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把控唐朝皇权之后,很快显示她敏锐的洞察力和知人善任的独到眼光。狄仁杰在唐高宗时期混迹朝廷几十年,却一直寂寂无闻,屈在下僚,空有一腔凌云之志,报国之才,却得不到唐高宗李治的赏识重用,眼看就要在无所作为中虚度一生。直到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死,武则天成为唐朝的掌权人,此时已经53岁的狄仁杰才进入了上升通道。
武则天以她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致,在唐朝成千上万个官吏中,一眼识别出狄仁杰是个济世之才,并且马上加以提拔重用,狄仁杰正是在她的一路提携下才得以官居极品,成为宰相。但狄仁杰对武则天却并不领情。恰恰相反,狄仁杰骨子里是个忠于李唐王朝的铁杆“粉丝”,虽然受到武则天厚待,但他却对武则天篡夺大唐江山极为不满,并且一生都在致力于让武则天把皇权交回李唐后人手中。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故。但他在去世前,已经对恢复大唐江山之事做出了周密安排。另一个忠于李唐的大臣张柬之,已经被他安排到了手握大权的宰相之位上。张柬之不仅对李唐忠心不二,且为人有胆有识,他表面上对武则天毕恭毕敬,暗中一直在策划发动宫廷兵变,想采取强硬手段让武则天退位。
张柬之深知,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取得宿卫皇宫的禁军的支持。他一直在禁军武将中物色合适的人选。一个名叫李湛的禁军武将进入他的视野。李湛的名字很多人都很陌生,但他的父亲却鼎鼎大名。他父亲就是唐高宗继位初期任命的宰相李义府。李义府是唐朝有名的奸臣,他最初只是个卑微小吏,在武则天争夺皇后之位时,他跳了出来,声嘶力竭为武则天摇旗呐喊,出谋划策,成为武则天的忠实走狗。作为回报,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一手把李义府提拔到宰相位置上。李义府因而臭名昭著。李义府死后,武则天对他的儿子李湛也视为亲信,把他任命为禁军大将,负责皇宫安全。
李义府之子李湛,虽然出身奸臣之后,但他的为人却与父亲迥然有别。李湛也对李唐忠心耿耿,对武则天篡夺大唐极为不满。张柬之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认定李湛是配合他发动兵变的最佳人选。李湛既是禁军武将,又是武则天当年最宠信的李义府的儿子,便于掩人耳目,不会惹人起疑心。在张柬之的安排下,李湛很快加入到反武势力阵营中。
神龙元年正月,年迈的武则天病势沉重,来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张柬之立即意识到机会来了。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通知李湛,马上带兵入宫,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湛冒着祸灭九族的风险,义无反顾,带兵冲进皇宫,先杀死武则天的两个宠臣张昌宗、张易之,然后手持钢刀闯入了武则天的寝宫,全副武装站到了武则天面前。
病榻之上的武则天已经衰弱之极,她已经接到有人造反、张氏兄弟被杀的禀报,再看看眼前的情景,心中已经明白了八九分。她抬眼看了看李湛,认出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李湛说了一句话:“汝亦为诛易之将军邪?我于汝父子不薄,乃有今日!”李湛虽然出于大义而带兵逼宫,但武则天对他们李家父子确实不薄,心中未免有愧,一时间羞得无地自容,满面羞惭无言以对。大概是作为对武则天最后的回报,武则天临死之前,他一直亲自在武则天殿外值守,一直到武则天断气,一代女皇就这样走完了人生路。李湛此后成为挽救唐朝的大功臣,受到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3代皇帝厚待,富贵善终。
参考史料:《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