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诸葛亮借东风与奇门遁甲之间的关系

解密诸葛亮借东风与奇门遁甲之间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133 更新时间:2024/2/18 10:20:38

在流传至今的众多有关奇门遁甲的著述中,有二部书都标明为“诸葛武侯原著,刘伯温校订”,这就是《奇门遁甲统宗大全)、(奇门秘籍全书》和《诸葛武候奇门丁甲大全)。学者们多数认为,这三部著作都是后人伪造、托名诸葛亮的。不仅如此,一位研究奇门遁甲的学者甚至提出:诸葛亮根本不懂奇门遁甲,不然,他怎么会在(隆中对)中建议刘备把根据地建在西蜀这一块按中国地理方位属于坤宫死门的地方呢?中国历代统治者统一天下,几乎都是从西北开门创业,并始终抓住开、休、生三吉门,而逐步取得成功的。这一论点,笔者不敢荷同。第一,《诸葛亮集》中《上先帝书》一文曾载:“臣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已,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洛城之分,主于将帅多凶少吉。”这证明诸葛亮懂得太乙术。一般懂太乙术的人,也懂奇门遁甲。如前文所述“天乙在前,太乙在后”。而流传下来的八阵图,如前所述,正说明诸葛亮懂得奇门遁甲。第二,为刘备选择西蜀这块根据地,不足以说明诸葛亮不懂奇门遁甲,因为奇门遁甲只是一种预测的工具,它的应用必须结合实际。诸葛亮出山之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势力最大,江东已为孙权占据,也有相当实力,只有刘备最弱,尚无立足之地,而此时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是其薄弱环节,刘备只有选择薄弱环节,先见立足之地才是上策。况且,按照奇门遁甲中五宫寄坤二宫的办法,在当时这种客观形势下,为刘备占领中原统一天下着想,也只有先寄于坤二宫,如此,一者符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策略;二者西蜀离西北开门最近,第一步先占领西蜀作为根据地,第二步就可以就近夺取西北开门之地,从而进军中原了。观诸葛亮在西蜀立稳脚跟之后,六出祁山,以及他死后姜维九伐中原,都是在力图实现这一战略决策,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使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理想没有实现

罢了。但毕竟实现了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第一阶段计划。第三,奇门遁甲只是一种预测方法,一种思维模式,运用得恰当,可以帮助决策,取得一定效果,但决不是“万能法宝”,更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因而一个人掌握了奇门遁甲,并不能保证他一定取得胜利。这是我们对任何学术、任何技能应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第四,《三国演义)一书中所载诸葛亮借东风一事,可证明诸葛亮是精通奇门遁甲预测术的。(三国演义》写赤壁大战中,庞统献连环计,使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周瑜欲用火攻。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战船上踌躇满志。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之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暴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被若用火攻,难以同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葡仪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三国演义》第48回)。可见曹操对天时、地利是做了充分考虑的。周瑜利用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起初认为用火攻不存在问题,但当他站在江南岸山顶上观看曹营水寨时,忽然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使他猛然醒悟,此季节只有西风、北风,没有东风、南风,怎么能用火攻呢?于是突然往后一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从此卧病在床,发起愁来。

诸葛亮前去探望,屏退左右,密书十六个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将此句删去了,这是不应该的)。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幅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地日,“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豁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跌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晴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幅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下坛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赛,同刘备所在夏日去了(《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

这里对诸葛亮利用奇门遁甲借东南风一事写得十分详尽,不仅有具体方法和细节,而且有具体的年、月、日、时,这样就为我们剖析诸葛亮是否懂奇门通甲以及借东风到底只是小说家的虚构还是实有可能,提供了必备的条件。我不描浅陋,试着解析一下这个千古之谜。查万年历,建安十三年为公元208年,年干支为戊子,冬十一月为甲子月,农历二十日为甲子日,二十一日为乙丑日,二十二日为丙寅日。第一天甲子日无风,第二天乙丑日,从丙子时末开始有风,到丁丑时东南风大起。我们不妨用时家奇门的方法,测一下这个乙丑日丁丑时的天气状况。按冬十一月二十一日乙丑,已在冬至节前后,无论用置间法定局,或拆补法定局,按符头甲子,子、午、卯、酉为上元,则属冬至上元,应用阳遁一局来测算。丁丑时属甲戌旬,说明甲戌己在地盘二宫值班,因而与地盘二宫对应的天盘天芮星为值符,人盘死门为值使。到丁丑时,值符天芮星运转到七官,值使死门运转到五宫,寄二宫,天辅星运转到九宫,天英星到二宫。现将丁丑时阳遁一局的奇门格局列在下边:

