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结果不仅在主将指挥能力,还有国家层面的决策和外交

“长平之战”结果不仅在主将指挥能力,还有国家层面的决策和外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552 更新时间:2024/1/4 6:36:15

[var1]

对是否进行“长平之战”的争论

“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但是实际上双方是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而非赵国遭遇秦国入侵。也就是说“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可以打,也可以不打。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秦国出兵攻克韩国的野王,这样一来韩国的版图被一分为二,上党就成为一片飞地。上党郡守冯亭认为可以把上党送给赵国,这样一来赵国就会承接秦国的怒火,赵国也会与韩国亲近。于是冯亭就派人给赵国送信。

[var1]

赵孝成王和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等人谈论这件事,到底接不接受上党的投靠。赵豹认为不应该接受,因为一旦接受上党,必定要与秦国竞争,可能因此引发的祸端要大于收获的利益。而赵胜认为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够得到上党一郡,这笔买卖非常划算,应该接受。

[var1]

于是赵王接受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后来秦国派遣王龁进攻上党,这个时候上党名义上是韩国的土地,但也是赵国的肥肉。上党百姓都逃亡到赵国,赵国也出兵到长平接应上党流民。也就是说“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是有选择的主动出兵竞争,那么自然也需要承担这种竞争的风险和后果。

向齐国借粮无果

赵国决心要与秦国争夺上党,但是赵国没有足够的准备,最直观的东西就是军粮的问题。在“长平之战”当中,赵军主将廉颇能够以守势与秦军保持一种均势或者说略微的劣势,但不至于到崩盘的程度。但是赵国的粮食却难以支持廉颇继续支撑下去。

[var1]

为此赵国向齐国借粮,但是齐国没有同意。尽管在一些智计之士的眼中,齐国应该借赵国粮食,利用赵国军队击败秦国。因为赵国是齐国、燕国应对秦国的屏障,对于齐国来说是一个强大的肉盾。而且如果借粮让赵国击败秦国,不仅赵国长脸,齐国也能够在各个诸侯国当中显露声望。可惜的是在当时秦国采取范睢提出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对齐国并没有什么进攻欲望。远离了秦国的威胁,齐国对秦国更没有什么战争的动机。所以赵国向齐国求援,就碰了一个钉子。

派郑硃入秦断绝外援

[var1]

廉颇面对王龁苦苦支撑,尚且处于小劣的状态。赵王这个时候对发起“长平之战”有些反悔,希望能够与秦国讲和。赵国大臣楼昌认为应该派遣重臣为使者向秦国讲和。但是卿有不同观点。虞卿认为秦军不遗余力进攻赵军,势必要击败赵军,给赵国沉重的打击。

[var1]

这样一来直接向秦国求和无益于事。不如利用其他诸侯国的影响力。虞卿认为赵国应该先与楚国、魏国联合,派使者向楚国、魏国沟通并且送上礼品。这样一来秦国就会怀疑赵国与楚国、魏国同心协力,内心忧惧,才有可能与赵国讲和。

[var1]

但是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建议,派遣郑硃出使秦国,被秦国接纳。赵王还以为有讲和的可能性,但是虞卿却说秦国接纳郑硃,完全是给楚国和魏国做样子,让二国误以为秦、赵言和,而不发兵救援赵国。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秦国显扬郑硃入秦一事,但是始终不与赵国讲和。在没有援救而且没有粮草的前提下,赵王无奈用赵括代替廉颇,终于也获得了一场沉痛的惨败了。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

更多文章

  • 玄武门兵变之后,李世民这样对待已死兄弟的嫔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晚年后悔玄武门之变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电视剧名字,李世民篡改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初年,李世民南征北战,逐步平定了四方割据势力,渐渐统一了全国。至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军民争相拥护秦王,而且李世民在南征北战的同时,不断的招贤纳士,所以此时的秦王身边的各方英雄豪杰终集如云。明面上说他们是归降于大唐,其实他们只是归降于李世民而已。此时的天策府已经被李渊又下诏特许自置官属,李世民因

  • “庞涓”请“孙膑”下山,鬼谷子为何不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膑庞涓骗鬼谷子出洞,鬼谷子的徒弟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孙膑和庞涓是鬼谷子的徒弟吗

