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那些过继出去的皇子都有怎样的结局

清朝那些过继出去的皇子都有怎样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66 更新时间:2024/2/7 6:47:02

清朝12帝,严格的说是清朝九帝,因为最后三位皇帝没有子嗣,一共生育皇子113人,其中有6人被过继出去。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过继出去的皇子们。

1、允禄出继给庄亲王博果铎

博果铎是承泽亲王硕塞的长子,满洲镶红旗人,顺治十一年(1655年),硕塞病逝,年仅5岁的博果铎承袭父爵,并改王号为和硕庄亲王。博果铎在王位上68年,积累下了万贯家财,享尽了荣华富贵,是当时皇族内有数的豪富亲王,让其他宗族子弟羡慕不已。

然而博果铎虽然家财万贯,但是他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来承袭他的一切,并且两个女儿远嫁蒙古,晚年的博果铎还是比较孤独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宗室子弟入继,博果铎就绝嗣了。

博果铎晚年生病时,他的亲侄子们都想着如何得到他的财产,反而对他的病情一点都不关心。这一点令前去探视的康熙帝非常不满,为此还训斥了他们一顿并且剥夺了他们入继庄亲王府的资格,同时康熙帝命令十六子胤禄负责博果铎晚年的一切。这也就说明了康熙帝想要胤禄入继庄亲王府,不过没有明说罢了。

庄亲王允

雍正元年(1723年),74岁的博果铎病逝,因为他没有儿子,宗人府上书请旨以康熙帝的儿子过继给庄亲王。因为康熙之前的指示以及雍正在夺嫡过程中允禄(雍正继位后,他的兄弟们名字中的胤都改成允)的暗中帮助,所以就下旨命允禄出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嗣子,并继承庄亲王爵位。

自此。庄亲王一直在允禄后代中传承,乾隆年间,乾隆帝将其定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一脉也从远支宗室变成了近支宗室。

2、弘瞻出继果亲王允礼

弘瞻是雍正帝最小的儿子,出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去世时他才3岁,所以乾隆帝一直把这个小弟弟当儿子来养,甚至请名师来教导他。

允礼是康熙帝第17个儿子,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中,允礼是支持胤禛的,所以胤禛继位后加封允礼为果郡王并委之以重任。

果亲王允礼

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帝晋封允礼为和硕果亲王,并且让他一人兼任四个旗的都统。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之前遗命允礼与允禄、鄂尔泰、张廷玉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帝乾隆。

乾隆三年(1738年),允礼病逝,年仅42岁,乾隆帝命大阿哥永璜前往奉命穿孝。允礼曾有一子,不过很早就夭折了,所以他死后也没有后继之人。于是庄亲王允禄带头上书请求将雍正帝帝幼子弘瞻过继给允礼。乾隆帝应允了这个请求,于是六岁的弘瞻降级承袭了果郡王的爵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王爷。

3、永瑢出继慎郡王允禧

永瑢是乾隆帝第六子,出生于乾隆八年(1744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出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为嗣孙。

允禧是康熙帝第21个儿子,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是康熙帝晚年所生的小儿子之一。康熙年间因其年幼,所以没有得到什么封号。雍正帝继位后,允禧先后被封为贝子、贝勒、慎郡王。

允禧因为年幼,所以没有参与康熙晚年的夺嫡事件,而且本人则醉心于诗词书画,虽然在雍正和乾隆时期担任过一些官职,但是也不是特别重要的职位。

慎郡王允禧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允禧病逝,虽然他有两个儿子,不过两个儿子都先于他去世,所以允禧去世后也就没人继承他的一切了。为了表示对宗室成员的仁德之心,乾隆帝在次年将六子永瑢出继给允禧为嗣孙,降等承袭贝勒爵位。

而永瑢在后来也得到了晋升,乾隆三十七年进封为多罗质郡王。五十四年再进封为和硕质亲王。

4、永珹出继履亲王允裪

永珹是乾隆帝第四子,出生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八年出继给履亲王允裪为嗣孙。

允裪是康熙帝第12子,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他自幼被康熙帝交给苏麻喇姑抚养,在苏麻喇姑的教导之下,允裪养成了与世无争、知足常乐的性格,在康熙的众多年长的皇子中,允裪也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事件。虽然后来雍正帝找理由降低了他的爵位,不过允裪仍然兢兢业业办事,所以他安稳的度过雍正一朝。

