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匈奴人真的是夏朝的后裔吗?

匈奴人真的是夏朝的后裔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045 更新时间:2024/3/11 23:37:56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这是两本成书时间相隔近200年的史书,如果说司马迁的时代,对于匈奴的前史了解仍停留在道听途说,到了班固的时代,南匈奴已然内附,北匈奴也多有降人投附东汉王朝,在信息源上应该不会存在偏差。

然而,两部史书对于匈奴的先祖是夏朝的苗裔“淳维”的记载完全一致。

不过比较好玩的是,始祖说完之后,《匈奴传》就略过了千百年,直奔战国中后期:

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於匈奴。其後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

但是,哪怕我们无条件采信这条缺少旁证的史料,也并不能视为所有“匈奴人”的源流,而只能说明匈奴帝国的王族,或者说匈奴帝国的核心部落,可能是传说中夏朝的后人。

而从考古资料来看,王明珂在《游牧者的抉择》一书中,基于北中国的考古结论,指出,脱离半耕半牧状态,走向纯游牧的文明时期,应该是在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年,此时,由于气候的变化,人口聚落的变迁,“牧人”而非“游牧人”开始远离“农业定居聚落”,形成了自己一套的游牧经济方式。

这种基于墓葬考古的解释,与之前“历史唯物主义”中基于19世纪历史研究成果而总结出的先有“游牧”,后有“农耕定居”的说法是截然相反的,当然,王明珂的研究本身也是建立在欧文·拉铁摩尔的研究基础之上。

事实上,游牧人是由定居人分化出的群体,因为家畜驯化要比精耕农业晚得多……

而公元前1500年,恰恰是基本可以确认的商朝灭夏之后,也就是商朝早期,所以,夏朝的遗民向北奔逃,最终称雄于游牧人中间,也是一个完全可以理解的可能性。

而更多的先秦史料表明,或许“夏朝”本身的生活方式就偏向“游”和“牧”。

《墨子·非乐上》引《武观》曰:

子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锽锽,筅磬以方。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

“渝食于野”,也可以理解为夏启喜欢野餐……当然,也可能是帝王的游猎。

《尚书·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

这份代代传承的对游猎和醇酒的执着,颇有辽穆宗的“睡王”风范,当然,更有趣味的还在于《左传·哀公元年》的记载:

“后緍方娠,姚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

也就是说复国的少康在自己的外祖父家“有仍”部落里担任了牧正,也就是牧官之首。

当然,上述史料并不足以支撑“夏朝”是游牧国家,因为“游”,对于有相对充足文字资料的殷商而言,也不是新鲜事,先商也有“八迁”,至于“牧”,则是与定居农业并存的生产方式,不过,如果这种推测属实,则夏朝没有文字和文明城市也就实属正常。

但是,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哪怕上述的可能性真实存在,也不代表所有“匈奴人”的族属关系,正如司马迁和班固在《匈奴传》中不厌其烦地记录北疆的胡人族称,说明哪怕在他们的时代,也知道“匈奴”实际上是一个由核心部落征服的诸多草原部落的集合体,“匈奴”只是整个族群的代称,而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是同族、同血缘。

而这种情况,实际上是草原行国的常态,一直到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的强制“融合”下形成之前,草原民族的名字往往只是他们之中最强大的领袖部落的名字罢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的起步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有什么资本能在乱世中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的崛起不是偶然,我从他的个人因素、祖父留下的政治遗产、曹氏家族的背后支持,以及曹操崛起的历史大背景四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个人因素:25岁位居二千石高官,曹操的起点很高 两汉的军阶分为名号将军、杂号将军、中郎将、校尉,校尉下有“曲”,曲下有“屯”。西汉时期,名号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

