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的“遗产”真强大,后代吃了2000多年,77代孙一出生就是巅峰

孔子的“遗产”真强大,后代吃了2000多年,77代孙一出生就是巅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96 更新时间:2023/12/26 22:23:16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他家的思想发展的势头在不断减弱,只有儒家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官方的正统统治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未衰。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有多深远,这种深远的思想也成为他后人的财富和遗产。历代的后人都受朝廷的影响,而77代孙子更是一出生就处在人生的巅峰。那么,他的后代究竟享受了什么样的风光呢?

[var1]

大成至圣先师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其明思想更是影响了无数人,今天我们依旧在学习过去的古人们的思想。而在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一定是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开设私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风气,因此文化学识这种东西不再垄断在上层阶级。

除了“仁”核心思想,在“礼”方面,他也有独特的见解。然而,当时的社会对于他的这种思想并不采纳。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整体的社会风气就是战争与竞争,而法家思想的严明很符合统治者们的需求,因此那时候无论是秦国还是其他的国家,更加推崇法家思想。

[var1]

但是在秦朝之后,除了前期的汉朝奉行道家思想,汉武帝时期起,就开始“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从此以后,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发现了儒家思想对于统治民众思想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后世纷纷效仿之。

经过两千多年封建正统朝的传播,如今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儒家思想的风采,时常会学到《论语》等关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思想,感受他的思想光辉,可以说,孔子给世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所以作为他的嫡系后人,更是能从他的“丰厚遗产”中获得无数的好处,第77代孙因此而出生即巅峰。

[var1]

末代衍圣公

这种巅峰的荣耀就是孔子的后人可以享受官家正统地厚待。由于从西汉时期起,统治者就十分重视孔子的思想,所以民间也不断学习孔子的思想。西汉的汉平帝刘衎为了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大肆弘扬礼教,开始封孔子的后代为褒侯。

也是从汉平帝起,后面的无数皇帝都意识到优待孔子后人的重要性,所以无论如都会赐予孔子的嫡系后人一定的封号和爵位。从汉平帝到宋朝期间的千年,封号还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但是到了宋朝的仁宗年间,他固定了这个称号,即“衍圣公”。

[var1]

所以自北宋起,“衍圣公”这个称号一直有,到近代的国民政府时期,改成了“大成至圣先师俸祀官”。但由于“衍圣公”这个封号经过千年的传播影响力很大,所以人们还是习惯于称呼为衍圣公。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后面的新政府已经不涉及这种非能力突出就授予官职的机会,所以民国时期的衍圣公是最后的衍圣公。

当时,民国虽然是新政府,但是这种影响数千年的思想还是不能丢,于是当时的政府还是将孔子的第76代孙封为“衍圣公”,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孔令仪。在1920年的时候,孔令仪因为疾病去世,而当时他的血脉只有两个女儿。

[var1]

听到他去世并且只有两个女儿留世的消息,民国政府震惊不已,毕竟“衍圣公”可是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不可能到这一代就垮了,那以后还如何好好统治国民的思想?于是当时的民国政府不信这个邪,抱着微弱的希望去找孔令仪是否还有血脉存在于世。

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孔令仪的一个小妾。原来,孔令仪当时有一妻一妾。妻子孙氏还没有来得及给他留下孩子就患病去世,而孔令仪属于孔子的后人,祖上数千年来就被官方正统重视,所以他也深知血脉的总要性。于是又纳了当时是自己仆人的王宝翠为妾。

[var1]

当时民国政府找到她的时候,王氏正怀着。于是当时的政府格外关注她的肚子,毕竟都希望她生一个男孩儿,不想让孔子的血脉到这一代就断了。等来等去,终于等到王氏临产这一天,所以政府的人早早就派人来关注了。

王氏经过艰难的生产,终于生下了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儿,当时的政府格外高兴,心里的石头也顿时放下了。于是这个孩子叫孔德成,在满百日这天就继承了祖辈留下来的“衍圣公”称号。他从五岁起,就开始主持祭祀,到了1935年,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封为“大成至圣先师俸祀官”。

[var1]

作为孔子的后人,孔德成没有忘记祖上的思想与气节,他严格要求自己,抵制日本人的诱惑,承担起了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子孙应有的责任。他专门发表抗日演说,动员国民抗日。但是在抗战胜利后,他却因为当时国民党的影响,去了台湾。

然而,在台湾,他依旧身体力行着祖上孔子的思想,好好教授学生,践行着“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将孔子的“遗产”继续传承和发扬。

[var1]

结语

的确,物质的财富即便再富有,也不可能经过2000多年的消耗,还能留下很多,更不可能让孔子的后代,尤其是第77代孙子孔德成一出生就处在人生的巅峰。说到底,物质的财富影响还是比不过精神财富的影响。孔子的先进思想被官家正统封为圭臬,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统治,都会好好对待孔子的后人,由此,后人能够很好地生活。

