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面积并不小,而且人口密集实力强大,位列七雄可谓是理所应当

魏国面积并不小,而且人口密集实力强大,位列七雄可谓是理所应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15 更新时间:2024/1/19 19:49:43

历史上,魏国面积并不小,而且还是人口密集地区。有足够的兵源,由于位于中原腹地,经济发达,粮食充足,这是先天条件。战国第一件大事就是三家分晋。虽然是魏赵韩三个国家,但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集体行动,共同进退,盟主就是魏国。以三家之力,四面出击,逮到对方就是一顿围殴。而且三家顶级兵种互补,赵国骑兵,韩国弩手,魏国武卒,简直是最佳搭档。魏国是战国前期霸主。第一个变法,西门豹吴起李悝都是人才。徐州相王、围魏救赵,在战国史上都是大事。韩燕两国名声不显,仍能位列七雄,那凭什么魏国就不行?

[var1]

其次,魏国当时可是晋国遗产的最大继承者,另外又经过李悝变法,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是战国里的佼佼者,魏国是秦国崛起的最大功臣卫鞅,张仪范睢哪一个不是因为魏国才去的秦国的。晋楚争霸,晋国略占上风,最后争的晋国都解体了,显然是晋国败给楚国了。赵魏韩在战国初期是上升期,三国都在改革,而楚国与晋,吴国斗争,国力损耗,又没有改革,当然相形见绌了。三晋联合是魏文侯时代的主要战略,核心就是四面开花,同时对秦,齐,楚三个边角大国产生弹压之势,从此扩大原晋国的基本盘,后来以武力整合三家的想法就得等到魏武侯和吴起的时代了。

[var1]

“三晋相亲相爱”是魏文侯魏斯的策略,因为当时三晋正在内斗,再斗下去就得玩完。武侯继位后,秦国已被揍趴下了,武侯早把他爹的遗训忘了,开始搞韩、赵,三晋又开撕。联合也是表面的联合,文侯时期北灭中山并让太子击镇守,对赵形成包夹之势,可惜被武侯打乱放弃强国占边的机会。再者,战国时期的中国,还处于只有中原相对发达的情况,魏国的地盘可以说是周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了,楚国一大块地盘的人口经济,可能还不如一个大梁。魏国时期的军队,不说别的,大魏武卒。这个是让秦,楚都害怕的部队了在单轮战斗力的情况下当时基本没有军队能1比1数量正面击败魏国武卒的。

[var1]

魏国处于华北平原腹地,是最好也是最早开发的地区,开发程度在各国中最高。其他几国的国土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是不适合开发,开发程度不高的。同样的情况也在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国家身上。比如三国,吴蜀加起来和魏差不多大,但经济估计只有一半不到。比如元末,江淮经过宋元的开发已经和北方基本持平,老朱才能轻松以南伐北。

燕国将领秦开破东胡灭箕子朝鲜后,燕国国土变得很大,但一大半为牧业区,地广人稀,对国力的提高没太大的帮助,所以燕国打长平之战后的赵国都是屡战屡败。楚国疆域更是辽阔,但大多数地区尤其是江南,开发程度低,而且国家内部松散,封地太多,集权程度不高,所以难以有效地整合、调动各地的民力物力,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

[var1]

相比之下,齐国国土不大,但谁都承认它是与秦、楚鼎足而立的大国,甚至在楚国日渐疲软时,还可单独与秦争雄而不落下风。赵国国土也不算大,但军事实力强悍,三番五次令秦国头疼。与偏居漳水以北的赵相比,魏国更加短小精悍,占尽中原膏腴之地。所以,国土大小不是衡量国力高低的唯一因素,甚至算不上首要因素。感觉魏国缺乏战略眼光,秦国对外战争首先收拾的就是自己的后方次渠。而魏国空握雄厚实力,却打成了四面楚歌的局面,越打越弱,在不断地战争中实力慢慢被消耗掉。

[var1]

魏国应该首先确定攻击目标,直接将后方秦国灭掉,对其他国家也是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后方稳定了,再反过来慢慢消灭其他对手,进可攻退可守,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魏国李俚首先在魏国实施变法,使魏国一跃成为战国早期霸主,后来又是吴起来到魏国为魏国建立了一支纵横天下的魏武卒(古代特种兵)魏国军事实力大大加强且魏国地处中原有很肥沃的耕地,粮食单产高。魏国怎能不强?

个人认为魏国最厉害的应该是魏文侯(他重用的李俚、吴起等人)魏国衰落的转折点应该是马陵之战,自从马陵之战魏国败与齐国后,又被商君率领的秦国新军打败,连失河西大片土地。到了秦昭襄王时期,魏国已沦为二三流诸侯国。

[var1]

战国七雄都是能坚持到最后被秦国灭亡的国家,并且在战国期间都有过拿得出的战绩,七雄里除了燕国其余六国都攻灭过其他国家。另外,韩赵两家需要打仗,是因为韩赵两国产生了一个矛盾,而且这个矛盾需要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这个矛盾是怎么来的呢?

