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有人对秦朝统一汉字提出质疑说是唐朝事实上统一了汉字?

为什么有人对秦朝统一汉字提出质疑说是唐朝事实上统一了汉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48 更新时间:2024/1/7 11:49:56

既然这一点没有争议,那为什么有人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呢?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吗?

也不是,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对中国字的发展历史知识应该是有所了解的。因为他们注意到了秦朝时期各种文字在全国同时存在,以及在全国各地区的民间,人们仍在使用各种不同文字的情况。

贝克尔曾说:历史是说过和做过的事情的记忆。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翻翻我们的记忆,回溯一下历史,看看我们的祖先们在统一文字上都做了些什么。

再了解一下秦代统一文字时的历史背景,当时全国各地文字的使用情况,以及秦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后在全国的通用情况。厘清了这几点,对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会很有帮助。

秦朝统一文字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的六国文字分为五大文字派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另外一个文字派系便是以秦国为代表的周秦文字。

齐系文字:是齐、鲁、邪、滕、薛、莒、杞、纪、祝、倪、任等国文字。文字特点是有很多异体字,装饰笔画多,其形体较西周春秋时期的铭文更修长,字体风格清秀。它的主要载体是铜器。齐系文字受晋系和楚系文字的影响比较大,它是在西周文字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了东方文字体系。

燕系文字:是北方燕国的文字。燕国偏安北隅,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文化发展也受到制约,燕系文字字形也较匮乏,有一些特点较为独特,如“爪形合并”是燕系文字有着浓郁地域色彩的古文字字形。燕系文字比较稳定。其主要载体有铜器、兵器、玺印、陶文等。

晋系文字:包括韩、赵、魏、中山、东周、西周、郑、卫等国使用。晋系文字继承西周文字的特点,中期的《侯马盟书》是晋系文字最典型的代表,字形修长,结体生动自然,笔画细劲。晋系文字载体为青铜器、货币、陶器、玺印等。

楚系文字:包括楚、吴、越、徐、蔡、宋等国使用。楚系文字特点是字体修长,特殊字多。字态灵动活泼、结构不规律。楚系文字也是殷周文字的一种变体。殷周文字形体上的一些特点,包括简化、异化、繁化等结构变化等,都在楚系文字演化过程中有所体现。楚系文字的主要载体有铜器、兵器、玺印、陶器、货币、漆器和木器、谦帛及简牍等。

秦系文字:秦国使用。文字比较规范、稳定。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先秦时期,秦系文字统称为大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石、竹简木牍和帛书等。载体为铜器、兵器、竹简,石刻等。

这些文字基本都是由金文发展而来,原本差异并不大,但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人为的将文字做了修改,以体现各自的独立性。而且各国各自为政,国与国之间长期处于敌对态势,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受到阻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国家地区间也就出现了一现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在文字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最明显的表现是,各国将文字笔画随意的删减,形体结构也是越来越混乱,文字差异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原来同源的文字变得各种各样,差异越来越大。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认为必须改变这种情况,因为一来文字的差异,异致文化的认同感不强,政令也难以通畅,不利于皇朝统治。

二来各国文字原本同源,是为人因素和各自为政导致了差异化,如今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必然要将这种情况扭转过来。可以说皇始皇在统一文字这件事上立下了千古功绩,他的这一行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的发展。

秦始皇决心统一文字,他命丞相,也是当时的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来搞这个事情,李斯整理规范了秦国的文字,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在全国各地推广,小篆遂成为官字,在官方文书上和隆重正式的场合使用。

所以说:是秦国统一文字,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秦统一文字后,小篆的推广及其它文字的使用状况:

秦国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推广后,使用度并不高。因为小篆书写繁琐,学习起来并不容易,易识易辨性不强,实用性也不强。所以其它文字如刻符、虫书、署书、隶书等一些文字仍然被广泛使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说: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许慎《说文解字序》中的这段话,概括了秦朝文字使用的基本概况:就是官字小篆和其它各种文字同时存在,同时使用。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人提出文章标题里的这个问题,那就是有人认为尽管秦始皇以小篆为标准统一了文字,但秦朝仍是处于多种文字并存的状态,小篆也并未成为唯一被使用的文字。