测天气,以天辅星为风,以天英星为火,二者旺相主风睛。此时天辅星落九宫,木生火,为我生之宫,为旺相,主有东南

风;天英星落二宫,火生土。也为我生之宫,为旺相,主晴天;离九宫又呈现出辛加乙的格局,这叫白虎猖狂,主有大风;八神盘上的白虎落震三宫,也主有东风。总之,综合这几点,不难看出,此时会出现晴天,东南风大起的天气。同时,甲子旬中戌亥空,西北方日干落空亡,为孤地。西北方乾位所在六宫又出现丁加癸、雀投江的凶格,很不利曹操一方。再者,按阳时利客的原则,丁丑时为阳时,先动者有利,所以周瑜首先发起进攻,借助东南风,采取火攻,终于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由此可见,诸葛亮筑七星坛施法术借东风只是个形式,实际上他运用奇门遁甲早已预测出十一月二十一日凌晨起必然要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状况。当然,也不排除,诸葛亮是将数理奇门与法术奇门综合运用,他确信法术奇门也是有效的。由此,也会明白,所谓草船借箭,也是诸葛亮事先预测出那夜江上必有大雾,所以才采取这一措施的。只是《三国演义》一

书中没有写明具体时间,故而难以验证。但诸葛亮讲得明白。当他在鲁肃陪同下,用二十只船从曹营“借来”十余万枝箭时,鲁肃问道:“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见《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这时,有的读者也许会提出,《三国演义》只是历史小说,井非信史。考诸历史,究竟如何?

查陈寿所撰《三国志)中《魏书·武帝纪》、《蜀书·先主传)、(蜀书·诸葛传》和《吴书·吴主传》、《吴书·周瑜传)等史料,所记赤壁之战的大体时间和主要情节,均与《三国演义)一致,在(周瑜传)中不仅有黄盖诈降的情节,而且还说:“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明显说明有东南大风相助。只可惜没有具体月、日、时辰,也没有诸葛亮借东风的细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火烧战船的时间写得如此具体详尽,而且与实际天气相符,这说明他一定是有根据的,并非凭空杜撰。

从以上几点看出,诸葛亮应该是懂奇门遁甲的,并在军事行动中会加以运用。至于流传至今署名“诸葛武侯原著”的三部有关奇门遁甲的书是否确系他的原著,倒不一定。我也认为,后人伪托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正史和诸葛亮文集中没有任何记载。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春秋时的春秋五霸,到战国后称为战国七雄,原因是因为谁也不服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先后有多为霸主:齐桓公姜小白、宋襄公子玆甫、晋文公姬重耳、秦穆公嬴任好、楚庄王熊旅、吴王姬光、越王姒勾践。这里面只有前五位被承认,后两位因为时间短,并不被承认[var1]在战国时期只有三十个诸侯国,比较大的诸侯国是秦、齐、楚、魏、赵、燕、韩,他们合称战国七雄。至于称为七国而不是七霸的原因很简

  • 罗马强,还是汉朝强?国际化视野下,罗马更有优势,更有现代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罗马对汉朝的描述,罗马与汉朝并称世界两极,汉朝大战罗马小说

    这一点汉朝是没有达到的,因为汉朝所统一的都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政权。所以对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统治和管理,经验并没有罗马帝国那样全面,而且有秩序。就拿罗马来讲,罗马人,希腊人,埃及人,北非人,西班牙人。这些在当时都不是跟罗马有着什么血缘关系或者是民族关系的地区以及部落,但是这些人被罗马征

