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百年前,张之洞临终前悲叹“我死后,中国可能要灭亡了”

百年前,张之洞临终前悲叹“我死后,中国可能要灭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60 更新时间:2024/2/7 6:47:45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计其数将大厦挽救于倾颓的杰出历史人物,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一个王朝的生命得以延续多年,同时无数无辜平民百姓的生命也被拯救。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就算时隔多年,还是会被他们舍己为国的精神所感动,因为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所在。

在百年前,有这样一个名人,

他在临终前曾经发出悲叹,道:“我死后,中国可能要灭亡了。”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就算自己快要死了,还在惦记着祖国的安危,并且因为祖国不肯合上疲惫的双眼呢?

一、心有余但不被朝廷重视

在清末洋务运动中,有这样一个中流砥柱的人物,他的名字出现在洋务运动的始末,他就是张之洞。能够对清朝王朝命运走向产生影响的人不多,张之洞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张之洞被称为清末最后一个能臣,在他死后两年,清朝就灭亡了。

张之洞的一生都在为国家操劳,生不逢时,他出生的时候正好是清朝最动乱的时候。尽管张之洞有着极强的能力和宽阔的眼界,然而,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几乎是每一个能人志士最大的遗憾。对于张之洞来说也是如此,在刚刚任官的时候,他并没有得到清王朝的重视。

人才济济的清朝朝廷里面,要想拔得头筹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清朝当时的当权者并不是皇帝,而是在背后的慈禧太后,这就使得张之洞有能力却不能发挥,不知道到底要为谁效力。

慈禧太后是顽固的老一派,她的思想非常的传统,就算面临王朝就要瓦解也不肯放下自己的架子。由于对外界事物不能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慈禧太后并不重视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张之洞的意见。在当时张之洞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言官,这个官的职责就是批评人,对时政发出自己的评论。

尽管张之洞忧心忡忡,对时政发表了需要革新的意见。但是慈禧太后并不在意,她并不清楚当时中国面临的形势已经多么的危险,一直活在纸上谈兵中强大中国的想象里。后来张之洞就做了一件事,这件事让慈禧太后注意到了自己。

张之洞对西北问题上了一封奏折,他在这份奏折里说道:现在西北地区防护问题是最重要的,左宗棠大人虽然为了西北地区问题尽心竭力,但是他在接到命令之后,因为家中变故迟迟都没有动身,可见他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处理西北问题。

于是张之洞向慈禧太后推荐了他认为合适的人选,这和慈禧太后的想法产生了重合,张之洞这才被清王朝的统治者注意到。

二、得到重用,一路晋升

对于清朝末年的时政,张之洞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看到朝廷里有太多蛀虫,这些官员只会用清朝的银子给自己贪图享乐,其中以这种人为代表的就有刘坤。刘坤是当时手握实权,在整个朝堂上都影响力十分大的人物,他位高权重,声望高,连慈禧太后都不敢动他。

张之洞也看出了慈禧太后对刘坤的想法,便主动请缨帮慈禧太后消灭了这个麻烦。从这件事之后,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张之洞,张之洞本人的能力也十分强,他处理任何事情都十分游刃有余。

在他手中就有十分多棘手的事情被他处理成没有瑕疵的事,于是朝廷上的官员都发现了他极强的能力,纷纷对他侧目。与此同时,慈禧太后也发现这个有能力的大臣和另外一个十分有名的大臣做事风格十分相近,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对于清朝朝廷来说,当然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大臣,但是却是慈禧太后的眼中钉。因为曾国藩做任何事情都是从清朝朝廷出发的,不会考虑慈禧太后的利益。

然而张之洞却不一样,张之洞做任何事情都处处为慈禧太后着想。而且太后从这种对比中越来越重视张之洞,张之洞的晋升之路十分之快,不久,他的官职就和曾国藩达到了同一等级。

三、生前操劳国家,临终惦记的还是国家

张之洞在官职晋升正快之时,慈禧太后将他调到了山西任职。慈禧太后不仅饱受山西问题的困扰,并想用这个机会让张之洞在所有人面前展露头角。山西这个地方官员十分的腐败,而且加上鸦片在这片地区肆虐,已经让所有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它的整改迫在眉睫。

被派到山西的张之洞把山西官僚的整个体制从上到下全部改革了一遍。作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他还主张西学中用,他不仅在山西大力发展教育,创办了学堂,还在当地创办了民办企业,有名的如汉阳铁厂。在他探索中国自强求富的道路上,使中国重工业有了重大的发展。

同时,在张之洞在武汉任职的时候,在他的领导之下,很多重工业都坐落在武汉。张之洞守着这么重要的地方,还能对朝廷一片忠心。

不久之后,义和团运动就爆发了,尽管张之洞对这个农民起义的运动积极镇压,但是朝廷却一直不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一直到帝国主义加入这场斗争,朝廷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

八国联军攻打进北京城的时候,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张之洞在前期无论怎样努力保住国家,还是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北京。他的心血付诸东流,怎么样都改变不了一个王朝走向死亡的命运。

在慈禧太后死后,整个朝廷都忙着逃亡,只有张之洞一个人还在为这个王朝设法改变命运。然而在1909年的时候,张之洞也没有办法努力了,在他死前,他对他的子孙留下遗言: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定要重视百姓的诉求,不然整个国家都会因此结束。