    庞涓受到诱惑,从而放弃修行,他选择了下山。他跑去了魏国,展示了才能,很快受到魏王的重用。故事从此说起,而师兄孙膑则留在山中深造,他得到了鬼谷子更上层的指点,在兵道上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日复一日,在魏国当军师的庞涓,有一天忽然想起孙膑,他觉得自己如今的地位和声望,已经大大超过从前了,但有个心结未了,就是

  • 武则天称帝之前,出现了一件惊悚事件,促使她对李唐宗室斩草除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叛乱,武则天在位期间黑历史,武则天在位时期的谋反事件

    公元650年,唐中宗李治在感业寺进香时,再次与武则天相遇。次年,失宠的王皇后深知李治对武则天很是喜欢,于是来了个顺水人情,主动请求李治将武则天接到宫中,李治欣然应允。公元652年,武则天再次入宫,成为李治的昭仪,之后成为了皇后。武则天入宫后,先后给李治生了四男两女。要职李治一生才十二个子女,后面六个

  • 魏国国力强大,却不敢贸然进攻蜀国,背后有何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本书塑造了很多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其中有人喜欢性格多疑,拥有政治智慧的曹操;有人喜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有人喜欢勇猛无比的张飞。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就是魏国,曹操爱才,将许多有才能之士都招到了自己的麾下,又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智慧,励精图

  • 武则天找狄仁杰谈话,随后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原因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武则天和男人一样被称为万岁,但是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人能够长生不老,所以传位给谁就非常的重要了。武则天当然也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所以在立储君的这件事上非常的严格。当初李治去世后,武则天的儿子李显继承了王位,是武则天将自己的儿子赶下王位,自己成了皇帝的。此后李显对自己的母亲非常的害怕,求生欲极强的李显

  •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何他五次北伐,最终也没能重整汉室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能比管仲乐毅吗,管仲乐毅,乐毅与管仲的关系

    [var1]一、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当年东晋的桓温伐蜀,遇到了一位诸葛亮手下的老兵。他问这位老兵,诸葛亮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这位老兵慢慢地回答道,其实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优点,只是自己从没有见过如同诸葛亮一样行事稳妥之人。桓温当时对此不以为然。可是他回去后想起这句话,左思右想,不能入睡。确实,诸葛一生

  • 唐朝这个别人眼中的混世魔王,却是历史中的人生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最显赫的六个人,唐朝混世魔王小说,唐朝爱情野史

    当时隋炀帝驰骋天下,程咬金才被赦免放出,回到家里,程咬金对于儿子这种混混像很是担心,便想着劝儿子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虽说程咬金是个混混,但他对于母亲,还是很孝敬的,陈咬金不想让母亲担心,便准备做点正经营生。程咬金的家是住在大山的旁边,于是他就去山里打猎劈柴,这样既可以靠卖柴挣点钱,也可以通过打猎使自己

  • 齐桓公和管仲:这对野心勃勃的君臣,都干过哪些搞笑的“缺德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桓公重用管仲,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视频,桓公对管仲的评价

    春秋时期的公子小白,是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生性开朗,聪明狡捷,贪图享乐。脸皮厚,私心重,处事感性。不过有个优点,他听得进别人的话。当上齐国国君后,称为齐桓公。他运气好,碰上了同样贪财的管仲,拜为仲相。他和管仲君臣二人配合,干下了一些笑死个人的事。却不知不觉就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首位霸主。[var1]0

  • 韦后效法武则天失败:成功,不是复制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公元710年,唐朝历史上三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政坛女性在同一天毙命。她们分别是野心勃勃的韦皇后,恃宠专横的安乐公主,还有才华横溢的上官婉儿。这三个女人之所以会卷入这场腥风血雨的宫廷政变,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武则天的影响。尤其是韦皇后——婆婆武则天的成功,让她看到了女人执掌天下的可能。于是

  • 魏国迁都,影响战国走势的一次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末期魏国重新崛起,战国时期魏国是现在的哪里,战国魏国版图

    [var1]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资治通鉴.周纪二.周显王二十九年》:“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而魏国迁都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导致了魏国国事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