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不惜发动战争,逼迫一个人改名字,只因他名字里有这2个字

唐朝不惜发动战争,逼迫一个人改名字,只因他名字里有这2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54 更新时间:2024/1/26 7:54:24

就连皇帝的名字,也有一套专门的“避讳”制度。普普通通的一个汉字,只要出现在皇帝名字中,就成为皇帝专用,在那个朝代任何人不得直接提及或书写,也不能再用在名字中,不仅小娃娃起名要避开这个字,成年人名字里有这个字的,也必须去掉或者改掉。比如唐朝开国名将徐世勣,唐高祖李渊为了显示宠信之意,赐姓“李”,改成李世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李世勣必须避讳,只得把“世”字去掉,改成李勣。好好的名字改得面目全非,从徐世勣变成李勣,他亲爸爸看见都会吓一跳。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清朝康熙皇帝名叫玄烨,“烨”字不太常用倒无所谓,“玄”字却很常用,被统一以“元”字替代,结果差点把清朝文人们折腾死。修编史书、著书立说,唐玄宗都要写成唐元宗。陕西唐玄宗墓前,至今留有清朝人树立的一块石碑,就刻着“唐元宗”。问题是五代十国南唐皇帝李璟,庙号就是唐元宗,很容易搞混淆。唐朝开国名将段志玄,被清朝人改成段志元,问题是唐朝时南诏国有个人就叫段志元,人为给历史研究制造很大麻烦,简直搞得乌烟瘴气。

历史上还有个极端的“避讳”事件,为了避讳引发了一场战争。在唐朝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小国南诏。南诏国作为唐朝众多的藩属国之一,世代与唐朝保持朝贡关系,历代国王都接受唐朝册封。随着双方实力此消彼长,也曾爆发过几场军事冲突,但大体而言,大部分时间内还算相安无事。

然而,在唐懿宗在位期间,唐朝与南诏再度大打出手,爆发一场战争。唐朝先后“大兴诸道兵五万往”,向南诏国发起进攻。然而当时唐王朝已经到了残灯末庙之际,将帅乏人国力空虚,以天朝大国之尊,劳师远征,却始终不能占据优势,而南诏国以小打大,“兵出无宁岁,”结果“男子十五以下悉发,妇耕以饷军。”双方都伤亡惨重,两败俱伤。

事情的起因,就是因为南诏国王不肯避讳改名引发。大中十三年,南诏国王劝丰祐病故,劝丰祐之子继位。按照历史惯例,唐王朝不干涉藩属国的王位传承人选,但新任国王必须接受唐王朝的正式册封,才算名正言顺拥有了对这个地区的统治权。

当时唐懿宗刚刚继位。南诏使者前来进贡请封,唐懿宗看到奏章上南诏国王的落款签名,登时满心不悦。这个新任国王,是南诏的第八代国王,他的名字一共有三个字,也不知他父亲当初咋想的,一共三个字,就有两个字都触犯了唐朝皇帝的“庙讳”。其实这也不奇怪,南诏国以哀牢语、汉语两种语言作为国语,语言文字习惯都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避讳制度在他们眼中既不理解也无必要。

这个新国王名字是“蒙世隆”三个字。“世”字触犯了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名讳,“隆”字触犯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而按照中原王朝的避讳制度,这两个字任何人不得再用于姓名中。唐懿宗于是下旨,以蒙世隆之名触犯太宗皇帝、玄宗皇帝庙讳为由,“绝朝贡”,断绝双方朝贡关系,不行册封之礼。回去让你们头儿改名字吧。

后来唐朝宰相杜悰向皇帝建议,人家南诏毕竟僻处边远,远隔中原千山万水,消息闭塞文治不兴,也许是无心之过也未可知,不知者不罪,应该给人家以改过自新之道。唐懿宗也觉得未免反应过激,听从杜悰建议,派遣使者去知会南诏,《新唐书》记载,“并诏骠信以名嫌,册命未可举,必易名乃得封”。给南诏国王说清楚,只要改了名字,马上册封你。唐懿宗还让满腹文采的大臣们精心推敲,给蒙世隆取好了新名字:骠信,一个大气而又雅致的名字。

谁知南诏国王蒙世隆也是个倔脾气,《新唐书》记载他“年少轻杀戮”,年少轻狂而暴躁嗜杀,一听说唐朝拒绝册封,还让他改名字,蒙世隆拍案大怒,他才不管中原王朝那些避讳制度,我爹妈给我起个名字,碍着你啥事了?唐朝皇帝也欺人太甚!就不改!这个名字叫定了。你不册封我,好说,我自立为帝行不行?“遂僭称皇帝,建元建极”,唐懿宗闻讯大怒,不听话是吧立即出兵开打,我看你改不改。一场大战由此爆发。结果断断续续打了几年,也没打出个结果,蒙世隆到死也不肯改名字。

乾符四年,蒙世隆病重而死。死前他还不忘再刺激唐朝皇帝一下子,他确定的皇位继承人是他儿子,名字是:隆舜,继续触犯唐玄宗李隆基名讳,不把唐朝皇帝气死不罢休的节奏。而此时的唐朝,已经风雨飘摇天下大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次年就爆发席卷天下的黄巢大起义,再也没人争究什么避讳不避讳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敢公然拒绝朱元璋,并且还能活下来的也只有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叨叨解说朱元璋,朱元璋免费完整版,朱元璋女儿