但是如果持这种看法,认为秦国的文字并未真正统一的话,那就是一个悖论了。

秦始皇统一文字,将文字的发展纳入统一轨道,将小篆作为官方通行文字,尽管其它文字仍在使用,但政策导向性的作用凸显,已经极大的压缩了其它文字的发展空间。

尽管小篆在秦朝使用度不高,但小篆仍然作为官文和通用文字传承到汉代。汉代继承了秦代统一文字的做法,虽然汉朝中后期将小篆演变成了隶书,但汉代多种文字并存的现象却在急剧减少,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成果,在秦之后的汉朝已经可以看到。

中国文字的发展是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汉代前期篆书和隶书都有应用。中后期隶书发展成熟,应用广泛。楷书与草书也逐渐发展。但我们不能说这是多文字共存,因为这些书体都是在秦代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些文字只是书体不同而已,在文字体系上并无区别。

秦始皇统一文字,将战国时期的楚系文字、晋系文字、齐系文字、燕系文字都统一到秦国的小篆体系下,将其它文字派系的发展空间压缩掉。在秦国时期,虽然其它体系文字仍在使用,但已经没有了发展空间,处于逐渐消亡之中。到了汉代后期和三国二晋时期,这些文字基本绝迹。

所以说:秦朝统一文字的历史事实脉络清楚!

到了隋唐时期,文字以楷书、行书、隶书、篆书这四种书体存在,各种书体发展成熟。楷书成为通用书体,广泛在官文、手札,石刻上应用。所以有人据此认为唐朝是文字发展史上文字真正统一的时期。

但应该看到的是唐代文字是由秦代篆书逐渐演变而来,如果没有秦始皇的“同文“政策,那也就没有唐代楷书的兴盛,更谈不到什么文字的统一。

而且唐朝楷书通用与汉代隶书的通用,从本质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同,从这个道理上也可以说是汉代事实上统一了汉字。

而且楷书也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到了近代还有繁体楷书和简体楷书之分,因为文字有不断演变的自然属性,所以,文字的发展变化永不会停止。也就不能据此认为是唐朝事实上统一了汉字。

秦始皇的“同文”政策,开创了中国文字发展的新局面,之后文字的不断演变发展,都是秦朝统一文字这条主线的不断延续。秦朝时期多文字共存的现象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就像如今普通话是全国推广的通用语言,但各地方言仍在使用的情况一样。

秦朝统一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将文字升华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前进的一条生动鲜明的文化脉络,历史贡献巨大,应当得到肯定和赞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11岁被40岁李世民招为才人,陪伴李世民13年,24岁甘愿为其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李世民死后他的妹妹怎么死的,李世民最厉害的女人

    公元627年,恰好是李世民当皇帝的第一年,在湖州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有个小女孩出生,父母给小女孩取名为徐惠,几个月之后父母惊奇的发现,这个小女孩非常聪明,比普通孩子只会超出很多,所以一家人打算大加培养她,在8岁的时候,就能出口成诗了。父亲徐孝德曾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写了《拟小山篇》:仰幽岩而

  • 李世民的这个职位,是玄武门之变的起因,必争皇帝之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太子妃完整版,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这个职位负责主管天下的军事作战,地位高于所有的朝廷亲王。终唐一朝,天策上将只有李世民一人,后世也只是五代十国时期有六人得此殊荣。天策上将在品级上低于三师,但李渊的三师位置空缺,因此天策上将是百官之首,全面负责对外战事。天策上将有权利“自置官属”,自行招募人员进府担任官职,李渊只是象征性地过目一下名单

  • 霸王终究不得好结局!他曾败李世民险些推翻大唐,却没料到天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穿越到大唐给李世民当女婿,大唐开局就绿李世民,大唐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

    不过,尽管李唐王朝名将众多,李世民等人又颇有才能,不过在隋末唐朝之际,却也是危机四伏,更有覆灭之险,而当时割据陇西的薛举,正是最令李世民所头疼的人物。薛举,河东汾阴人(山西万荣)。据史书记载,薛举自出生以后,便颇为不凡。他聪明睿智,极有胆魄,容貌魁伟雄壮,与人交手勇猛异常,一手射术十分精湛,令时人叹

