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贵族墓出土一件瓷瓶,专家估值上亿元,至今却无人敢收藏

明朝贵族墓出土一件瓷瓶,专家估值上亿元,至今却无人敢收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033 更新时间:2024/1/23 19:45:25

开工第一天,铲车司机挖了两铲子,感觉不对劲,好像挖到了什么硬东西。司机下车一看,发现是一块大石碑。但是,挖掘机质量还是特别好的,把墓碑的左上方挖掉了一块。

挖掘机司机也是个有文化的人,他用脚抹了一下墓碑,觉得上边有字,估算挖到千年古墓了,因此赶快将这一状况通告了校领导及其公安机关,随后,又通告了文物局。

迅速,南京历史博物馆的考古学权威专家就赶来当场,使用各种各样锹铲,果真发现了青绿色大方砖,判断这就是一座千年古墓。现场快速被用黄色带子围了起来,全面封禁戒严,不让寻常人等进入。

历经考古学工作人员的进一步挖掘,发现它是一座夫妇合墓双室砖砌墓。墓前清除出的墓志铭志盖上用篆体字刻着:南京市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妻恭人周氏之墓。

锦衣卫,那就是明代皇室规章制度下的产物,不容置疑,它是一座明墓。锦衣卫的“卫”,是明代的一种军队编制管理体系,所辖约5600人,一把手称“指挥使”,佥事相属二把手或是三门把。“恭人”,为明清两代四品高官的老婆。

即这座千年古墓的男主角徐君叙为锦衣卫的四品官员。锦衣卫和别的“卫”不一样,成员真实身份独特,大多数是皇上亲属、世家子弟或者心腹。

巧的是,这一徐君叙及周氏墓所在之处十分挨近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大家族墓,极有可能是徐达后人。

考古学工作人员对墓志铭上边的文字展开了逐字逐句辨析翻译,再融合《明史》上的记述,最后确定徐君叙便是中山市王徐达的第六代孙,他的高祖父是徐达第三子、曾任中军大都督佥事的徐膺绪,他的“锦衣卫指挥佥事”属承袭官衔。

和他合墓的老婆周氏也很有样子,周氏的爷爷周瑄曾担任南京市刑部尚书,是官府大臣,人死之后被官府追封为“太子太保”。徐君叙与周氏联婚,可以说“门当户对,阶级对等”。

徐君叙与周氏全是身出名门,照理说,殉葬品应当不容易少。但是,此墓历尽盗窃,已经是支离破碎,除开双方墓志铭,几无它物。考古学工作人员心不甘,又来来去去、反复地开展清除。

有志者事竟成。在挖掘工作中开展的第三天,总算在周氏墓穴里挖出了一件蓝釉梅瓶。在场的人看到了这个梅花,目不转睛。

很多人都了解明代有一本小说,全名是《金瓶梅》。依照鲁迅的表述,是由于书里关键写了藩金莲、李瓶儿、春梅三人,因此起了这一小说名字。胡适老先生却觉得,小说名字有“金黄的梅瓶中插着红梅花”的寓意。

换句话说,说白了梅瓶,很多人听闻过,却没有见过。梅瓶属青花陶器,瓶体纤长,造型设计挺秀、娇美,规格惊人,大家以梅之瘦骨喻其,故名梅瓶,其适用范围是装酒,最开始出现在唐朝,时兴于宋、元、明之时。元明更替年里的烧制品为最好。

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南京市后,为奖励官兵、鼓励斗志,专业指使下属在景德镇市制作了一系列青花梅瓶,遍奖元勋。

1949年,生在南京江宁区东善桥盗墓世家的康永海曾钻进南京江宁观音山的沐英墓,破开沐英的棺木,盗走了明太祖朱元璋赐予给沐英的大梅瓶。

该梅瓶瓶体绘图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故名“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梅瓶”,为一级国家宝藏,使用价值以亿记数,在世界上辗转流传,后被个人收藏入南京历史博物馆,变成该馆的“镇馆之宝”,堪称中国陶瓷三绝之一。

康永海则被公安部门押到其故乡东善桥开展公判,并现场执行枪决。周氏墓穴里这一件蓝釉梅瓶是否会是与沐英并排开国元勋的徐达发送给子孙后代的呢?如果是,价值当不在“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梅瓶”之下。

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怀揣着这一件蓝釉梅瓶,直接送回南京历史博物馆。“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梅瓶”器高45公分、规格5.5cm、腹径28.5cm、底径16.5cm;周氏墓穴釉蓝梅瓶器高26.7厘米,规格4.4厘米,腹径15.6厘米,底径10cm,二者并不是同一重量级。

可是,权威专家肯定,周氏墓穴釉蓝梅瓶仍是稀世之宝,依据如今的市场走势看来,公司估值仍在亿之上。

但是,对这种古物佳品而言,始终是供不应求,或是,称作稀世珍宝才更加适合。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为何大多死于30岁?因为这个坏习惯,现在还有人戒不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文|二壮说历史 明朝存在了三百多年,一共更换了十六个皇上,平均下来每个人只做了二十几年的皇上,而且他们的后代也不多,那为什么当皇帝的时间那么短呢,因为他们只活了那么久。 明朝的皇上从朱棣后大都是短命皇帝,可是那些出自朱元璋的藩王却活了很久,有许多儿子,由此可见,明朝皇室并不是天生的病秧子,而是后天形

