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的衰落,真是因为孙膑的离开吗?

魏国的衰落,真是因为孙膑的离开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10 更新时间:2024/2/4 17:34:58

从英雄史观的角度来看,是因为魏惠王有眼无珠,放走了两个可以让魏国持续伟大的人物——孙膑商鞅

商鞅以后再聊,本期重点讲孙膑。

孙膑的故事是这样的:

孙膑与师兄庞涓,同时拜鬼谷子为师。

庞涓性子急躁,学了点皮毛就想着出山谋取富贵,而孙膑不骄不躁,老老实实地听课。

鬼谷子认为孙膑品性纯良,于是将《孙子兵法》这本不世奇书传给了他,而没有传给庞涓。

庞涓下山之后,在魏国当了高官。

孙膑得知师兄当官之后,也就辞别鬼谷子,出山投奔庞涓。

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尤其是得知,孙膑学会了《孙子兵法》之后,从此更是患上了红眼病,发誓非要把这本书弄到手不可。

于是,在庞涓的陷害下,孙膑双腿被废,一生只能在轮椅上渡过,而庞涓又在这个时候装好人,试图骗出《孙子兵法》。

后来,经过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巧合,孙膑得知了庞涓的阴谋,于是装疯卖傻一般地逃出魏国,投奔到了齐国。

到了齐国之后,孙膑在赛马场指导田忌,通过巧妙组合的方式赢得胜利,受到齐威王的重用。

随后,孙膑辅佐田忌,两次击败庞涓率领的魏军,并最终逼得庞涓自杀,大仇终于得报。

而在讲到庞涓之死的情景时,史官更是不吝笔墨,详细描述了当时的环境:

天色已黑,庞涓却发现旁边有一颗树的树干很亮,于是打着火把过去看,却发现上面刻着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

庞涓立刻发现中了孙膑的计,想要逃跑却被重重围困,最终被迫自杀。

而孙膑为什么会比庞涓强呢?按照史书的说法是,因为孙膑读过《孙子兵法》,所以天生克制庞涓。

不得不说,这一系列故事写得实在太精彩了,以至于会让不少人沉迷于故事本身,却忘了自己正在读的,是历史。

其中,孙膑和庞涓拜师鬼谷子,是小说的内容,正史并未记载。

但不可否认的是,加入了这个内容之后,我们再来看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很容易就会引申到好人和坏人上面。

如果你已经在内心里判定:孙膑是好人,庞涓是坏人,那么再读两人的相关事迹时,自然就会有所偏向。

很简单一个道理,当初庞涓认为孙膑有里通外国嫌疑的时候,是拿孙膑的老婆说事的,因为孙膑的老婆是齐国人。

魏惠王为什么会这么敏感呢?因为当时的魏国一直在蠢蠢欲动,打算灭掉赵国和韩国。

而每到关键时刻,齐国总会跳出来多管闲事,今天帮一下赵国,明天帮一下韩国。

所以在魏惠王看来,和齐国沾边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大臣的亲属里有齐国人,那么这个大臣的确就会有里通外国的嫌疑。

想想吴起当初是怎么做的?为了能够在鲁国带兵,连自己的齐国妻子都不管不顾地杀了(也有说法是吴起的妻子自然病故)。

对于魏惠王的怀疑,孙膑是怎么应对的呢?史书无记载。但我估计,孙膑应该是没有任何反应的。

这就有两种说法了。

一种说法是为孙膑开脱,说他为人粗枝大叶,根本没想明白,这其中有多么深的牵扯。

但我认为,这种说法靠不住。孙膑可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连下等马对上等马这种小事都能观察入微,要说他不知道,自己的齐国妻子会惹出多大争议,我不太相信。

另一种说法则比较黑暗,认为孙膑本就是齐国的间谍,被派到魏国卧底,然后被庞涓识破。

这种说法的可能性其实也不高,因为当时的魏国四面皆敌,齐国只要等待魏国行动的时候抄后路就行,犯不着派什么间谍。

看到没有?这就是史官的狡猾之处。

在最关键的环节,史官会习惯性地一笔带过,但在一些难辨真假,或者看上去就像传奇故事的地方,他们却偏要花大量笔墨来描述,而且文采斐然。

由于史官的胡乱着墨,所以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只有魏惠王处置孙膑,使其逃往齐国。

于是立刻就有一种说法,孙膑逃往齐国,就好像学会九阴真经的奇人逃到金国一样,从今往后,大宋(大魏)要遭殃喽!

