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反清斗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郑成功南京之役的战略失误

反清斗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郑成功南京之役的战略失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98 更新时间:2024/1/24 6:13:15

(郑成功塑像)

由于种种原因,南明那些不成器的朱氏子孙从来没能将抗清力量成功捏合,反而是孙可望、李定国、郑成功这样手握兵权的实力派成为了抗清主力。到了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1658年),孙可望已降,李定国战败,永历朝廷如风中残烛般在滇缅的崇山峻岭中苟延残喘。

那时,清军的主力集中在西南,东南的郑成功恰好有机会扩大自己的抗清基地。于是,郑成功大起水陆两军,和西湖三杰之一、时任永历朝兵部左侍郎的张煌言共同举兵,会师浙江,连克乐清、宁海等地。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正待郑成功欲入长江、取南京时,他的军队在羊山遭遇了台风,人员、船只、兵器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厦门。

(张煌言画像)

顺治十六年,郑成功趁清军主力尚在西南,再次出兵,这次他准备充分,势在必得,甚至不顾用兵大忌,令将士携带家眷随军出行,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对攻取南京且对江南做长期占领有极大的把握。

一开始,战事进行得十分顺利,四月末,郑军攻克定海,解除后顾之忧;六月初,他们已深入长江,截断清军铁锁横江的“滚江龙”江防工事,占领瓜州;六月二十四日,郑军又占领了南京的门户镇江,并在七月中旬完成了对南京的合围。郑成功此举颇有威震华夏的效果,顺治帝甚至扬言亲征。

不过,从占领镇江后,郑成功就开始犯了一系列错误。

最大的错误、也是一切错误的根源,就是轻敌。郑成功命将士带上家眷,就暴露了这种心态,而战事的顺利、江南地区反清士绅的归附、南京附近防御的薄弱更助长了这种心态。包围南京后,郑成功对张煌言即刻攻城的建议置若罔闻,反而“悠闲”地在明孝陵祭奠朱洪武,还听信城内清军“约降”的缓兵之计、对南京城只围不打,给了清军援兵充分的集结时间。七月二十二日,清军出城,进攻围城日久、士气低落的郑军,不出所料地初战告捷;两日后,清军一鼓作气,四路出动,水陆并进,大败郑军,郑成功抛下张煌言败退,还折损了甘辉、张英等臂膀。

其实,郑成功刚刚占领镇江时,若是从陆路直取南京,还等不到附近丹阳等地的援兵到达,南京城就八成要陷落。然而郑成功囿于“南船北马”的成见,采取了速度较慢的水路行军。抵达南京后,郑军的合围速度也不够快,七月十五日进入南京城的清军梁化凤部带入了数量可观的骑兵,之后郑军的溃败很大程度上拜这支部队所赐。

(清军骑兵在当时所向披靡)

八旗铁骑在当年的中国战场上是名副其实的野战之王,郑成功能与之抗衡的力量,一是《鹿鼎记》里大篇幅描写过的藤牌兵,二是身披重铠、火器先进的铁人军。然而,在那个火器的精度和射速还相当落后的年代,步兵在开阔地带遭遇骑兵还是难逃被“割草”的命运,何况清军从南京出击时,郑军分兵驻守各要冲,兵力不够集中。试想,若是郑成功接受张煌言和甘辉的建议,在攻占镇江后就从陆路占领南京,凭借擅长守城的铁人军的火器优势,再依靠江面上的艨艟巨舰,守住南京、江浙并非难事。由此出发,以龙蟠虎踞的南京城为基地,将清王朝对中原的脆弱控制一截两半、和清廷二分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

(重甲是郑军精锐的特点)

可惜,郑成功在战略上的轻敌让他失去了这个机会。此外,他战略目光的短浅,或许让他丧失了一个得到更大收益的战略设想。这个设想,是郑成功的一个部下在多年以后与李光地讨论郑成功得失的时候提到的,被收入李光地的文集《榕村全集》,几百年后又被黄濬的《花随人圣庵摭忆》所钩沉,而这个部下,正是后来投降清朝、又助清廷夺得台湾的施琅。

施琅其人是民族英雄还是罪人,这是几百年难以断清的公案,在此不做讨论,但毋庸置疑的是他过人的军事天赋。当施琅和李光地坐论郑成功顺治十六年的北伐,李光地心有余悸地表示,若是郑成功没有围攻南京,而是继续北上、长驱直入,华北甚至京城都会受到震动。施琅嘲笑了李光地的书生论兵,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若是郑军长驱直入,后方没有基地,随时会被断后路。而且,华北不是河网密布的江南,是要靠陆军来占领的,若谈到陆军,即便当时清廷在该地兵力不足,但仍在数量和质量上对郑军占有全面优势。

随后,施琅提出了一条大胆的想法,“不顾南京,直取荆襄……得了荆襄,呼召滇粤三逆藩,与之连结,摇动以江南”。以郑成功当时的兵力,若是溯江而上,从南京到荆襄,必然是摧枯拉朽、无人能敌,而一旦占领荆襄,就是进可攻、退可守。东南本来就是郑军基地,西南的永历势力和夔东十三家尚未覆灭,余力尚存。若是荆襄被占,追击这些反清势力的清军势必动摇,吴三桂等本就属于骑墙派的汉军很难像历史中那样卖力地对残明穷追猛打,甚至反水都是很有可能。这样,云贵、两湖、两广、江浙极可能连成一片,二分天下便顺理成章。

当然,这种推断是最顺利的情况,施琅此计,类似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风险与回报都是高得吓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条计策是缺乏操作性的空想,须知占领荆楚才能全据长江天险,故而古来的东南割据政权对荆襄总是念念不忘,必要取到手才罢休。孙吴便是各种典型,东吴四都督中的两位,都曾对孙权提出这个设想。鲁肃在榻上策中说“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吕蒙也是在“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的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义无反顾地从背后捅了关羽的刀子。