就这样,这个为清政府操劳一世的大臣去世了。在张之洞去世的两年后,清王朝再也没有气运再运转下去,就这样一个王朝至此落幕。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852年,一清军小兵随手开了一炮,却让太平天国迅速崩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洪秀全封了五人为王,即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让他们镇守四方,对抗清朝。最初的太平军,发展的确非常快。因为那时候大家心中都有着一股信念,认为只要拿下了天下,好日子就来了。由于百姓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故而大家信心十足,齐心协力一同和清政府

  • 北洋军阀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洋十大军阀简介,北洋三大军阀图片大全,北洋军阀历史地位如何

    (中为袁世凯)一、北洋军阀政府混战的目的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袁世凯死了以后,北洋政府确实对全国各地缺乏掌控,北洋军阀各霸一方,当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土皇帝,形成了实际的分裂。但是不管怎么说,北洋军阀主观上还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他们互相混战的目的,还是要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为了各霸一方,当个土皇帝。

  • 美国人将清朝女人买走,当成“动物”展览,收费50美分,观看身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美国女人购买清朝动物,英国人拍到清朝女人,西方观察清朝奴隶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朝代,它的灭亡也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但是它的结束却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在外国的侵略中灭亡的。在1840年的时候,鸦片战争的爆发,从这场战争开始一直到最后的抗日战争,百姓都过着一段民不聊生的生活,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变化的有多快。鸦片战争

  • 美国独立是在1783年,那一年清朝在干嘛?说出来你可能会感到气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时期美国怎么样了,清朝时的美国在哪,清朝的美国是什么样子的

    如今美国在各个方面极力打压我国,或许就是觉察到我国日后会对美国的地位造成威胁,常言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来形容美国的心态十分贴切。我国曾经的历史地位很高,周围很多国家都会定期派出使臣,到我国进行学习。读到强汉盛唐的历史总会让人心生自豪,再把目光放到清朝,心境就大为不同了。从明朝最为繁盛的万历

  • 谭嗣同卖掉新疆,不仅为个人变法,更为还掉大清朝的两亿贷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谭嗣同简历个人资料,谭嗣同是被谁打死的,谭嗣同历史评价

    谭嗣同在去世的时候只有33岁,处于人生的大好年华,他心中有着一番抱负,欲通过变法来推翻旧时代,但很可惜,他没能如愿。其实在发生"戊戌变法"的时候,谭嗣同是有机会和梁启超等人逃走的,但是在关键时刻谭嗣同放弃了这一想法,他认为现在国人的思想过于愚昧,他要用鲜血来唤醒还在沉睡的民众,因此他被慈禧皇后处死

  • 为何英国人两次访问清朝都拒绝“磕头“?清朝大臣:英国人太顽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马戛尔尼访华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曾两次派出访华使团。第一次在乾隆58年,由马戛尔尼率领。第二次在嘉庆21年,由阿美士德率领。两次访华都以失败告终。马戛尔尼见到乾隆后希望增加通商口岸,被乾隆一口回绝,说大清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英国商品;第二次更惨,长途跋涉的阿美士德抵达圆明园后,嘉庆皇帝要立

  • 曾国藩和王阳明为何“文武双全“?这2个智慧“密码“,启发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曾国藩如何看待王阳明,曾国藩是不是推崇王阳明,曾国藩与王阳明比较

    曾国藩自称很"愚笨"。13岁那年,他在书房里背诵一篇300字的短文,但背了很长时间都没背出来。这时候有个贼光顾他家,躲在房梁上伺机下手,可左等右等,曾国藩就是背不下来。贼实在听不下去,便从房梁上跳下来大怒道:"像你这么笨的人还读什么书?"说完便把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前后考了7次秀才,直

  • 陕西一条铁路,仍在用清朝铁轨,文物专家:每一根都是国家级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从1881年开始,到1912年,清政府的版图上一共出现了数十条铁路,这些铁路有的是西方列强修筑的,也有清政府修建的,比如著名的京张铁路,就是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的。这些清朝修建的铁路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大部分已被高速铁路所替代,但仍有少部分还在使用,比如陕西省略阳县境内的宝成铁路…

  • 河北一名弹棉花老汉,盯上清朝皇陵,用自制钥匙差点搬空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越皇陵,1945年清皇陵被盗事件,弹棉花老人搬空皇陵

    清东陵被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当时的国民党军的二十军军长孙殿英,指挥军队挖掘清东陵的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当时的整个国内都得知了这件事情,正当所有的人们对在对这件事情进行讨论的时候,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一名看起来十分寻常的弹棉花老汉,这个时候在清东陵的不远处现身了,并且还悄无声息地潜伏在

  • 忠义大侠杜心五:为孙中山当保镖,教张作霖习武,给贺龙送军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是武术的发源地。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武术家。古代的自不必说,既如近现代就出现了霍元甲、杨露禅、孙禄堂、叶问、李小龙等武术大师。民间的百姓更喜欢称他们为“大侠”。他们武艺高强、行侠仗义,成为百姓心目中正义的化身。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影视作品里,侠客们都展现出高超的武艺。艺术作品里的“侠客”无疑是夸大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