履亲王允裪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允裪病重,当时他是乾隆在世的最年长的叔叔,加上与雍正父子又没有过节,所以乾隆帝对他的病情非常重视,多次亲临府邸探视。最终允裪以77岁高龄去世,乾隆帝为其安排了规模宏大的葬礼,命和亲王弘昼、皇五子永琪穿孝服主持丧葬事宜,同时让皇四子永珹戴重孝为允裪送终,然后再持孝服百日,这完全是孝子孝孙给父祖辈守孝的仪制。

允裪生有6个儿子,不过他们全部死在允裪之前,最大的也才活了12岁,所以乾隆帝才将四子永珹过继给允裪为嗣孙。

5、奕誴出继惇恪亲王绵恺

奕誴是道光帝第五子,出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仅比咸丰帝晚出生六天,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过继给三叔惇恪亲王绵恺为嗣。

绵恺是嘉庆帝第三子,出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嘉庆二十四年被封为惇郡王,道光帝继位后封他为亲王。仗着是皇太后的亲儿子,绵恺行事不拘小节,为人骄纵无礼,给朝廷办差时既不稳重、也欠缺考虑,多次因为办事不严谨而被皇兄道光帝斥责乃至惩罚。道光帝对这个弟弟也是很头疼。

奕誴

道光十八年(1838年),绵恺去世,终年44岁。他的独子在五岁时就去世了,所以绵恺去世后也就没人能继承他的一切。

而奕誴虽然贵为皇子,但是他从小就秉性粗荒、行事鲁莽,书也念得一塌糊涂,再加上相貌丑陋,言语粗鄙,所以从小到大都不受皇父道光帝的喜爱。这一点奕誴跟他的三叔绵恺很像。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终于下定决心,将奕誴过继给绵恺为嗣,不过奕誴仍然享受的是皇子待遇,而且他还是当时诸位皇子中第一个封王的。到后来慈禧掌权后,奕誴还令慈禧太后十分头疼。

6、弘时出继廉亲王胤禩

上述五位皇子出继,都是因为王爷们在去世时没有人能够继承他们的一切,为了不断香火,所以才选皇子出继,而弘时出继给廉亲王胤禩就不同了。

胤禩

弘时是雍正帝第三子,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而且与雍正的政敌胤禩走得比较近。雍正继位后,大力打击政敌胤禩。而弘时不明其中缘由,甚至还向雍正帝求情,为此雍正直接将他过继给政敌允禩做儿子并削除了他的宗籍。

小结:

其实皇帝将皇子们出继出去并非是名义上的仅仅为绝嗣的王爷们继承香火,也有他们的私心,归根结底还是处于政治目的,为了稳固皇权和朝局。皇帝这样做一来可以加强对皇室宗亲的管控;二来将自己皇子过继出去,也是为了保留爵位的世系名号,以示对于该家族世系的尊重,这也是一种怀柔政策。

更多文章

  • 雍正到死都不知道,龙凤胎的名字连起来读,正是甄嬛背叛他的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经由佛教文化思想的传播之下,皇室也逐渐信仰起佛教,经常会去寺庙礼佛、祈祷,寻求佛祖的庇佑。我们也常常在影视作品当中看到,皇帝会将不受宠或者犯了罪过的嫔妃,惩罚其在寺庙中剃发修行思过。在寺庙中没有了往日的荣华富贵,只剩青灯古佛,素食布衣,还有看不到尽头的孤独,在这寺庙之中了此残生,往往嫔妃们都难以忍受

  • 清朝最后一批太监回忆:伺候小主儿有饭吃有钱花,不过有一关太难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喜子太监,100个太监图片,清朝唯一一名小太监

    太监是封建帝权制度下的产物,他们行走在皇宫中,是宫里的奴隶,伺候的主子有可能是皇上妃子,或者宫殿中的其他有权有势之人。直到清朝灭亡,马德清等15个太监每每回忆起当初在宫廷中的生活,都感慨万千,对于他们而言,能够伺候好小主,就有饭吃,有钱花,但总有一关实在太难过,想必你们都知道。太监在有关清朝的影视剧