我们大家都知道,金国远强于大宋,无论有没有九阴真经,金国都可以吊打大宋。

可是为什么把场景转换到战国时期,大家都会倾向于认为,孙膑的出现,导致齐国实力大增呢?

难道,齐国不是远强于魏国吗?

或许有人会说,当时的魏国称霸中原,你从哪看出来齐国远强于魏国的?

单从国力分析,的确看不出来,但是魏国有一个无法改变的缺陷,是娘胎里带出来的。

那就是地理位置太差。

大家可以看看这张战国七雄的地图,地理位置最差的两个国家,分别是魏国和韩国。

因为,这两个国家周围全是敌国,属于标准的“四战之地”。

韩国不用多说,除了短暂地支棱过几年之后,其他大多数时期,都是战国七雄里最弱的一个。

而魏国则不然,他们足足强盛了近百年,与他们接壤的五个国家,都受过魏国的欺负。

好嘛,你一个四战之地的国家,还把周边邻居全都欺负个够,那么等待这个国家的结果通常只有两个:

一、一鼓作气,把周边国家全灭了,从此天下太平;

二、周边国家默契地同时出兵,直接把你给灭了,从此岁月静好。

还别说,魏国真的很争气,他虽然没能力把周边国家全灭了,但依然顶住了来自周边国家的同时发难。

但尽管如此,魏国的精力也受到了很大的牵扯。

而齐国呢?哪怕你说,齐国的硬实力不如魏国,但魏国在面对齐国的时候,能有底气吗?

一旦和齐国的战争被不断拖延,其他的邻居就会落井下石,想办法从魏国抢点东西过来。

这可不是我阴谋论,因为在齐国和魏国对垒的时候,秦国正在东出,攻打魏国的西部地区,而楚国正在北上,攻打魏国的南部地区。

我一直觉得,魏国很像二战时期的德国,因为恶劣的地源环境,所以不断被迫出击。

也正是由于不断地出击,所以把周边邻居得罪个遍。

在这种背景下,希特勒也只能硬着头皮不断发动战争,根本不敢停下来。因为他明白,一旦停下来,德国就完了。

当时的魏国也是如此,四处侵略不是因为好战成性,而是不敢停下来。

一旦魏国主动停下来,就会立刻变成第二个韩国。

了解到魏国当时的尴尬位置,以及无奈的命运之后,你们说,孙膑一个人的去或留,能有多大意义呢?

无论孙膑在哪,都无法改变魏国疲于奔命的现实,也无法改变齐国死保赵韩的现实,更无法改变秦楚伺机偷袭魏国的现实。

我们再来说一下,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围魏救赵”,其本质就是,魏国和赵国正在打架,齐国绕到魏国背后捅刀子。

有过一点斗殴经历的朋友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计谋。

毕竟在我十岁的时候,虽然当时还没读过《孙子兵法》,却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战术,和死党一起偷袭我们班的大壮了。

更多文章

  • 他是酷吏张汤之子,接替霍光执掌大权,不但记忆力超群还清正廉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汉天子张汤为什么陷害郭舍人,太监张汤简介,医圣张汤

    张汤死后,他的儿子张安世并没有受到什么牵连,正相反,他还在权臣霍光去世之后出任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一度掌管整个汉王朝的军政大权。相比于父亲,张安世性格更加谦和谨慎,他也因此得以善终,并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中。 汉武帝在位中后期,张安世生于京兆尹杜陵县,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依靠父亲

  • 西汉有一个大臣,家里妻妾成群,不为传宗接代,靠喝奶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最悲惨的太子,西汉宰相妻妾,西汉大臣之死真相

    张苍生活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56年),汉武帝临死前(公元前152年),他经历李了战国,秦,汉武帝三个朝代,他出身名门,是荀子的弟子,与李斯韩非子是同门师兄弟。张苍曾是秦朝的皇家史学家。他很喜欢图书和历法。但因为犯罪,他逃回了家乡。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刘邦的起义军经过他的家,他投奔刘邦。但他仍然犯罪了,

