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故事的主线,实际上都差不多,说的是:为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铫期。他曾镇守草桥关,刘秀对其特别倚重,是自己的心腹重臣。但刘秀晚年昏聩,宠爱郭妃,郭妃的父亲郭荣因成为国丈,而被提拔为太师。太师郭荣多行不法,看不上朝中的文武勋贵。而姚期的儿子姚刚(历史上姚期原型是铫期,而且并无姚刚此人),荣立战功,被封为猛烈侯,在游街夸官的时候,受到太师郭荣的侮辱。
姚刚年轻气盛,失手打死国丈,闯下大祸。姚期知道后,绑子上殿,刘秀听闻理由后,决定从轻发落姚期父子。姚期知道刘秀嗜酒误事,于是跟刘秀约定,要陛下戒酒百日,自己才能留在朝中为官。刘秀应允,但郭妃为了报父仇,设计将刘秀灌醉后,说姚期父子不臣之心,而且姚期酒后无德,对郭妃无礼。醉酒的刘秀,错将姚期满门抄斩。
大将军马武听闻后,闯宮犯驾,要求皇帝赦免姚期,但为时已晚。刘秀醉酒迁怒众人,将老将功臣全部处斩,马武听到后,气愤非常,用金砖击头自尽,这便是《打金砖》的剧情。而后刘秀处斩郭妃,到太庙祭祀时,又看到众人的冤魂,在惊恐躲避时,刘秀从跌倒身亡,这便是《太庙》剧情。
但马连良先生的弟子朱秉谦,将此剧目改良,变成护国军师丞相邓禹用死囚替换众人,最后刘秀去太庙请罪时,发现众位老将忠臣都平安无恙,君臣重归于好。而姚期、马武二人,则带兵退敌,将功赎罪,结局圆满。
戏曲中的刘秀形象,被歪曲的不成样子。但历史上的刘秀,是少有的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而且刘秀跟功臣旧将的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赐给他们高官厚禄,但不允许他们过问政事。而刘秀的伴侣比较少,除了光烈皇后阴丽华,便是郭皇后郭圣通,还有一个妃子许美人。刘秀一生只有三个妻妾,是历朝皇帝中后妃人数较少的皇帝之一。而且刘秀对后妃和外戚管理的特别严格,不会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
那么为何很多人喜欢抹黑刘秀呢,有人考证过,那些戏曲的取材源于明代谢诏所作的历史演义小说《东汉通俗演义》。而作者创作在书中抹黑光武帝刘秀的目的,则是暗讽明太祖朱元璋在处理功臣的事情上,杀戮刑罚过重。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他登基坐殿后对待百姓非常好,但是对待拉帮结派、多行不法的朝廷勋贵(主要是淮西勋旧),朱元璋非常警惕。所以在处置后来的“蓝玉案”、“胡惟庸案”都存在打击面太广的情况,士大夫阶层多被牵连其中。他们为了表示不满(“火烧庆功楼”则是清代文人杜撰,为了抹黑朱元璋),又不敢直抒胸臆,于是在书中玩起指桑骂槐的游戏,光武帝刘秀是因此而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