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三国时代战争所用工具,多为人马刀枪弓矢以及攻城器具。由于刀枪弓矢损耗量不大,所以蜀军当时的后勤压力主要是士卒以及战马所用的粮草。蜀军长期作战目标是取得关中之地,而蜀军要想到达关中,必须经四川越过大巴山和秦岭,这两座连绵无尽的厚实山脉不仅林密难行而且其间路途中皆为运输不便的坎坷山路,所以途中并无富庶城市用于军用补给,加上汉中地区产粮不多,以及诸葛亮到达的关中盆地经过董卓之乱以来的连年战争已经是人烟荒芜,所以蜀汉军队如果长期和魏军对峙,必须依靠大后方四川运送的粮草。司马懿很清楚这一点,虽然魏明帝曹睿又加派给司马懿二万主力军,但是司马懿还是和诸葛亮耗了一百多天。在这一百多天里,诸葛亮频繁对司马懿进行挑战,司马懿一概不理。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马懿终于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成就了自己的盖世功勋。凭借长期对抗诸葛亮的实战经验以及对曹魏最强大的西凉士卒的把控,司马懿奠定了自己在魏军中的影响力。此后,但凡曹魏有难打的敌人找上门,司马懿都是大魏国第一个出征人选。公元237年,辽东公孙渊宣布独立,自称燕王。曹睿派遣司马懿征讨。司马懿来回300天,干脆利落的铲除了公孙渊。随着司马懿不断参与四方的战事,不知不觉间司马懿当遍了曹魏所有战区的军队领导。
[var1]
公元239年,魏帝曹睿病重,临终托孤于司马懿和曹爽。但是随后二人就进入了争夺最高权力的白热化阶段。虽然司马懿最终被剥夺了实权,但要是把曹魏对外征伐的指挥权交给曹爽,按照以往的历史记载来看,的确不是明智之举!于是,司马懿还是得到了再次掌兵的机会。公元243年,孙吴执掌朝政的诸葛恪率军围攻曹魏江南重镇皖城,司马懿带军救援,诸葛恪听闻老狐狸司马懿出山,慌忙烧光存粮,逃窜回江东。对比曹爽讨伐蜀汉损兵折将,司马懿出战必胜,无疑使得司马懿进一步赢得了军中众将的支持,这成为了司马懿下一步走向权力巅峰的潜在助力。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兵变,随后顺利地取得了曹魏军政实权,而后又借口曹爽谋反将曹爽极其党羽十人一并诛族。不仅如此,司马懿还下令所有曹魏王爷、公爷、侯爷,必须搬到洛阳来住,而且不允许他们彼此互相交往。曹氏亲贵解决完了,对曹魏皇家第一宗亲夏侯氏的打击也要跟上!于是,夏侯家第三代领军人物夏侯玄落入了司马懿的眼中。
[var1]
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儿子,更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侄孙。因为夏侯氏与曹家世代联姻,所以他又是曹爽是名义上的表弟。公元244年,青年夏侯玄曾跟随曹爽讨伐蜀国汉中,虽然曹爽最后兵败,但是夏侯尚却以曹魏贵胄的身份担任雍州刺史,并掌握长安地区的重兵集团。夏侯玄接到曹魏少帝的诏令虽然犹豫过,但最后还是回京了。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夏侯尚乍一回京就立即被司马懿软禁。当然,司马懿要软禁的不仅是夏侯尚一个人,其他夏侯家族成员收到进京诏令有的乖乖地回京了,有的却斩钉截铁的拒绝顺从,夏侯霸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var1]
身处陇西甘肃的夏侯霸听闻夏侯尚回京即被软禁的消息,立即逃到与他有杀父之仇的蜀汉。的确,对照“敌人的敌人即是朋友”这一原则,夏侯霸的选择果然没错!逃到蜀汉后的夏侯霸,立刻受到蜀汉最高长官刘禅的亲切接见。对于蜀汉曾在定军山一战中斩杀自己父亲夏侯渊,夏侯霸一直心怀怨恨,而且当时的传闻也大多将斩杀夏侯渊功劳记在刘备头上。刘禅为了抵消夏侯霸的敌意,告诉夏侯霸说夏侯渊并非其父斩杀,而是死于乱军之中。随后,刘禅又将蜀汉地位仅次于刘禅的人引见给夏侯霸,她就是刘禅的皇后张氏,随同张氏一起过来的还有刘禅的儿子。张氏是张飞的女儿,当初中原地区战乱不已,张飞于乱军中遇到了张氏的母亲夏侯氏,遂以之为妻,而夏侯氏是夏侯渊的从妹,所以刘禅指着他儿子对夏侯霸说,“
此夏侯氏之甥也
”。夏侯霸听闻自己亦是蜀汉皇亲国戚,其心始定,从此再无疑虑,甘心为蜀汉效命。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