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变法的开山之作,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李悝变法的各项内容

战国七雄变法的开山之作,一文带你全面了解李悝变法的各项内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047 更新时间:2024/1/18 22:14:44

[var1]

战国七雄图

赵、魏、韩三家分晋,赵氏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但占据了晋国北方的大片领土,更是向东跨过太行山,占据了邯郸、中牟地区。魏国的核心地带位于运城地区,北面是赵国,东面是韩国,西面是秦国,南面是楚国,魏国被牢牢地夹在中间,这种地形虽然易守难攻,但也很容易被其他国家包围封锁。

自战国之初,魏国便一直具有高度的危机意识,一方面要变法图强,以免被强国蚕食,另一方面还要想方设法突破封锁,寻求对外扩张。谋求生存就必须做出改变,因此魏国率先掀起了一股变法的浪潮。

[var1]

李悝画像

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命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军事等诸多方面。魏国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李悝功不可没,《史记·平准书》记载:“魏用李克(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李悝变法开了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的序幕。

经济方面

李悝主张经济之根本在于农业,农业是国家财富的来源,农业若有损失,国家将陷入困境,要想让魏国强大起来,必须从农业入手,通过各种手段增加粮食产量。

[var1]

古代农耕场景复原图

于是,李悝提出了“尽地力”,他认为方圆百里之内有九万顷土地,三分之一是山泽、人居,还剩六万顷耕地,“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也就是说,如果治田勤谨,每年的收成会增产一百八十万石,反之则减少一百八十万石,所以一定要鼓励人们从事农业。

根据文献记载,“尽地力”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尽可能采取多种作物混种的方式提高产量,以防灾荒时期粮食短缺;二是国家要负起农事管理的责任,鼓励农民辛勤耕种、加紧收割;三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在房子四周种植桑树,在菜园周围种植蔬菜,甚至在田埂上也要利用空地种植瓜果。此举是基于当时魏国人多地少的情况,通过强化农业管理,使单位面积的收成得到提升,这种思想符合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var1]

古代农耕场景复原图

同时推行“平籴法”以稳定粮价,丰收时国家以低价收购粮食,而在饥荒时以平价出售。稳定的粮价是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汉书·食货志》记载:“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

总之,“尽地力”是把国家作为农业生产的管理者,统一分配资源,督促农民努力耕种,“平籴法”是防止谷贱伤农、粮贵扰民,强调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以备不足,保障民生。这种以政府为主导、主动采取干预措施稳定粮食供给的方式,开创了后世王朝所采用的“均输”和“平准”政策的先例。

[var1]

古代农耕场景复原图

李悝推行的农业政策为魏国建立起强大的经济基础,推动了当时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是魏国富强的重要基石,为后世王朝稳定农业生产、实行社会保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依据。

政治方面

李悝将矛头对准了爵禄世袭制度。爵禄世袭是指在封建宗法制度中,贵族世袭爵位、官职和俸禄的制度。春秋战国之际,世袭制的弊端早就显露无疑,世家子弟长时间养尊处优、骄奢淫逸,不但不能为国家立功,反而会消耗国家财富,这种情况的大量出现导致有志之人难以获得发挥的空间,国家实力不断下降。

史书记载,魏文侯曾向李悝询问“为国之道”,李悝答曰:“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意思是要让有功之人享有俸禄,奖惩得当,要想吸引天下的人才,就必须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var1]

魏文侯问道

魏文侯采纳了李悝的意见,废除了魏国世袭贵族的特权,设立了一种以军功和才能选拔官员的制度,使大批新兴势力的代表,甚至是有能力的平民,都可以通过国家的选拔进入权力核心,使魏国的政治活力得到了充分地激发,也为魏国的强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这项举措不仅对世袭制提出了挑战,也给封建宗法制度的上层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的胆识和智慧毋庸置疑。

法律方面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治理究竟应该采用“礼治”还是“法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推进“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李悝是“法治”的拥护者,据史料记载,李悝“撰次诸国法”编成《法经》,对变法进行了法律上的确认,这是战国时期法制建设的标志性事件。

[var1]

《唐律疏议》

《法经》原书早已失传,但《晋书·刑法志》及《唐律疏议》保留了其中的篇目,《法经》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律》《具律》六篇,其中《盗法》是关于侵犯他人财产的律文,《贼法》是关于伤人的律文,《捕法》《囚法》是劾捕盗贼的律文,《杂律》包罗万象,《具律》是总则。《法经》的制定旨在突破传统的封建宗法制度,维护和巩固国君对国家的统治。

[var1]

李悝雕像

《法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法典,汇集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立法成果,是我国法典的开创者,《法经》在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中脱胎而成,汉律又承袭秦律,所以《法经》在法律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军事方面

李悝协助魏国建立“武卒”制度,通过考核对优秀的士兵进行奖励,根据士兵的特点将其重新组织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

魏文侯时期的魏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同时招揽到许多杰出的人才,使其很快崛起为区域性强国,之后西攻秦国、北越赵境、东伐齐国、南征楚地,攻克数邑,大有吞并天下之势。

[var1]

魏武卒

李悝变法为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引发各国纷纷效仿。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一种时代的趋势,使战国成为历史上最具规模的一个变法时期。各国在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体制创新,使战国历史逐步走向更广泛、更深刻的发展阶段。

