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放朱棣入南京的李景隆最终什么下场?

放朱棣入南京的李景隆最终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23 更新时间:2023/12/20 3:40:22

朱棣入南京的李景隆最终什么下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景隆因为有较为显赫的家世加持,使得李景隆能够很快被建文帝朱允炆所重用,从而成为攻打燕王朱棣大军的主帅。

不过李景隆最终还是辜负了建文帝朱允炆对他的信任,李景隆在保卫都城南京兵败之后,没有选择誓死不降,反而选择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进入都城之中。

那么在燕王朱棣进入都城南京后,李景隆的下场如何呢?是被燕王朱棣杀掉了呢?还是被燕王朱棣所重用了呢?在正式回答问题之前,先来说一下李景隆较为显赫的家世。

不过好景不长,李贞所在的地方,有战乱发生,为了避难,李贞带着儿子保儿去往当时的淮东地区避难,之后李贞因为听说自己的小舅子朱元璋在滁州发展的不错,因此选择去投奔朱元璋,当时的环境处于乱世,到处都在打仗,因此李贞带着儿子保儿投奔朱元璋的途中,并不是十分的顺利。

经过一个月的辗转,李贞带着儿子终于来到了朱元璋所在的地方,并且在之后成功的见到朱元璋,可能是因为投奔舅舅朱元璋的过程,实在是太过艰难,同时加上想去死去的母亲,使得保儿在后来见到舅舅朱元璋后,趴到舅舅朱元璋的怀中大哭。

朱元璋在看到侄子保儿哭的这样伤心之后,自然也是十分心疼的,之后更是将保儿养在身边,同时将保儿改名为朱文忠,不过后来被改为李文忠,朱元璋给侄子朱文忠请了很多优秀的老师,教导他学习,侄子朱文忠自身本就聪慧,加上很多优秀老师的指导,使得朱文忠之后成为了一个文武双全之人。

后来李文忠跟着舅舅朱元璋四处征战,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并且屡获战功,朱元璋在后来建立大明之后,李文忠一直是以武将的身份在朝中的,朱元璋坐上皇位的后第二年,元朝政权依然存在,为了消除隐藏的威胁,朱元璋派大将军常遇春出征塞外,李文忠作为偏将军跟随大将常遇春出征塞外。

李文忠跟随常遇春一路打到了元朝陪都的上都,并且还赶走了元顺帝,不过没过多久常遇春就去世了,在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便派徐达接替了常遇春的大将军之职,李文忠被明太祖朱元璋任命为虏左副将军,李文忠与徐达各率一路兵马继续征战塞外,经过几个月的征战,最终彻底消除元朝的政权。

在此战大捷后,李文忠和徐达被召回都城南京,因为这个时候,明太祖朱元璋要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李文忠因为在之前对元朝政权的征战之中,所获的功劳最大,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和右柱国,以及曹国公一职,除此之外,明太祖朱元璋还赐予李文忠爵位世袭的资格。

因为父亲李文忠的原因,使得作为儿子的李景隆,在李文忠去世后,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重用,不仅承袭了曹国公的爵位,还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太子太傅,一直持续了十年,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所以,李景隆除了与朱允炆是君臣关系以外,另外还有一层亲戚的关系。

李景隆得以能够经常与朱允炆见面,关系也就更近一步,后来更是成为了朱允炆的心腹,深得朱允炆的信任和重用,朱允炆继位以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建文帝朱允炆先是拿一些比较好收拾的藩王开刀,先后削掉了五个藩王,在削完这五个藩王后,建文帝朱允炆开始对当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下手。

燕王朱棣最初因为自己的儿子们被建文帝朱允炆扣留在都城南京之中,使得燕王朱棣不得不用装疯卖傻的方式,来消除建文帝朱允炆对她的戒心,经过燕王朱棣的一番努力之下,后来燕王朱棣在都城南京扣留的儿子们,被建文帝朱允炆送回。

燕王朱棣乘着胜利之势,一鼓作气,很快就打到了渡过了长江,马上就要打到了都城南京,消息传到都城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为此忧惧不已,并在之后派李景隆前往燕王朱棣那里,进行议和,不过被燕王朱棣拒绝了,燕王朱棣很快打到了都城南京的城门金川门,李景隆见大势已去,于是决定打开城门向燕王朱棣投降,迎接燕王朱棣的大军入城。

都城南京就此落到了燕王朱棣的手中,之后没过多久,宫中起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就此失踪,史称金川门之变,在攻下都城南京的六个月后,朱棣登基,坐上皇帝的宝座,史称明成祖,李景隆因为迎接大军进入都城南京有功,被明成祖朱棣加封为太子太师。