综上所述,若是当年郑成功不犯轻敌的错误,及时攻取南京、或者索性夺取荆襄,大陆的反清复明事业还大有可为,国姓爷或许也不必在台湾岛上郁郁而终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不惜发动战争,逼迫一个人改名字,只因他名字里有这2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就连皇帝的名字,也有一套专门的“避讳”制度。普普通通的一个汉字,只要出现在皇帝名字中,就成为皇帝专用,在那个朝代任何人不得直接提及或书写,也不能再用在名字中,不仅小娃娃起名要避开这个字,成年人名字里有这个字的,也必须去掉或者改掉。比如唐朝开国名将徐世勣,唐高祖李渊为了显示宠信之意,赐姓“李”,改成李

  • 历史上敢公然拒绝朱元璋,并且还能活下来的也只有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叨叨解说朱元璋,朱元璋免费完整版,朱元璋女儿

    其实在朱元璋刚称帝的时候,他曾不仅为自己的那些兄弟们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还发放了一枚免死金牌,当时那些大臣们都非常开心,但是最后他们却都被朱元璋杀死了。而一位当初没有领免死金牌的大臣,却存活到了最后!当时朱元璋告诉这些大臣们说:你们只要拿着这枚免死金牌,那将来不管你们甚至是你们的儿孙犯了多大错误,

  • 唐太宗第三子李恪,父母皆为皇族帝裔,他为何没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贞观十七年被提名为二次立储人选的吴王李恪。李恪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是隋炀帝杨广之女杨妃,父母皆为皇族帝裔,他出身贵胄,在太宗诸子中文武才能也算极为突出之人。唐高祖李渊在位时期,年仅两岁的李恪以唐皇孙身份封长沙郡王,后改封汉中郡王。李世民登基之后,李恪晋封汉王。贞观二年,年仅十

  • 十八世纪小拿破仑 本可以活成康熙 却最终成了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先填奥斯曼帝国的坑,之前的书说到,康熙年间,虽然奥斯曼帝国已历四百年,国祚已经变态到了东西两汉之总和。然而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却依旧像开了挂一样,武德充沛到处欺负人。西进险些灭了同样国祚漫长的哈布斯堡王朝。而北面手伸到了欧洲最北的瑞典,帮助瑞典国君卡尔十二世复国。为此和俄彼得大帝打了一仗。结果大彼得

  • 唐太宗曾将波斯进献的美女关进笼中欣赏,为何?真相让人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笼中美人,唐太宗后宫最惨的人,唐太宗容貌还原

    唐朝在后世眼中是繁荣昌盛的模样,万朝来国的景象好像就在眼前。但是这些景象的背后也曾发生过残忍的战乱。有时候战争带来的结果是好的,但是大多数带来的只有黑色和死亡,家破人亡,无家可归已经成为了战争后果典型的象征,但是哪个帝王能将这些场景真正地放在眼中呢?为了野心不惜付出任何的代价。不过不得不说唐太宗时期

  • 北宋京畿路,当时的首都辖区,除了开封,还有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开封府,唐时称汴州,后梁朱温建国后升汴州为开封府,名东京,此后后汉、后晋、后周先后在此定都,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也建都于此。北宋建立之初,施行道、路并行的行政制度,至公元997年正式改道为路,全国分为15路,至北宋末年,共有24路。京畿路,为都城开封府所在的路,始设于公元1053年置,辖开封府及原京东西

  • 唐代最有才的女人,从小吟诗作赋,凭一首诗做了将军秘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从小薛涛就是天资聪慧,她创作出的作品让世人赞不绝口。加上她精通音律,创作出来的诗,配上自己的曲子,让世人都刮目相看她的才华。八岁那年,薛涛在院子里乘凉,一阵微风做过,她变随口吟上了一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父亲听到女儿能够出口成章,激动不已。没想到小小年纪,就这么有才华,父亲有心栽培薛涛。

  • 北宋亡的时候,蔡京,高俅两大奸臣,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蔡京一生在仕途中摸爬滚打了五十多年,经历了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五次登上宰相位置,宋朝也就是仅此一人罢了,官运亨通,荣贵之至。在宋徽宗上任之后,他也没有辜负了宋徽宗的信任,宋徽宗喜欢玩,他就得陪玩,宋徽宗喜欢珍宝,他就设法搜寻,后来宋徽宗想要建造万岁山,他就安排人在全国搜刮,为了把这些宝贝送

  • 北宋农民起义首领方腊简介,方腊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北宋的方腊是现在的哪里,老版方腊与新版方腊,武松和方腊结拜为什么还抓方腊

    别名:方十三所处朝代:北宋出生地:睦州青溪县方腊剧照出生时间:不详逝世日期:1121年职业:农民起义首领、圣公主要成就:发动民变,建立政权相关作品:《水浒传》方腊又叫方十三,北宋末年利用明教组织群众,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发动起义,迅速攻占六州五十二县。虽然后来这场农民起义,被大将童贯率精兵镇压,但是仍然

  • 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三个孩子,一个非李世民亲生,被封为县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詹贵妃是李世民的什么人,唐代县主,县主与李世民的关系

    作为皇帝,他的女人很多,除了正妻长孙皇后之外,除了武则天之外,还有13个有名份的女人。那么多女人中,最为受宠的就是贵妃韦氏。韦贵妃叫韦珪,出生名门,是隋唐之际著名士族家族之一,亦是陈寅恪先生所云之“李武韦杨”联姻政治集团的四姓之一。李世民可以娶到韦贵妃,可谓非常不容易,也非常脸上有关。或许,是因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