#疆土很小的魏国,为何能并列战国七雄#

更多文章

  • 吴起变法为何仅一年就结束?一文带你全面了解吴起变法的各项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吴起变法全部内容,吴起吴起,孙子吴起列传中对吴起的短评

    [var1]吴起画像吴起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以善于用兵而著称,与孙武并称“孙吴”,著有兵书《吴子》。吴起先后仕鲁、魏两国,与李悝、乐羊等同为魏文侯之臣。魏文侯时期,吴起的军事才能在魏国大展神威,率领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据河西,成为首任西河郡守。魏文侯去世后,魏相公叔痤离间吴起与魏武侯之间的关系,

  • 勾践复国成功后,为何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却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勾践复国后有多狠,勾践复国老电影,勾践是怎么复国的

    [var1]勾践的夫人名叫雅鱼,在勾践还是当太子的时候,雅鱼嫁给勾践,成为越国的太子妃,勾践成为越王后,封雅鱼为后。当时正是处于诸国交战不休的时候,越国是一个小国,面对着当时强大的吴国,越国根本没有反抗能力,但是越国还是选择了拼死一战,在勾践身陷重围的时候,雅鱼果断的让范蠡带着守卫后宫的军士前去支援

  • 秦王嬴荡举鼎豪气不输项羽,可惜实力不济被砸死,去世年仅23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武王嬴荡临终遗言,秦王嬴荡死因,秦武王嬴荡真实历史

    (小艺历史官原创,发表于百家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洗稿和抓取)说起项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霸王举鼎,力拔山兮气盖世,可谓豪气冲天,而历史上还有一位同样因举鼎而出名的人物,但是他没有项羽那么幸运,举鼎反被鼎砸死,去世年仅23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秦王嬴荡。[var1]嬴荡是秦惠文王的儿子,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

  • 春秋战国:一个死士成风,刺客最活跃的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四大刺客事迹简短,战国4大刺客,战国刺客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群雄纷争,从此中原大陆开始了一个民族大分裂的时代。同时这一时代也是百家争鸣、能人辈出的一个风云年代。在这一时期,各大家族手中都有不少死士,他们“视死若轻”,他们“遗生行义”。在这种以达成理想、慷慨赴死的风气之下,刺客这一职业应运而生,刺杀敌国元首,成为各国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手段。[

  • 秦俑坑曾发现1种逆天宝剑,1次轻松划透18层纸,揭出秦国强大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俑发现过程,秦兵马俑一号坑发现时间,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

    [var1]而笔者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兵马俑,而是秦俑坑内的一种神秘的宝剑。[var1]众所周知,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已经是极限,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也不过55.6厘米。但是在1974年的兵马俑挖掘工作中,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坑的黄土中,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

  • 白起坑杀40万赵国大军,与秦王四字命令有关,白起不得不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白起为啥杀死赵国40万俘虏,白起杀赵国20万大军在现在的哪里

    白起,又称公孙起,是秦国著名的将军。白起被授予武安君的称号。白起被列入为战国四大将领之列。白起在历史上从未失败过。每次白起去秦州,他都能胜利地返回,为后来的秦国家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说到白起,人们往往忽略了他在拓展秦朝疆土方面的巨大成就,但提到白起计划在赵国杀死40万士兵。[var1]正是因为这一

  • 长平古战场考古发现,赵括再撑一会,白起恐怕要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白起赵括长平之战,白起赵括穿越小说,长平之战真的怪赵括吗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中,造成了无数人的伤亡。人们对春秋战国几乎是不怎么了解的,毕竟春秋战国时期距离我们太过遥远,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喜欢在时间上距离最近的王朝,比如说唐朝、清朝等。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大一统王朝,确实是人们最了解的王朝之一。大分裂时期,肯定是存在大规模战

  • 春秋战国时期被严重低估的十大美女个个艺压群芳风华绝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绝色美女风华绝代图片,东周战国美女,风华绝代世界公认第一美女

    [var1]第二名:季隗是赤狄部族的一支廧咎如的公主,隗姓,和晋文公重耳生活了十二年。夷吾派人刺杀重耳的时候,重耳匆匆逃离狄国,临行时候告诉季隗希望能抚养好孩子,等自己回来,一等就是八年。[var1]第三名:穆姬也称伯姬、秦穆姬,姬姓,晋献公和齐姜之女、申生同母姐,嫁于秦穆公故称穆姬,由于国内自己的

  • 2012年成都发现汉墓,出土2万多字扁鹊医书、含60多种已失传药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都考古发现扁鹊医书,四川出土9部扁鹊医书内容,成都出土的扁鹊医书

    2012年成都发现汉墓,出土2万多字扁鹊医书,含60多种已失传药方一提起扁鹊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会带着赞叹的目光,竖起大拇指表示对他超高医术的赞扬,但也有不少人对他那过于神话,起死回生的医术表示怀疑,甚至于对他真实的存在性争论不休。其实,扁鹊这个人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而扁鹊这个

  • 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没有缺粮,为何三国时期却总是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战国时期的资料,三国缺粮,日本战国和三国

    无论战争何时进行,粮食和饲料都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古代,只要有粮食,敌人即使困在孤城,也还是束手无策。于是,董卓才在县城建了一座巨大的堡垒,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和军事资金。如果董卓失败了,他会逃出来住进去。虽然董卓很天真,但在他缺乏有效武器攻城的那些年里,还是可行的。同样,袁绍与曹操对峙时,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