一是天然的矛盾。两个国家相互接壤,时间长了,为了一些利益的争夺,自然会产生矛盾。二是人为的矛盾。本来两个国家的并无大的矛盾,经过人为的制造,产生了大的矛盾。魏国的土地才是精华,先秦时期农业开发好资源丰富的地区就是以中原为核心四处扩散。魏国拥有河东地区,土地肥沃,还有天然盐池,有商贸条件。魏国东部把持着河内关东等一大片平原农耕区,人口充实,稍微改革一下就会非常强力。

[var1]

最后,地盘大小没有决定性的作用,古代战争打的是人口和经济,而魏国的地盘尽是天下最膏腴之地,人口和经济都是首屈一指的,文化也最兴盛,人才多。强秦之所以强,是变法之后的激励政策招来了大量三晋移民,解放了生产力的同时,提供了大量兵役人口。

魏国的最大问题在于地缘太差,一有称霸之心就被群殴,四面受敌导致疲于奔命连出昏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魏国中后期的各种昏聩君王应也与此有关。而强秦之所以能把霸权持续下去,六世余烈与表里山河,这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

《史记》《战国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同为三国后起之秀,蜀魏延与魏国王双谁更厉害?王平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魏延和王平,王双vs王平,王双大战魏延完整版

    汉末乱世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群雄割据,称为前三国时期;第二阶段是三足鼎立,称为中三国时期;第三阶是段蜀汉北伐到吴蜀灭亡,为后三国时期。前三国时期猛将如云、文臣如雨,几乎汇聚了一个时代的精英;中三国时期,伴随着战火硝烟不断,人口骤减,将领们老年化的问题非常严重,新兴人才的更替供不应求,人才库的

  • 河西之地:姬夷吾与晋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河西之地到底是晋国的还是秦国的,夷吾去世,晋国夷吾简介

    《史记》载:“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在晋献公的八个儿子中最为贤明且得到朝臣们拥戴的主要就是申生、重耳、夷吾三个人。重耳和夷吾的母亲都是来自翟国狐氏,重耳的母亲是大戎子,夷吾的母亲是小戎子,这两位的关系按照血缘关系看应该是更为亲近的。晋献公宠幸骊姬,也就疏远了三个儿子。骊姬为让

  • 罗布泊楼兰古国遗址,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的记载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罗布泊楼兰干尸复原图,楼兰古城未解之谜,楼兰古城未解之谜图

    [var1]出品|奇闻史录《山海经》难道是真的?在山海经的记载中,罗布泊被称为幼泽,寓意多条河流汇集而成。这里曾出现过一个神秘的国家——楼兰古国。可是,谁也不知道这个国家是怎么形成的,也不知道它是如何消失的,历史上到罗布泊探寻楼兰古国的人数不胜数,可是不仅毫无所获,很多人都因此丧失生命。出生于192

  • 孔子的“遗产”真强大,后代吃了2000多年,77代孙一出生就是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的73代传人照片,孔子后代为什么可以一直延续下来,孔子有哪些知名的后代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他家的思想发展的势头在不断减弱,只有儒家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官方的正统统治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未衰。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有多深远,这种深远的思想也成为他后人的财富和遗产。历代的后人都受朝廷的影响,而77代孙子更是一出生就处在人生的巅峰。那么,他的后代究竟享受了什么样

  • 颠覆传统认知:东周封建宗法制度的崩坏造就了百家争鸣的黄金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周宗法制度评价,东周百家争鸣,西周实行的最大宗法制的特点

    东周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西周没有“子”,但东周有孔子、墨子、庄子、老子、孟子、荀子、孙子、韩非子,这些人构成了整个东周的历史。[var1]孔子画像“子”并非作为个体而存在,而是以“家”为纽带。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其分为“六家”,到了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其分为“九流十家”。诸子百

  • 《论语》:牢记孔子5句话,做一个有品行的强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名言100句论语,论语经典格局语录,论语中的十条为人之道

    [var1]第一句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之所以是一个人,在于他能够立志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麻雀的志向在于蓬蒿,所以它只能在蓬蒿之间飞翔跳跃,雄鹰的志向在天空,所以它能在天空敖翔,俯视万物;一个人若没有志向,只知道饿了吃饭,冷了穿衣,和其它动物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孔子强调一个人的志

  • 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一文带你全面了解“三家分晋”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分三家,如果三家不分晋秦还能统一吗,三家归晋完整版视频

    [var1]晋文公复国图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标志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以及新兴势力的崛起,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三家分晋”的前因后果。六卿专政晋国是西周早期分封的诸侯国,范围主要在今日的山西省,是西周在北方的重要军

  • 战国七雄变法的开山之作,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李悝变法的各项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悝变法的时间,李悝变法成功的原因,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哪个好

    [var1]战国七雄图赵、魏、韩三家分晋,赵氏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但占据了晋国北方的大片领土,更是向东跨过太行山,占据了邯郸、中牟地区。魏国的核心地带位于运城地区,北面是赵国,东面是韩国,西面是秦国,南面是楚国,魏国被牢牢地夹在中间,这种地形虽然易守难攻,但也很容易被其他国家包围封锁。自战国之初,魏国

  • 吴起变法为何仅一年就结束?一文带你全面了解吴起变法的各项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吴起变法全部内容,吴起吴起,孙子吴起列传中对吴起的短评

    [var1]吴起画像吴起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以善于用兵而著称,与孙武并称“孙吴”,著有兵书《吴子》。吴起先后仕鲁、魏两国,与李悝、乐羊等同为魏文侯之臣。魏文侯时期,吴起的军事才能在魏国大展神威,率领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据河西,成为首任西河郡守。魏文侯去世后,魏相公叔痤离间吴起与魏武侯之间的关系,

  • 勾践复国成功后,为何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却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勾践复国后有多狠,勾践复国老电影,勾践是怎么复国的

    [var1]勾践的夫人名叫雅鱼,在勾践还是当太子的时候,雅鱼嫁给勾践,成为越国的太子妃,勾践成为越王后,封雅鱼为后。当时正是处于诸国交战不休的时候,越国是一个小国,面对着当时强大的吴国,越国根本没有反抗能力,但是越国还是选择了拼死一战,在勾践身陷重围的时候,雅鱼果断的让范蠡带着守卫后宫的军士前去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