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统临死前,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庞统临死前,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65 更新时间:2024/1/17 1:33:15

卧龙先生自然不必多说,刘备三顾茅庐才求得先生出山,而诸葛亮也确实不负众望,他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驾崩之后仍旧忠心辅佐年幼的阿斗;这等忠义且才华横溢之人,实在是不可多得。

少年凤雏

那么凤雏又是何人呢?既然能与诸葛亮齐名,必定也不同凡响,但是凤雏庞统在蜀国的影响力却远不及诸葛亮,只因庞统看透了刘备的心思,产生了异心,庞统顾及旧情在宴席上提示魏延,奈何魏延不懂其意,导致两人最后的结局都不太好。

凤雏 庞统

既然能被称为凤雏,庞统的学识和能力自然毋庸置疑,只是庞统的相貌比起他的才华来实在是不太匹配,他少时长得其貌不扬,看起来又朴实愚钝,实在是很难让人透过外貌看到他的内涵。

虽然一个谋略家的才华和学识无法被外貌决定,但是多多少少还是影响到了庞统的事业,好在庞统足够聪明,他少年时期便可与当时的业内名士司马徽同桌论辩,且丝毫不输,被司马徽连连称赞其有“南州士之冠冕”的风范,司马徽对庞统相见恨晚,庞统年少时便可清晰的洞察出如今的天下形势,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凤雏 庞统

也正因被司马徽赏识一事,众人才发觉出这个外表平庸的人竟是满腹经纶,有治国之才,刘备素来喜欢拉拢有才之人,这下子自然也不能错过。诸葛亮如今已经跟随刘备,若是再加上庞统岂不是如虎添翼,于是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庞统正式加入了刘备的这个小团体,担任中郎将的职位。

庞统的才能也得以展现出来,帮助刘备获得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如此和谐的君臣关系又是什么时候出现裂痕的呢?

庞统看穿刘备?

这便说来话长了,庞统自小接受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里最重要的便是“仁义”,而乱世之中,硝烟四起,各方枭雄想着要争夺天下,哪里还顾得上仁义待人,所以庞统选择了刘备这位相较其他二位比较温和的君主,起初庞统是相当满意的。因为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一派正义之士的作风,于情于理来讲都是没问题的,而且在拿下城池之后,刘备将城中的百姓都妥善安置,颇有仁义之风,所以在刘备向庞统抛向橄榄枝后,庞统十分开心的接下了。

但是跟随刘备的时间长了,庞统发现刘备与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似乎并不一致,这得益于益州一战,刘备彻底暴露了自己。益州本是刘璋管辖,而刘璋则是刘备的族兄,若是益州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刘备攻打益州也算是师出有名。可是刘璋此人爱民如子,益州百姓都很尊重他,刘备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根本不顾城中百姓的负隅顽抗,就是要拿下益州。而且他们使用的方法也十分卑鄙,假借荆州有难,向益州求援,益州好心借人兵马谁知被顺势围困,而益州也就此落入了刘备手中。

益州一战

这一战本就不太磊落,却被刘备拿来当成宴会上的谈资,庞统气急,当众反讽,这也成为了俩人之间的不愉心结。

其实按照庞统的为人来看,他是一个纵使百般不愿也不会对主上出言不逊的人,那么他为何会在盛宴上当众嘲讽刘备呢?

庞统、刘备出现嫌隙

刘备庞统

其实一方面是对于自己所托非人的失落,加上酒精的刺激使得他口出狂言;另一方面呢他其实在暗示自己的朋友魏延,让魏延看破刘备的真面目,匡扶汉室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刘备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此事来成就自己的千秋霸业。

庞统与魏延素来交好,他想借此事提醒魏延,长伴君侧定要小心翼翼,魏延来蜀汉的时间不长,且又没有什么知心好友,倘若魏延能够明白他的暗示;若是以后刘备对魏延不利,魏延也能提前为自己准备一条保命的后路。

魏延

不过魏延并没有懂得好友的这番心意,相反他只是觉得好友吃醉了酒才会如此大胆,只怕刘备迁怒好友,一直在旁为庞统解释,做和事佬。

不久后,庞统在战役中被箭矢射中,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他的好友魏延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最后竟身死道消。

更多文章

  • 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后周皇帝柴荣若多活几年,就没大宋啥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时也,命也。他们终究是徒留遗憾,只留给后人一个假如。假如他活着,那将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可惜没有假如,但丝毫不影响后来人对这些“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帝王给予高度评价。 朱元璋评价他,“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 后周的第二位君主柴荣,被誉“