  • 历史上真实的伯邑考,原本是周朝最佳的王位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当伯邑考去到朝歌后,因为他长的英俊,所以当时的妲己就看中了伯邑考,于是妲己就引诱伯邑考,但却遭到伯邑考的拒绝和斥责,伯邑考此举因此惹怒妲己,故而妲己非常痛恨伯邑考,最终导致伯邑考遭到极其悲惨的结局,被做成丸子给西伯侯吃。西伯侯精通卜卦,他虽然由卦象得知伯邑考的遭遇,但为了骗取商纣王,西伯侯只得忍

  • 如果韩信不死,汉朝还会有白登之围和“和亲”之耻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率军攻打投降匈奴的韩王信。汉军初战告捷,一再击败韩军和匈奴军。汉军的节节胜利,让刘邦产生麻痹轻敌的思想。听说匈奴驻兵于代谷(今山西省繁峙县至原平市一代),刘邦先后派出十余批使者出使匈奴,其实是窥探匈奴的虚实。单于故意示敌以弱,将精锐军队隐藏起来,将一些老弱展示给

  •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三公是什么职位?有外臣内臣之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

  • 成为匈奴俘虏有多可怕?看看古匈奴墓葬的这一野蛮风俗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极简匈奴史,匈奴有多强大的秘密,欧洲的匈奴和中国的匈奴

    中华民族作为整体,其实真的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毕竟我们以农耕为主,所有生产资料能够自给自足,无需像草原或海洋文明那样靠四处抢劫为生,而草原文明的早期代表匈奴,把抢劫对象就定位为中华。纵观历史汉匈之战各种胜负,从战国到秦朝,中原民族对草原势力保持了绝对压制,可楚汉之争后,中原内战消耗了民力,从汉初至

  • 项羽:千古无二的霸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为何千古无二,外国人看霸王项羽,霸王项羽壁纸

    “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京剧经典曲目《霸王别姬》的唱词,也是垓下之围绝望中项王与虞美人的千古绝唱从那个不可一世地指着始皇帝说要取代他的少年到乌江自刎一声声叹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千古霸王,仅仅数十年,而他的人生,仅仅三十年。公元前232年,作为楚国贵族项氏一族新成

  • 商汤以仁德之心治国,自焚祭天求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汤求雨时说的话,商汤之死,商汤是什么意思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汤经过二十年的征伐战争,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其势力所及,远远超

  • 商纣王麾下的五大悍将,其中一位干掉了土行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位,邬文化邬文化的身子非常高,而且他的力量还非常大,一顿饭能够吃掉一头牛。他凭借着自己生来就有的这么强大的力量,被袁洪赏识,成为了他军营下的一位大将。在邬文化跟袁洪一起去袭击姜子牙的阵营时,邬文化把他阵下的一位大将给干掉了。但是这样一个力量非常大的人,却被姜子牙一把火给烧死了。第四位,张奎张奎是

  • 刘备的绰号是大耳贼,看看曹操孙权吕布诸葛亮关羽等人的绰号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正史上刘备有哪些黑点,三国刘备最出名的一句话,三国刘备的外号

    刘备之所以被吕布叫“大耳贼”,主要是由于他“身长七尺五寸,捶手下膝,顾自见其耳”。由此可知,刘备的耳朵很大,很长。我们看看其他人的绰号都有啥?曹操的绰号是吉利、阿瞒曹操,一代枭雄,许劭评价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的能力确实很强大,他征战一生,消灭袁绍、刘备、吕布等军阀,统一北方,为曹丕建

  • 如果落凤坡死的是诸葛亮,庞统能撑起蜀汉吗?看看他当时的名声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三个军事才能特别突出的人却先死了两个,而刘备一直把诸葛亮放在大后方镇守,在最后一次战争的时候,诸葛亮还是被刘备放在了蜀汉的大后方,也是没有带着他去作战,但是这次战争也是失败了。其实诸葛亮还是擅长攻城的,只不过他更擅长防守而已。在刘备死了之后,诸葛亮也是进行了多次的北伐,但是却始终没能取得胜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