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是要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讲起,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蜀国已经从夷陵之战的失败里面走了出来,这个时候兵强马壮,并且魏明帝刚刚上任,国中权力交接的这个时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诸葛亮点齐了兵马,浩浩荡荡的就朝祁山方向杀去,以马稷为左翼,赵云为右翼进攻城池,诸葛亮自己坐在军中指挥大局,知道蜀军来犯,赶紧让司马懿抵抗,两国就开始交战了。
马稷身为蜀汉大臣马良的弟弟,从小对并发十分熟悉而且很聪明,诸葛亮非常的看好他,完全是把他当成了接班人来培养。可是又因为年纪小而且很缺乏自己带兵打仗的经验,诸葛亮派平王做他的副手,并嘱咐道一定好守好要塞,两个人点头答应。掌握兵权的马稷觉得自己马上就可以代替诸葛亮了,想打一个漂亮仗来证明自己。于是就不停平王的话自己私自上山才导致了被魏将逮住这个寄回给抓住并且夺走了要塞。
失去了要塞的疏浚就像是丢了武器一样,诸葛亮的中军一下子就暴露在了十万魏军的面前,司马懿赶紧就带兵来支援。诸葛亮不得已只能把中军里面的老弱病残跟文臣退守在西城。四号了很久的诸葛亮想出了个空城计,而且还让四名士兵在门口扫地,自己却坐在城墙上弹琴。这个时候司马懿已经杀到了西城下。魏国的士兵眼看就要生擒诸葛亮的时候,司马懿却说城里面会有埋伏,赶紧就带军撤退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诸葛亮把那四名士兵安排在门口扫地就是要告诉司马懿“各人自扫门前雪”,四的谐音就是“死”的意思。意思就是假如你管得太惯,回去只有死路一条,那个时候司马懿大权在手,魏明帝对他很是忌惮跟猜疑。可是因为有了诸葛亮这个敌人才留着司马懿。可是如果加入诸葛亮死了,司马懿回去也就只有死路一天了。所以智商跟诸葛亮差不多的司马懿一下子就看懂了诸葛亮的暗示,所以马上就撤退了。
难怪诸葛亮跟司马懿被后人称为天敌一样的对手,两个人都知道对方的处境,在算计对方的时候也为对方着想,生怕这个聪明的敌人没了;也正是因为连个人同样智力超群,才会有了一场一场精彩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