想自己被勾践射杀了,自此吴、越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新任吴王立誓伐越(
吴由此怨越而不西伐楚
)。吴越结仇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楚国,首先楚国不用担心吴国再伐楚,同时楚国还能坐山观虎斗,如果越国战胜了吴国,吴国会死同时越国必定会伤残,到时候楚国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var1]
“伐吴九术”
吴越结仇之后吴王夫差夜以继日的强军、强国,而越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至于率先发起伐吴之战。吴王发动倾国之力在夫椒地区重创越军,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求和。之后越王就成了吴王的下人,在吴国伺候了吴王三年,这才被释放回国。
越王回国之后采纳了文种的“伐吴九术”,开始卧薪尝胆,在这里我们要着重说一下文种的“伐吴九术”。
伐吴九术:第一术、尊天地,事鬼神;第二术、重财币,以遗其君;
第三术、贵籴粟槁,以空其邦;第四术、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
第五术、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
第六术、遗其谀臣,使之易伐;第七术、疆其谏臣,使之自杀;
第八术、邦家富而备器;第九术、坚厉甲兵,以承其弊。
[var1]
纵观“伐吴九术”其中心思想就是弱化敌人,强化自身。如果把吴国当成主要对象,那就是“伐吴九术”。如果把越国当成主要对象,那就是“伐越九术”。越国用这九术对付吴国,那楚国又何尝不是用这九术对付越国?
越国给吴国能工巧匠,消耗其国力;楚国给越国将军,消耗其国力。
越国养精蓄锐,以承其弊;楚国同样也是养精蓄锐,以承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