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仪连横,苏秦合纵,为何六国合纵都不敌秦国?连横真比合纵强?

张仪连横,苏秦合纵,为何六国合纵都不敌秦国?连横真比合纵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0 更新时间:2024/2/6 17:47:14

在战国时期杰出人才在各国之间流动,君主在选贤任职,不再只是局限于血统,人才需要一个支持自己的君主,君主也需要一个优秀的臣子。

也正是有了这个大背景,才有了苏秦游说各个国,试图发展自己的合纵之术,但是苏秦只被六国授封了相印。秦国并没有在其中,秦国拜张仪为相,张仪坚守连横之术。在历史中,六国合纵也没有抵抗过秦国,难道是连横之术比合纵之术厉害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var1]

一、苏秦——苦口婆心劝合纵

苏秦字季子,雒阳人师承鬼谷子据说苏秦一张嘴“万口莫变”,当苏秦学好合纵之术之后,第一个游说的国家就是秦国,秦国兵强马壮,如果有秦国的加入一定会事半功倍的,但是,他第一次游说却以失败而告终。因为秦国当时的君王秦惠王正因为商鞅余怒未消,又有其他国人来游说,所以并没有接受苏秦的建议。在《资治通鉴》中就有记载:“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苏秦乃去。”

再后来苏秦在经过燕乌集阙,在华屋之下游说赵肃侯,双方交谈甚为投契,后来被赵国君王册封武安侯,认命相国。在之后的游说中,被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六国授予相印。

[var1]

再后来的秦国意图统一六国,苏秦走访六国劝说合纵抗秦。苏秦认为聚六国之力一定可以打败秦国。

二、六国——人心叵测怎伐秦

虽然在苏秦的苦口婆心下,六国还能稳住情绪,坚持着合纵伐秦,但是,当自己的国家没有收到侵犯时,谁都不想惹秦国这个国家,所以六国虽然表面上决定各种伐秦,实际上各个国家都心怀鬼胎,毕竟各国君主都是想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利益,并且,谁也不会想到六国合纵竟也挡不住秦国的军队。

其实从六国接受苏秦的游说中就可以看出,六国在看到秦国迅速的崛起也是想要做出抵抗的,但是难免会形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所以六国之间虽然名义上合作,实际上犹如一盘散沙,没有凝聚成一股力量。所以在苏秦死后,张仪便分化瓦解了六国势力,最终统一了六国。

[var1]

还有另一个方面,六国伐秦失败的原因是军粮不足,六国的军队人员较多,但是没有哪个国家的粮食够六国军队食用,而秦国地大物博,完全没有这个忧虑,没有军粮,还怎么打仗,所以就导致伐秦失败。

三、张仪——巧舌如簧破六国

张仪是魏国人,却为了秦国统一六国事业奋斗中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张仪的原则,血统根本不是他的考虑范围。张仪苏秦都是师承鬼谷子,只不过两人学习的刚好是相克的术法,这就避免不了两个人会成为敌人。

我们先来看看张仪是如何对魏伐交的吧,张仪对魏国的态度可以说是恩威并施,确切点说,就是打你一巴掌,再给你一颗甜枣。在秦惠王时期,秦派公子华和张仪两人带领军队攻打魏国的蒲阳,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攻打了下来,之后,张仪竟然向秦王提议把蒲阳归还黑魏国,并把秦公子繇派到魏国当人质,不可思议吧!

[var1]

张仪作为使臣去给魏国送礼时,给魏王说秦国都有这么大的诚意,那魏国是不是也需要表示表示诚意啊,所以魏国献上了上郡和少梁两地,蒲阳对于魏国是重要的,而上郡和少梁对于秦国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两地离秦国近。

张仪本来与苏秦有约定终身不与苏秦为敌。所以在苏秦主张六国合纵时,张仪都没有赶尽杀绝,在苏秦死后,张仪才完全放开实行连横之术。

[var1]

另外,张仪在外交上展现了他特有的谈判艺术,在游说各国时,凭三寸不烂之舌戏弄天下诸侯,首先张仪就消除了秦国和齐国两个大国之间的联盟,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这样,最后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所以张仪也为秦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四、秦国——远交近攻好计策

再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有了较大改变。另外,秦国不局限于血统,选贤任能,拜张仪为相,樗里疾、魏章和白起为将,一心扑在统一国家的大业中。

秦国除了广纳贤士外,还实行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计策,这个计策使秦国的版图不断扩张,一旦并入秦领土的地方,很难再从秦口中夺出,然而秦国却通过不断的扩充,实力越来越强大。秦国对待六国的态度既有武力威胁,又有张仪出使各国进行示好的行动,软硬皆施。

[var1]

秦国的君主几代一直为了统一天下而奋斗终生,这种不折不挠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秦国的君主,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秦国君主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面对傲慢的张仪时,秦君主能够拉下脸面,亲自出城门迎接张仪,这需要多大的耐心,相比之下的其他各国君主,哪个不是有帝王的威严,尽管再怎么信任能臣,依旧需要遵守礼仪制度,违反者必定会收到惩罚

总结:

六国合纵之术失败与秦的连横之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各国之间的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所以百姓们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来组织这个破碎的生活,也就是说秦国的统一是天下民心所向。而对于连横之术厉害,还是合纵之术厉害这和问题,是没有正确的答案的,这个需要看社会的大背景适合哪种方法。

但就从这个历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团结的重要性,也需要我们认清社会现实,才能更好的成就美好未来。

更多文章

  • 盛气凌人的秦昭襄王,为什么在渑池会盟时,被蔺相如“唬”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蔺相如的资料,山西榆次蔺相如故里,蔺相如对秦王说改为转述句