  • 明朝的神机营为什么拦不住清兵的骑兵?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的神机营是营兵吗,明朝清兵逃难广西,明朝火器营有多厉害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说的是,明朝的神机营为什么拦不住清兵的骑兵?明朝的火气在明初期是很先进的,但是到了明中后期已经开始追赶世界先进国家的脚步了。但是中国善于学习,向很多外国来的学者学习先进的火器制作技术然后仿制了很多火器。至于为什么明朝的神机营拦不住清兵的骑兵,小编觉得概括起来,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点原因

  •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崇祯皇帝难辞其咎,有四点可以佐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灭亡是崇祯的错吗,明朝崇祯太监李凤祥,明朝那些事儿崇祯

    一、政治经验不足: 1627年,明思宗朱由检继承大统,年号崇祯。他登基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打破政治平衡,废掉了内廷。要知道,内廷是明成祖朱棣一手完善的,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左右朝廷政治格局。而作为新上台的崇祯,则因个人偏好或者是治国经验不足,直接彻底的砍掉了内廷体系,这才使得东林党做大,以致到后期皇帝

  • 明朝没有混凝土,城墙经历600多年仍完好无损,当时用的什么工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的城墙有多可怕,明朝城墙用的砖结实吗,明朝城墙用的什么材料

    1357年,明朝谋士朱升向朱元璋提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感觉言之有理,因此采取,朱元璋创建明朝后便一声令下广泛修筑长线,南京明城墙兴建于1366年,经历28年,于明洪武廿六年(1393年)竣工。明朝没有混凝土,城墙经历600多年仍完好无损,当时用的什么工艺? 为何明朝要大规模地修长城

  • 明朝三大绝命刀一种摧残忠良一种专杀倭寇,一种令蒙古铁骑丧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历史上有多厉害的刀,戚继光专杀倭寇的刀,明朝历史上真正的暴力刀

    明朝有三大绝命刀,一种由锦衣卫佩带,摧残不少忠臣良将;一种专杀倭寇;一种杀得鞑靼军尸横遍野,令蒙古铁骑闻风丧胆。 绣春刀。明朝间谍构造锦衣卫的模范佩刀,名出杜甫诗名 “绣衣春当霄汉立”,以示锦衣卫与皇家的关联亲密。绣春刀形状综合了唐刀和少林梅花刀、单刀的特点,主要是轻盈,同时狭长略弯,便于携带和中间

  • 明朝“王恭厂大爆炸”,2万人丧生,死者皆裸,至今科学无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恭厂大爆炸在正史中有记录吗,王恭厂大爆炸原址考古,明朝大爆炸事件

    据后代估计,本次爆炸的杀伤力约为一万至两万吨剂量的黄色炸药(TNT)。王恭厂大爆炸较大谜团便是死者所有一丝不挂,迄今无法解释。 因为谈及王恭厂恶性事件的古籍均记述了极大响声散播千里、天色逐渐昏黑如夜、房舍动荡不安、野生灵芝状烟云等疑是由明显地震灾害、沙尘暴、陨铁乃至超自然能力才有可能造成的诡异状况,

  • 明太祖朱元璋大摆宴席,只上了几道菜,刘伯温看后脸色惨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为刘伯温送行,传奇皇帝朱元璋刘伯温扮演者,朱元璋与刘伯温谈骄兵悍将

    朱元璋何许人也?可能很多不熟悉历史的朋友都还不曾知道,他是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字国瑞,濠州人。他是布衣出身,早年的时候参加了元末起义,帐下有一票兄弟追随他南征北战,历经数十年终于将蒙古贵族赶出中原,一统华夏。可以说,他从一个小乞丐到治理天下的真龙天子,朱元璋靠着他的信仰一步一步的挺了过来,才有了

  • 文天祥被俘后提了一个要求,能满足便投降,忽必烈为何宁死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天祥不屈服忽必烈,文天祥怎么被元朝招揽,忽必烈如何劝降文天祥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明代时追赐谥号“忠烈” 谈起文天祥,令人最难以忘怀的便莫过文天祥的忠贞不屈,元朝

  • 推翻大明的李自成,为何在位不到两个月便落荒而逃,原因让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是如何击败大明的,李自成是如何被灭亡的,李自成为什么会灭亡

    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以大顺政权为旗帜,一路势如破竹攻下北京,逼死崇祯,顺利称帝。虽然李自成打得了天下,奈何却守不住天下,仅仅在位42天,便落荒而逃。临走时,他放了一把火,既然自己留不住这江山,也不能让它落到别人手里。42天,一个王朝以大跃进的步伐走完了由兴起到败亡的全部过程。那么为什

  • 才华横溢的王安石在宋朝是这个样子的?你知道吗?相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王安石,宋朝王安石的诗配画,宋朝王安石变法措施

    在宋一代,曾经有过一个人,有过一个机会,可以让国家振作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人没有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反而把一个毒瘤留给了当时的朝廷。这个毒瘤就是党争,而这个人,就是才华出众却有着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 说起来,王安石也是唐宋八大家里有一号的人物,不过,他不止是在文学方面有着普通人难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