  • 历史因受刑,长得更加漂亮的女人,武则天都不舍得杀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杀高阳,武则天秘史杀长孙无忌,武则天惩罚罪人的三大酷刑

    上官婉儿,自幼就在武则天身边做侍女,精通经书史书,而且书法、算术、吟诗、礼节、棋艺均是上乘,上官婉儿的文章下笔千言,珠玑连篇,深受武则天好评,武则天就曾赞扬此女绝非凡骨。大约嗣圣元年前后,她就成武则天的秘书上官婉儿深深喜欢上了武则天这位杰出的女性,完全被她的聪明才智和超人的精力所折服,特别是武则天广

  • 西安发现唐朝太监墓,出土1个“神兽”,专家:此人生前骁勇善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安唐墓出土的镇墓兽,唐代守墓兽,唐墓出土巨型长矛

    太监,一直是中国非常特殊的群体,虽然不乏有一些太监得权得势,成为让人望而生畏的存在,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一辈子卑微,干着乞人颜色的伺候主子的活儿。我们都知道,明朝有一个太监魏忠贤权倾朝野,清朝有一个太监李莲英靠着他的手腕得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这些人无一有让人倾羡的下场。而在西安发现了一座太监

  • 唐朝刑部尚书为何被李世民诛九族?收了500多个义子是作死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武将盛彦师曾剿灭李密、王世充,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后来徐圆朗叛乱,李世民让盛彦师当安抚大使,希望借助盛彦师的威名让其束手就擒。哪知盛彦师还没有完整的说上两句话,就被徐圆朗活捉了。盛彦师曾为李世民的统一大业做过重大的贡献,然而,功过终究不能相抵。李世民认为盛彦师有辱使命,便赐死了他。其实这本身就是李

  • 此物被当做王权的象征,在秦汉之际消失,武则天也曾尝试重铸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重铸的九鼎,武则天金冠,武则天的珍珠饰品

    文/老吴在你们的印象中,能够代表王权的东西是什么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玉玺,这种想法固然没错,不过在玉玺出现之前,王权的象征又是何物呢?据说这个东西消失于秦汉,就连我们的女皇帝武则天都对它非常感兴趣,曾萌发过重新铸造的想法,接下来老吴就来解答大家的疑惑。九鼎在古代被认为是王权的象征,一般人都用不得,

  • 唐朝一女子与邻居私会,结果被丈夫揭发当场,她却怪丈夫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女子能够嫁得一个好丈夫,那么她们还能得到依托,也不算此生嫁对了郎。可是当女子嫁错了一个丈夫之后,那么她们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毕竟在那个时代,可不是像现代女子这般。想和自己喜欢的男子结婚就结婚,不喜欢就离婚。要知道,在古代,女子一旦嫁给了丈夫之后。就要秉承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

  • 武则天的“骨醉之刑”到底有多残酷?比凌迟还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的醉骨之刑,骨醉之刑视频全过程,唐朝骨醉之刑如何处理

    当年的武则天遭受了和吕后一样的血腥宫斗,武则天成为了唐高宗李治的妃子后,她的才起和美貌自然引起了皇后和萧淑妃的嫉妒,为了赢得高宗的欢心,以及将武则天彻底打压下去,皇后和萧淑妃强强联手,采取各种阴谋手段,妄图置武则天于死地,但最后的结果是武则天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手腕,反败为胜,牢牢地掌控住了高宗李治,

  • 唐朝公主香消玉殒,在墓里发现年轻男性的尸体,专家:他死的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兰陵公主与长乐公主,唐朝好男人和公主约会,唐朝公主李丽质

    唐朝公主香消玉殒,在墓里发现年轻男子的尸体,专家:他死的很惨一般情况下,王朝贵族去世以后,都会修建陵墓,里边不仅存放有尸体,还有大量的金银,所以,这也招来了很多的盗墓贼,今天我们说的这个墓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唐墓,那就是唐朝永泰公主的陵墓。永泰公主,是唐中宗的女儿,也就是武则天的孙女,她死的时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