朱棣登基以后,每当有军国大事商议的时候,明成祖朱棣总是让李景隆排在首位,这让其他有功的大臣,为此感到十分的气愤和不公平。不过好景不长,李景隆因为与弟弟密谋叛变的事情被人告发,李景隆不光是被明成祖朱棣夺去曹国公的爵位,之后朱棣更是将李景隆和他的弟弟的,加上所有家人,一起软禁,同时抄没了他们的家产。

经历此番重大变故的李景隆,在最初的时候,选择用绝食的方式来了结自己,不过最终并没有死,直到明成祖朱棣统治末期,才去世,因为史书上并没有交代他的出生和去世时间,因此他最终去世的年龄不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哲宗赵熙是如何让西夏臣服的?他在军事上采取怎样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哲宗,北宋,历史解密

    赵熙,即宋哲宗,他是宋朝第七位皇帝,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宋哲宗赵煦,在位15年,早先几年内受到祖母太皇太后的压制,而在他亲政后停止与西夏谈判,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让西夏元气大伤,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这是

  • 开创隋唐盛世的人不是李渊父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开创隋唐盛世的人不是李渊父子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今天重点来讲讲宇文邕的父亲,关陇集团的领头人宇文泰。说来宇文泰能够掌权,与关中名将贺拔岳被北魏实际掌权人高欢派人所暗杀一事紧密相关。而高欢派去刺杀贺拔岳的不是别人,正是贺拔岳的结拜兄弟侯莫陈悦,这二人均拥有着较为强大的武装力量。

  • 宋代的津渡管理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的津渡管理制度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其实我国先民们对港口发展也是十分重视的,宋朝时大行其道的津渡就其中一个类型,唐艺孙笔下的“认远岸夜篝,松炬如昼,还见沙痕雪涨水纹霜后”描写的就是当时发展迅猛的津渡。津渡又称河渡、渡口,即承接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的转乘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内河

  • 唐朝在短短八年里就发生了五次政变 这件事情和武则天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对唐代政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在八年之间,为何发生五次政变?从705年开始,到713年为止,唐代在短短八年的时间里,居然发生了五次宫廷政变!一般而言,一个强大的王朝很少发生政变,可是为何盛唐时期为何频繁发生政变呢?其实这事说起来都与武则天有关!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

  • “相声”是怎么诞生的?又是怎么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相声,清朝,历史解密

    “相声”类曲种是曲艺艺术中,形态构成较为独特的一个曲种类型,既包括汉族曲艺中影响较大的相声、“答嘴鼓”(即流行于福建和台湾一带的表演形式,类似“对口”,但是即兴性很强,对话采用的语言均为格律比较规整的韵文,曲本的语体类似于数来宝的唱词)和四川的“相书”(说唱类的表演,后面详细介绍)等。也包括诸如朝鲜

  • 历史上的晴川到底是什么样的 她下场到底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对清代晴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晴川过得如何?被八阿哥宠爱一生是真,下场悲凉也是真。提起晴川这个角色,相信爱看电视剧的影迷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一个人物,那就是杨幂。早些年,杨幂因《宫锁心玉》这部穿越古装剧成功出圈,成为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俗话说角色成就演员,奠定杨

  • 传说中嘉庆皇帝是被雷劈死的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嘉庆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代的嘉庆皇帝是怎么死的?传说中的“雷劈死”有什么根据吗?官方的说法,嘉庆帝是病死的,属于“善终”。民间的说法,嘉庆帝是被雷劈死的,属于“横死”。当然,真相只有一个,即嘉庆帝属于意外死亡,和雷电有关。下面,我对以上三种情况分别说一

  • 唐朝采用府兵制,为何无兵可培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采用府兵制,为何无兵可培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顺应时代的产物大统八年(公元542年),宇文泰收拢六镇军人和鲜卑族人编成六军,次年,西魏遭遇邙山之败,宇文泰收编关中豪强的乡兵部曲,任用豪强为乡帅。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宇文泰建立了由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为主体的府兵体

  • 王孟英有着哪些著作?他主要是研究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孟英,清朝,历史解密

    王孟英(1808-1868年),清代著名医学家,字孟英,号梦隐(一作梦影),又号潜斋、半痴山人、随息居士、睡乡散人、华胥小隐。祖籍浙江盐官(今浙江海宁市),乾隆间迁居钱塘。孟英出身世代医家,曾祖王学权,精于医,曾撰《重庆堂随笔》,祖父及父皆业医。十四岁起父亡后,立志习医,后寓居常山县行医,尤擅长温病

  • 在古代,战争结束后是如何打扫战场的?如何处理尸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场,三国,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人打仗这件事情还是非常有讲究的,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后打扫战场都是一项必做的工作,而打扫战场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便是处理战死沙场的死尸,包括敌人的,这一方面是出于人道主义,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瘟疫的滋生,而这种工作通常都是由胜利一方承担的。至于处理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