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各自为主,却有彼此熟悉,也许一个眼神,一个用意的安排就能知道对方想要表达什么。公元223年,孔明受到即将去世的刘备托孤,叮嘱他一定要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孔明为了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也是尽心尽力辅佐刘婵,先后发动了五次北伐。
公元228年,孔明首次北伐,派马谡守街亭,但因为骄傲自负最终丢了街亭,致使魏军长驱直入,蜀军被逼西城,但是城中却没有兵力,为了能够逃脱,孔明是个谨慎的人,只能放手一搏。他令人大开城门,派士兵在门口扫地,自己抚琴,上演了一场空城计。当司马仲达看到这样的场景,没有继续攻击,反而下令大军撤退。
大多数人认为司马仲达多疑,丧失了一个千古良机,要不然孔明一死,蜀汉必然灭亡。其实不然,是不是空城司马懿只要派少量兵力前去试探就知道了,但是一切只因为他看出了孔明给他的暗示。门前扫地的士兵并不仅仅是故作疑兵用,而是告诉司马懿“大家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意思是告诉司马懿,他的存在就是魏军用来对付诸葛亮的,一旦诸葛亮被擒住,他司马懿就没啥作用了。
司马仲达是个聪明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是明白的。所以他领悟到了孔明的用意,才会令大军撤退。后来之所以能够长期手握重权,和孔明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每当曹家想要动他司马懿的时候,诸葛亮就会有动作了,给魏带来威胁。
因为当时除了司马仲达没人能对付孔明,所以曹魏只能留着他,看着仲达不断的发展壮大,也毫无办法,最后,自己辛苦几代打下来的曹魏江山却被仲达轻松拿走了,成就了司马家族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