而孔子的后人没有仗着祖上的功德与影响大肆放纵,反而继续深深约束自己,将孔子的教学思想贯彻到底,不断地教授学生,让其思想影响更加深远。由此可见,真正能让人发生改变或者长久影响世人的,终究还是思想。因此,我们可以追求物质的财富,但不能放弃自己精神与思想上的发展。只有思想上不断升华,才能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颠覆传统认知:东周封建宗法制度的崩坏造就了百家争鸣的黄金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周宗法制度评价,东周百家争鸣,西周实行的最大宗法制的特点

    东周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西周没有“子”,但东周有孔子、墨子、庄子、老子、孟子、荀子、孙子、韩非子,这些人构成了整个东周的历史。[var1]孔子画像“子”并非作为个体而存在,而是以“家”为纽带。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其分为“六家”,到了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其分为“九流十家”。诸子百

  • 《论语》:牢记孔子5句话,做一个有品行的强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名言100句论语,论语经典格局语录,论语中的十条为人之道

    [var1]第一句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之所以是一个人,在于他能够立志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麻雀的志向在于蓬蒿,所以它只能在蓬蒿之间飞翔跳跃,雄鹰的志向在天空,所以它能在天空敖翔,俯视万物;一个人若没有志向,只知道饿了吃饭,冷了穿衣,和其它动物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孔子强调一个人的志

  • 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一文带你全面了解“三家分晋”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分三家,如果三家不分晋秦还能统一吗,三家归晋完整版视频

    [var1]晋文公复国图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标志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以及新兴势力的崛起,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三家分晋”的前因后果。六卿专政晋国是西周早期分封的诸侯国,范围主要在今日的山西省,是西周在北方的重要军

  • 战国七雄变法的开山之作,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李悝变法的各项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悝变法的时间,李悝变法成功的原因,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哪个好

    [var1]战国七雄图赵、魏、韩三家分晋,赵氏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但占据了晋国北方的大片领土,更是向东跨过太行山,占据了邯郸、中牟地区。魏国的核心地带位于运城地区,北面是赵国,东面是韩国,西面是秦国,南面是楚国,魏国被牢牢地夹在中间,这种地形虽然易守难攻,但也很容易被其他国家包围封锁。自战国之初,魏国

  • 吴起变法为何仅一年就结束?一文带你全面了解吴起变法的各项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吴起变法全部内容,吴起吴起,孙子吴起列传中对吴起的短评

    [var1]吴起画像吴起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以善于用兵而著称,与孙武并称“孙吴”,著有兵书《吴子》。吴起先后仕鲁、魏两国,与李悝、乐羊等同为魏文侯之臣。魏文侯时期,吴起的军事才能在魏国大展神威,率领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据河西,成为首任西河郡守。魏文侯去世后,魏相公叔痤离间吴起与魏武侯之间的关系,

  • 勾践复国成功后,为何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却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勾践复国后有多狠,勾践复国老电影,勾践是怎么复国的

    [var1]勾践的夫人名叫雅鱼,在勾践还是当太子的时候,雅鱼嫁给勾践,成为越国的太子妃,勾践成为越王后,封雅鱼为后。当时正是处于诸国交战不休的时候,越国是一个小国,面对着当时强大的吴国,越国根本没有反抗能力,但是越国还是选择了拼死一战,在勾践身陷重围的时候,雅鱼果断的让范蠡带着守卫后宫的军士前去支援

  • 秦王嬴荡举鼎豪气不输项羽,可惜实力不济被砸死,去世年仅23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武王嬴荡临终遗言,秦王嬴荡死因,秦武王嬴荡真实历史

    (小艺历史官原创,发表于百家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洗稿和抓取)说起项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霸王举鼎,力拔山兮气盖世,可谓豪气冲天,而历史上还有一位同样因举鼎而出名的人物,但是他没有项羽那么幸运,举鼎反被鼎砸死,去世年仅23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秦王嬴荡。[var1]嬴荡是秦惠文王的儿子,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

  • 春秋战国:一个死士成风,刺客最活跃的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四大刺客事迹简短,战国4大刺客,战国刺客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群雄纷争,从此中原大陆开始了一个民族大分裂的时代。同时这一时代也是百家争鸣、能人辈出的一个风云年代。在这一时期,各大家族手中都有不少死士,他们“视死若轻”,他们“遗生行义”。在这种以达成理想、慷慨赴死的风气之下,刺客这一职业应运而生,刺杀敌国元首,成为各国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手段。[

  • 秦俑坑曾发现1种逆天宝剑,1次轻松划透18层纸,揭出秦国强大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俑发现过程,秦兵马俑一号坑发现时间,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

    [var1]而笔者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兵马俑,而是秦俑坑内的一种神秘的宝剑。[var1]众所周知,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已经是极限,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也不过55.6厘米。但是在1974年的兵马俑挖掘工作中,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坑的黄土中,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

  • 白起坑杀40万赵国大军,与秦王四字命令有关,白起不得不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白起为啥杀死赵国40万俘虏,白起杀赵国20万大军在现在的哪里

    白起,又称公孙起,是秦国著名的将军。白起被授予武安君的称号。白起被列入为战国四大将领之列。白起在历史上从未失败过。每次白起去秦州,他都能胜利地返回,为后来的秦国家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说到白起,人们往往忽略了他在拓展秦朝疆土方面的巨大成就,但提到白起计划在赵国杀死40万士兵。[var1]正是因为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