    [var1]1、蔺相如蔺相如是赵国晚期的名臣和能臣,他凭借自身的气势,压制了秦昭襄王的气势,使得秦昭襄王没能实现欺负赵惠文王的目的。秦昭襄王凭借秦国的强大,要求赵王在渑池与他相会,目的就是想用气势压倒赵国,从而达到吞并赵国的目的。[var1]赵王知道秦王的目的,于是不愿去,但是蔺相如劝赵王参加会盟,

  • “越王勾践剑”何以成“天下第一剑”?其承载了哪些中华文化内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越王勾践剑详细资料,青虹剑是不是越王剑,越王勾践剑世界地位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卧薪尝胆”的来历,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至此曾为一方诸侯君王的勾践,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阶下囚生活。而“越王勾践剑”,就是勾践立志发愤图强,直至复仇成功的历史鉴证。[var1] 这个故事从春秋末期一直流传至今,历史中的很多名人,都曾为其著书立说。就连浪漫主义“诗仙”李白,

  • “亡秦必楚”中的楚什么意思,并非楚国,而是秦汉之间的一个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楚国的楚含义是,楚国的楚怎么写才好看,楚国的楚的笔顺和拼音

    秦末,起义形势风云变幻。陈胜吴广起义后,创建了张楚的政权。全国各地形势逐渐急剧转变,尤其是楚国原贵族项羽加盟,形势变的一片大好。后人也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这一“楚”就是指张楚政权,还是指项羽所属的楚国?[var1] 短暂的张楚王朝 陈胜于秦二世年间(前209年)创建张楚政权,大泽乡起义后,陈胜

  •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山海经》中反复提到,却被我们忽视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山海经中女娲的父亲雷泽龙神,山海经原图女娲,山海经里面女娲在第几页

    据《淮南子》记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也就是说,在那蛮荒时代,华夏大地上曾发过一次大洪水。为了拯救苍生,女娲用五彩石补好了天。请注意,在这个传说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东西——大洪水、救世主。[var1]各位,咱再来看

  • 他是汉代诸侯王,结巴却喜欢唱歌,还拆了孔子的老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曲阜孔子老宅,鲁恭王为什么要拆孔子的故宅,叔孙通和孔子的关系

    按照皇子分封制的制度,汉景帝二年,他被分封为淮阳王。[var1]然而,他的命运并不太好——刚刚上任之后,就爆发了“七国之乱”。由于淮阳国紧挨着吴楚两个造反的大国,自然是首当其冲。当然,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刘余自然是没有能力和吴楚这样的老狐狸对抗的。在朝廷顺利平定“七国之乱”后,鉴于能力问题,刘

  • 他在古代就活了一百多年,掌控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从春秋走向战国全文免费阅读,春秋战国名人一览表,孔子生在春秋还是战国

    [var1]鬼谷子所学所教的,都已成才,但他公认的弟子有孙斌、苏秦等,大多活跃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大致可以估计,鬼谷子应该活了100多年。[var1]关于鬼谷子,有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他住在云梦泽,所以也称鬼谷。而这个地方也是神仙住的地方,传说中的鬼谷成了一代人的乐土。如今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v

  • 山海经记载了一个创始神明,此后就消失了,历代古籍都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山海经中记载的神明,山海经最吓人的照片,西方神明解封山海经的小说

    还有两股是发源于长江中上游的三苗部落联盟,以及活跃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夷黎部落联盟。据《尚书》、《竹书记年》等记载,后来黄帝部落通过逐鹿之战等,逐渐灭掉了其他势力,统一了华夏,并从其他部落的图腾中各取一部分,组成了龙的形象,从此炎黄就成了人文初祖,龙也成了华夏的象征。[var1]但是据朱教授考证,这个让

  • 长平之战后,奄奄一息的赵国,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假如赵国长平没败,赵国长平最新视频,赵国老将廉颇坚守长平

    谋兵之胜,在于良将,在于明主,也在于全国人们的精神风貌。可惜良将难得,明主更难得。赵国出现了一个旷世明君——赵武灵王。当时赵国国力孱弱,又受到中山之败的耻辱,全国上下一片沮丧。此时赵武灵王开始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赵国放弃了中原人宽衣博带的装束,改用金身窄袖,皮带束身的轻便服装,让士兵在战争中

  • 一本千年古书,揭穿孔子诸多谎言,周文王的临终遗言居然说了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文王孔子简介,周文王遗言300字,伏羲周文王孔子壁纸

    不准,这是盗墓圈里的人给他起的外号。意思是说,这个人盗墓没个准头,啥墓都挖。至于真名,史书上没有记载,所以没人知晓。我们只知道,不准乃是西晋时期的一个盗墓贼。在夏天的某个雷雨之夜,他找到了一座古墓。挖开来一看,发现这墓里有洛阳铲啊,牛角啊之类的东西,一看就知道,墓主人是个盗墓贼。[var1]很快,他

  • 三国时期,吴国明明在长江以南,为何却被称为江东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吴国孙权简介,吴国孙权骑兵阵容,吴国建立者孙权的标志是

    曹操所在的中原地区,本就是华夏发源地,政治经济中心,故称中原。川蜀之地位于中原的西方,因此称为西蜀,这并不难理解。但孙权的吴国,明明位于中原地区南方的孙权为何叫江东?[var1]在中国古代,湖南湖北地区,被称作荆襄之地,武汉长沙这些地方以前就是大沼泽,住不了人。随着中原王朝的变迁,战争使得人们纷纷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