  • 清朝末年最大的监狱,男女混住,女囚最怕一张逍遥自在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女囚死前的视频,晚清犯人的悲惨生活,女囚陈沫入监

    史书中曾经记载,当英国军队朝清军驻守的海岸发动进攻时,仅仅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直接打掉了清军两百余门岸防炮,英军如此高效的战斗,也反映出当时整个清朝发展的落后和腐朽。最终,越来越多的外国强权介入清朝。《马关条约》以后,清朝更是彻底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而在这种畸形的社会背景下,自然也会出

  • 西方历史态度:以圣人标准要求夏朝,以小人标准要求古希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朝灭亡前的诡异事件,夏朝服饰,土耳其承认匈奴是夏朝后裔吗

    然而,对比夏朝考证的要求却会发现,这典型是以圣人标准要求夏朝,以小人标准要求古希腊,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不信请看下文分析: 质疑夏朝为周人编造,为何不质疑古希腊为后人编造? 史记、左传等史书,虽然其中存在一些瑕疵,但历史证明总体可信,是货真价实的信史,因此书中记载的夏朝,无疑也应该是可信的。但西方学者

  • 后山:“周方”对商朝的致命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后山:“周方”对商朝的致命威胁 ——《先周时期的华夏社会》之九21商汤推翻夏癸,取代了夏的统治,社会性质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商汤干部队伍的级别,譬如伊尹和仲虺,就由小国宰相变成了大国总理。商汤为维护稳定,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汤刑》一部,规定,罪人不再蹲监狱,一概杀掉。行刑的手段有:割头、卸胳膊大腿、

  • 狐妖苏妲己跟纣王恩爱时用的工具,竟成了现代家庭最常见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子的道理呢?某次苏妲己已经事先吃过饭菜了,并且觉得可以,还叫了纣王过来吃,可没想到这会纣王刚坐下,苏妲己发现有样菜的温度过高,如果及时调整的话,还有可能会引起纣王的暴怒,因此苏妲己不得不想出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下怎么办才好呢?突然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从自己头上的首饰上拿下两

  • 周、汉和晋为何都实行分封制?周分封制瓦解的社会背景和局势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从外在来看,这三个朝代似乎都因为分封制而饱受战乱,给人造成分封制是一种十分失败的制度。可试想一下,周朝的分封制可以维持八百年之久,为什么汉朝和晋朝很快就因为分封诸王发生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呢?而周朝直到晚期才发生诸侯强天子弱的局面,可见分封制并非完全行不通,只不过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局势让分封制下的

  • 周朝才是汉文化的真正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爱读史书的大家都知道,君臣论事,举例多远称尧舜,近称文武(周文王、周武王)。中间泱泱千年的夏、商,少有提及。此处易理解:尧舜为远古帝王,事迹真假难易考寻,所以儒家们把尧舜立为礼治的标杆;文武二王,事迹可寻,着实存在,也是儒家们匡正天下礼仪的高标准。夏朝,在历史学里是存在夏朝的,而在考古学里,这可以说

  •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妖姬,妲己只排第三,也不看看前两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苏妲己十大妖姬排名,学术界四大妖姬,四大妖姬与四个帝王的故事

    不过,即便拥有美貌,或者大义凛然的情怀,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古代四大美女的结局都不尽人意。西施被在国难当头之际,以身许国;王昭君为了大汉安定,远嫁匈奴;貂蝉在男人争霸的三国时代,展现了惊人的胆量和智慧,却也成为了男人政治斗争下的牺牲品;杨贵妃是整个大唐美丽的代表,却死于马嵬坡下,令人感慨。四大美女的故

  • 纣王有两个同母哥哥,为何还能登上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重生纣王,纣王的三个贤臣是谁,纣王抱凤青青吻戏

    纣王是帝乙的小儿子,他上面有很多哥哥,其中还有两个同母哥哥微子启、微仲衍。按理说,古人都有立嫡立长的传统,纣王非嫡非长,是如何当上太子的呢?在《封神演义》中,纣王因为对父亲有救命之恩,而被立为太子。有一年,帝乙和百官在御花园赏牡丹,不巧的是,飞云阁突然塌了一个梁,纣王见状,急忙跑过去,用身体托住了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