  • 春秋一共367年,大约发生了400次战争,为和有将近一半是在郑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图中很明显,由它的封国位置就可以看出,位于镐京东部,函谷关西部的郑国作为周朝东大门的守卫者,它和看守着周朝西大门的守卫者——宝鸡的西虢(小虢前身)一样,都是周朝最信赖的臣属。的确,它的首任国君郑桓公是西周最后一个王周幽王的老爹宣王的兄弟。不过,这位开国之君十分有远见,他见幽王时代的国政混

  • 长平之战,秦王只听范雎意见,为何执意坑杀20万俘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雎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秦国兵力记载,长平之战是怎么改变秦国的

    因为赵括只懂的军事书上的各种谋略,不懂得如何在实际战场上运用,导致了赵国战败,损失惨重,但是这场战局确立了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更加促进了关东六国合纵的基础。[var1]赵国在这场长平之战实力大减,在此之前,关东六国中,齐楚燕韩魏都虽然都已经受到了打击,但是赵国可是唯一一个漏网之鱼,没有受到大规模的打

  • 比刘备还仁德,宁死不愿做皇帝,为维护汉室江山而被众人背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汉室三牧幽州一带是和北方游牧民族接触最多的地方,如果处理不好,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国家之间的战乱,而刘虞以怀柔政策降服了北方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地的游牧民族,外族入朝纳贡,百姓歌功颂德,在幽州甚至河北一带享有崇高的声望。因为黄巾之乱后,汉室的威望大减,各地的反抗势力此起彼伏,在幽州就有前中山国相张纯

  • 长平之战赵军真的怂到投降40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长平之战后为何赵军誓死不降,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为什么没反抗,赵军长平之战真实历史

    [var1]大家对这场战争的印象大约是秦赵对阵,赵国嫌老将廉颇太保守,于是派出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当主帅。赵括轻敌冒进,中了秦将白起的计谋,赵军被围46日不得突围,赵括被射死,残余赵军投降而后被坑杀。由上可见,这一仗好像是秦军一边倒的屠杀,四十多万赵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但实际上从一些支离破碎的细节判

  • 暗箭难防,关羽中箭已经是家常便饭,而此人可以轻松拨掉暗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手臂中箭是哪一集,新三国关羽第几集中箭,关羽中箭动画版

    讲到这一点,有人就会说,在战场上,枪在明处,箭在暗处,被敌方射出的暗箭射伤,这不是很正常么?确实,三国里被暗箭射伤,甚至死亡的名将不在少数,他被射伤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可是在当时有一个名将,一生从来没有被箭伤过,就算有人在近距离的时候对他放暗箭,他也能用手中银枪将其打落。这个人就是我们口中的不败将军赵

  • 智慧超群的诸葛亮七擒孟获曾损失惨重,惊马槽一战被大自然录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孟获后人,诸葛亮七擒孟获杀了很多人,万万没想到孟获系列

    三国演义里面讲,诸葛亮攻打孟获的时候带了50万兵马,而北伐曹魏时只带了30万。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孟获比曹操更厉害吗?我认为这就是诸葛亮用的一计,他带这么多兵马只是为了造声势,显示实力,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事情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诸葛亮虽然最终降服了孟获,但其间也战死了很多军士,付出了较为惨重的

  • 西施被丈夫范蠡亲自送给吴王,作为一枚棋子,长得美是她的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施给范蠡生了几个儿子,范蠡54字致富奇书,范蠡看透了人生底层逻辑

    [var1]这里我们首先要说一下范蠡。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

  • 水镜先生一句:“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害了庞统!也害了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诸葛亮、庞统和徐庶都是水镜先生的徒弟。徐庶、诸葛亮的才学大家到是见了,只是庞统赤壁大战还献连环计呢,取西川时却挂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是水镜先生在故弄玄虚,夸大其能呢!还是另有隐情?其实庞统和诸葛亮一样,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庞统除了长得没有诸葛亮俊美外,还有一样不如诸葛亮,那就是不会来事。具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