    其实在朱元璋刚称帝的时候,他曾不仅为自己的那些兄弟们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还发放了一枚免死金牌,当时那些大臣们都非常开心,但是最后他们却都被朱元璋杀死了。而一位当初没有领免死金牌的大臣,却存活到了最后!当时朱元璋告诉这些大臣们说:你们只要拿着这枚免死金牌,那将来不管你们甚至是你们的儿孙犯了多大错误,

  • 唐太宗第三子李恪,父母皆为皇族帝裔,他为何没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贞观十七年被提名为二次立储人选的吴王李恪。李恪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是隋炀帝杨广之女杨妃,父母皆为皇族帝裔,他出身贵胄,在太宗诸子中文武才能也算极为突出之人。唐高祖李渊在位时期,年仅两岁的李恪以唐皇孙身份封长沙郡王,后改封汉中郡王。李世民登基之后,李恪晋封汉王。贞观二年,年仅十

  • 十八世纪小拿破仑 本可以活成康熙 却最终成了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先填奥斯曼帝国的坑,之前的书说到,康熙年间,虽然奥斯曼帝国已历四百年,国祚已经变态到了东西两汉之总和。然而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却依旧像开了挂一样,武德充沛到处欺负人。西进险些灭了同样国祚漫长的哈布斯堡王朝。而北面手伸到了欧洲最北的瑞典,帮助瑞典国君卡尔十二世复国。为此和俄彼得大帝打了一仗。结果大彼得

  • 唐太宗曾将波斯进献的美女关进笼中欣赏,为何?真相让人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笼中美人,唐太宗后宫最惨的人,唐太宗容貌还原

    唐朝在后世眼中是繁荣昌盛的模样,万朝来国的景象好像就在眼前。但是这些景象的背后也曾发生过残忍的战乱。有时候战争带来的结果是好的,但是大多数带来的只有黑色和死亡,家破人亡,无家可归已经成为了战争后果典型的象征,但是哪个帝王能将这些场景真正地放在眼中呢?为了野心不惜付出任何的代价。不过不得不说唐太宗时期

  • 北宋京畿路,当时的首都辖区,除了开封,还有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开封府,唐时称汴州,后梁朱温建国后升汴州为开封府,名东京,此后后汉、后晋、后周先后在此定都,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也建都于此。北宋建立之初,施行道、路并行的行政制度,至公元997年正式改道为路,全国分为15路,至北宋末年,共有24路。京畿路,为都城开封府所在的路,始设于公元1053年置,辖开封府及原京东西

  • 唐代最有才的女人,从小吟诗作赋,凭一首诗做了将军秘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从小薛涛就是天资聪慧,她创作出的作品让世人赞不绝口。加上她精通音律,创作出来的诗,配上自己的曲子,让世人都刮目相看她的才华。八岁那年,薛涛在院子里乘凉,一阵微风做过,她变随口吟上了一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父亲听到女儿能够出口成章,激动不已。没想到小小年纪,就这么有才华,父亲有心栽培薛涛。

  • 北宋亡的时候,蔡京,高俅两大奸臣,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蔡京一生在仕途中摸爬滚打了五十多年,经历了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五次登上宰相位置,宋朝也就是仅此一人罢了,官运亨通,荣贵之至。在宋徽宗上任之后,他也没有辜负了宋徽宗的信任,宋徽宗喜欢玩,他就得陪玩,宋徽宗喜欢珍宝,他就设法搜寻,后来宋徽宗想要建造万岁山,他就安排人在全国搜刮,为了把这些宝贝送

  • 北宋农民起义首领方腊简介,方腊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北宋的方腊是现在的哪里,老版方腊与新版方腊,武松和方腊结拜为什么还抓方腊

    别名:方十三所处朝代:北宋出生地:睦州青溪县方腊剧照出生时间:不详逝世日期:1121年职业:农民起义首领、圣公主要成就:发动民变,建立政权相关作品:《水浒传》方腊又叫方十三,北宋末年利用明教组织群众,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发动起义,迅速攻占六州五十二县。虽然后来这场农民起义,被大将童贯率精兵镇压,但是仍然

  • 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三个孩子,一个非李世民亲生,被封为县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詹贵妃是李世民的什么人,唐代县主,县主与李世民的关系

    作为皇帝,他的女人很多,除了正妻长孙皇后之外,除了武则天之外,还有13个有名份的女人。那么多女人中,最为受宠的就是贵妃韦氏。韦贵妃叫韦珪,出生名门,是隋唐之际著名士族家族之一,亦是陈寅恪先生所云之“李武韦杨”联姻政治集团的四姓之一。李世民可以娶到韦贵妃,可谓非常不容易,也非常脸上有关。或许,是因为出

  • 唐代名将裴行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裴行俭简历,唐朝裴行俭的简介,苏定方与裴行俭

    裴行俭后来在军事上师从名将苏定方,善于用兵,成为可以与李靖、李勣、苏定方等名将并列的唐初期的大将。裴行俭头像高宗永徽年间,在长安县县令任上的裴行俭听到高宗将立武则天为后的消息后,忧心忡忡,认为国家之祸必然从此开始,于是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下商量对策。武则天的心腹袁公瑜听说三人聚会之事,遂告知武则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