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明朝的明十三陵中,除了安葬着的13位明朝帝王、后妃外,还真有这样一座墓,墓的主人甚至只是一位太监。就连明朝的大敌、清朝的一系列君主都对他赞颂有加!顺治帝不仅将他葬入十三陵的思陵,更是为他亲自立碑,撰写800字碑文加以追思。而康熙大帝呢?曾多次为其出书立传,并常去其墓旁祭奠。那么,他何德何能,居然能将自己的坟墓修在帝陵之中呢?此人就是明朝最忠烈的太监,王承恩!
与魏忠贤等祸乱国家的太监不同,王承恩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太监。在当时,魏忠贤及其残党被扳倒,而之前被魏忠贤所排挤的太监曹化淳重新得到重用,受命东厂督主一职。王承恩也因其清白的身份、忠厚的性格得到任用,担任司礼执笔太监一职。任职后,他曾为不少无辜下狱之人平反。
然而,他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忠君护国的事迹。明朝末期,整个大明内忧外患,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等农民军起义叛乱。在李自成的步步紧逼下,王承恩受命拦击李自成。轰隆的炮火虽然击退了不少农民军,但是,对于那源源不断的农民军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崇祯皇帝自知无望,便将他召回。又感叹自己无颜面对百姓,便在王承恩的伴随下,自缢于煤山。王承恩不愿让先帝孤身而去,遂自缢而亡。
他的这种做法,展示了大臣的忠义之心,这与历朝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忠君之道不谋而合,因而得以厚葬。也因此被作为忠君典范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