  • 刘备册封黄忠,关羽咬牙反对,只因他想选1人,却被诸葛亮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忠临死对关羽的评价,诸葛亮刘备黄忠的关系,刘备杀黄忠的原因

    刘备身边有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五虎上将只是小说中的说法,在历史上并没有五虎上将。黄忠是一个生不生逢时之人,其他人生逢乱世,正值壮年,进而可以一展雄风,建功立业。可是黄忠却正值暮年,力不从心,战斗力大大的下降了很多。然而,黄忠尽管年老体迈,但是他依旧宝刀不老,在定军山之战

  •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郭嘉并不比他差,鬼才绝不是浪得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郭嘉和诸葛亮谁聪明,郭嘉诸葛亮谁更胜一筹,郭嘉和诸葛亮有何差距

    曹操手下谋士无数,荀彧相当于他的后勤总管,曹氏集团能够正常运转,就靠荀彧叔侄维持。郭嘉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谋士,很多军事上的建议都是由他提出,而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面对吕布的时候,郭嘉指出奉先外强中干,只需要一场战争就能取胜。结果曹操确实在下邳大败吕布,并且活捉了这位三国第一猛将。袁绍大军压境

  • 秦始皇地宫入口被找到,专家感慨:多亏这棵寒冬开花的石榴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地宫发掘,秦始皇和石榴关系,秦始皇地宫之谜完整版

    秦始皇陵在我国是一个传奇的存在,自古以来有许多陵墓都受到了盗墓贼的偷盗,但是只有秦始皇陵没有被盗墓贼盗过,甚至盗墓贼连它的位置都没有找到,这座陵墓究竟有多大,虽然外面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六七十万人建造了39年的时间,由此便可以知道陵墓又多么大的规模,陵墓建造的有多么豪华,2000多年已经过

  • 秦始皇祖坟被盗,19米长的盗洞直达主棺,专家:祖师爷的手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墓挖不动之谜,秦始皇陵墓守墓人,秦始皇陵墓后方龙脉

    在秦始皇陵被发现之后,专家们进行了相应的开采活动,但是由于秦始皇陵的墓室之中有一些机关,所以一直都没有被开采成功,但是幸运的是,专家们根据秦始皇陵找到了秦始皇先祖的墓——秦公一号大墓,墓地之大,非常奢华。这座大墓中,共有十九位君王,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墓地都已经千疮百孔了,从古至今的盗洞就已经有2

  • 同是平民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邦横向对比,孰强孰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和刘邦谁厉害点,李世民朱元璋刘邦,草根皇帝刘邦与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二人的出身、经历包括称帝后的一些行为都比较相似。刘邦出身庶民,本是混混,一生历经沛县起义、投靠项梁、入主关中、楚汉相争、汉朝建立后削平异姓王侯等5个艰难阶段,这才铸造了铁血强汉;而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一生也经历了投靠红巾军、打败陈友谅和张

  • 诸葛亮的2大“法宝”,一件失传,另一件为李世民,打下半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的真正资料,诸葛亮真正有史可查的贡献,诸葛亮有哪些拿得出手的战绩

    诸葛亮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在冷兵器战争中,有一种杀伤力非常大的远程攻击武器——弩,它的威力比弓箭强,射程比弓箭远,给敌人致命的打击。可是传统的弩一次只能射出去一支箭,诸葛亮为了增强弩的攻击性,就对它进行改造,让弩可以连续射出很多箭,诸葛亮就把这种弩命名为“诸葛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败得有多惨?看看死的11位大将都是谁,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北伐败得最惨的一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败得有多可怕,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都带了谁

    这八个字是后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高度总结了诸葛亮的一生。诸葛亮是蜀汉丞相,一生致力于北伐事业,然后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并且诸葛亮自己也死在了北伐的路上。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便急忙召集人马,进行北伐,他信誓旦旦,志在必得。《曹秽论战

  • 在分封与郡县并行的抉择中,刘邦为何选择郡国并行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为什么分封郡县,废分封立郡县主要目的,论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

    一,没有郡国并行制,只有郡国制;二,郡国制也不是刘邦选择的,严格来讲,是项羽首创,并留给他的政治遗产。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天下之后,即推行郡国制,结果呢,从分封到郡县,弯子转的太急,老百姓还无法接受,致使,六国遗民心怀故国,都没把他的郡县当回事,还根据地域,很自觉的将自己划分为楚国人、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