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小说中,纣王都是一个恶到了极点的人物,穷兵黩武、沉迷酒色这些都是小事,可怕的是对王公大臣剖心挖眼、砍足刳妇,一件比一件骇人听闻,最终引发民愤,使有德之君周武王推翻了殷商的统治。
可能世间的确存在如此纯粹的恶人,但若纣王真的残暴无能,也不可能在君王的位子上坐足30年。于是近代以来有些学者对纣王的一些“黑历史”提出了质疑。其中郭沫若、胡适、顾颉刚等著名学者,都曾撰文给纣王“翻案”。
首先,关于纣王的黑历史是随着时间越描越黑的。在最早周朝的《尚书》当中,列举了纣王的6大罪状,比如酗酒,信妇人,信鬼神等,其实这些罪状在殷商的文化传统中并无不妥之处。但是到后来的西汉、东汉、西晋、东晋,纣王的罪状竟然还能不断增加,所谓的剖腹取胎,炮烙虿盆等神奇典故,都是后来才有的,不得不令人怀疑是别有用心的人往纣王身上泼脏水。
其次,殷商的灭亡很可能是内斗激化的结果。帝乙和纣王的母亲有3个儿子,纣王排行老三。帝乙立纣王为接班人的原因,主要是纣王两个哥哥出生时他们的母亲还是妾,到纣王出生时已经扶正为王后,因此纣王虽然最小,反而成了唯一的嫡子。他的哥哥,微子启,就是后来脱光衣服向周武王投降,建立宋国的国君,很可能就是因为立储的问题与纣王争斗,埋下了后来殷商内部分裂的伏笔。
最后,还有后世人们常常作为纣王荒淫证据的“酒池肉林”故事,其原型是《史记》中记载的“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闲,为长夜之饮。”但实际上在殷商的奴隶社会时期,这只是当时祈祷来年丰收,王国人丁繁衍的一种礼仪。后人用儒家礼教的眼光去评判先人的礼制,得出纣王荒淫的结论,显然是不妥当的。
在历史上,纣王在年轻时是个有为之君,尤其在开拓东南地区,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居功甚伟。但到了晚年,纣王开始怠于政事,导致内部分裂势力膨胀,加之连年征战损耗过大,被周朝一举推翻。毛主席也曾经评价道:“纣王很有本事,是个能文能武的人。”只是由于我们成王败寇的历史传统,加上小说的渲染抹黑,以致他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心目中暴君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