  • 巨鹿之战,一战打断大秦的脊梁骨,20万秦军被坑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巨鹿之战秦军全军覆没,巨鹿之战的秦兵哪来的,巨鹿之战真的是秦军主力吗

    但是事情还没完,项燕有个孙子叫项羽,项羽还有个外号,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同志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家里给他安排辅导老师上课,直接就被项羽给吓跑了,一分钟心疼一下老师的心里阴影面积。长大了之后一直游手好闲,某天看到秦始皇出巡的排场,被这拉风的排场雷到了,说出来那就超级霸气的话“彼可取而代之”,并立志要

  • 西安李晦墓隐藏一密室,专家研究后发现,这是所有唐朝古墓的一个特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古墓考察,陕西被开发的唐代古墓都有哪些,唐朝有几座保存完整的古墓

    古代贵族在修建古墓时,会安排大量的机关,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陪葬品,因此在现代古墓的挖掘中,经常会发现盗墓贼的尸体。在古墓中除了诺大的墓室之外,墓主人经常会单独修建一间密室,密室中通常会放置一些最珍贵的陪葬品,因此一座古墓中密室才是盗墓贼的目标所在。 前段时间,位于陕西省的西安市发现的古墓中,就惊现一座

  • 宦官赵高发动的沙丘宫之变为何可以成功?离不开这个人的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赵高也知道,光凭自己拿个遗诏出去,很难服众,他必须找一个同盟军,这个人必须得有威望,说出的话有分量,还得和老板的关系密切,只有这样,假事才能办成真的。赵高寻思来、寻思去,发现只有李斯符合上述条件。李斯,大秦帝国的丞相,也是大秦帝国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跟老板嬴政的关系极为密切,颇受老板的信任,服务大秦帝

  •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碑上刻着55个字,才知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家一般想到的是他光辉的政绩,初唐在他的治理下实现了国泰民安。但李世民的皇位争夺之路,是一条血路,他亲自杀掉自己的手足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才有机会成功登基。“玄武门之变”也是史学家们就李世民为人如何争论得最激烈的一点。李建成之墓在西安地区被发现,算是为李世民的性格之谜解惑了。

  • 西安出土一篇墓志铭,揭开唐宪宗的真实死因:唐代皇室的黑暗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看似十分普通,但背后却隐藏了唐朝皇室一惊天丑闻。要知道“元和”为唐宪宗李纯年号,而“少帝”自然就是李纯所立的太子——唐穆宗李恒。 但“永新”二字让众多史学家惊讶不已,要知道不管是《资治通鉴》还是其他史籍中均没有关于“永新”年号的描述。而正史记载的是,李恒在李纯死后次年才弃用新年号“长庆”。 可

  • 被父亲与老婆的风采掩盖的一代明主唐高宗李治,被遗忘的永徽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高宗李治的历史评价,永徽之治与开元盛世,永徽之治24位功臣

    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李治,虚心纳谏、勤于政事、乾纲独断。登基之初,李治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即位之后,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 唐高宗李治 在政事方面,李治鼓励大臣多进谏,特别是关于国计民生方面的问题。永徽五年

  • 五代十国中的北汉,到底是不是傀儡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五代十国北汉,北汉有多穷,北汉总兵力是多少

    个人觉得,北汉的情况,可谓一言难尽。1、北汉的建立这一切还得从后汉隐帝在位时期说起。后汉隐帝在位期间,有感于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留给自己的班底自己无法驾驭,于是就打算对朝廷开始一番清洗。不过,清洗这种事情,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惹火烧身。从本质上来说,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明朝的靖难之役,也都具备皇帝清洗朝

  • 荒唐且美好?即使是一国公主也沦落成玩物,这就是魏晋南北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温柔且荒唐,魏晋南北朝荒唐又美好又恐怖,真实的魏晋南北朝

    她是琅琊公主元玉仪,南北朝时期北魏人,籍贯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在历史上有短短的二三十年的记载,之后下落不明,被民间称为“历史上最惨的公主”。由于司马家族的无能,刚刚统一后的晋朝很快就迎来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故事,刚刚结束战乱的中华大地上,再次出现了分裂。 时间来到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拓跋氏创建

  • 苏辙《唐论》:相比于唐朝,宋朝最大的制度弊端在于中央集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皇帝的询问,赵普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残唐五代之所以战乱频繁,原因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在赵普看来,唐制与周朝一样,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地方势力太大,导致中央软弱无力。为此,赵普也像李斯进谏秦皇一样,请求实行中央集权、搞君主专制。于是,宋太祖便模仿秦制,通过各种手段来侵夺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