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暗箭难防,关羽中箭已经是家常便饭,而此人可以轻松拨掉暗箭

暗箭难防,关羽中箭已经是家常便饭,而此人可以轻松拨掉暗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069 更新时间:2024/1/27 4:57:38

讲到这一点,有人就会说,在战场上,枪在明处,箭在暗处,被敌方射出的暗箭射伤,这不是很正常么?确实,三国里被暗箭射伤,甚至死亡的名将不在少数,他被射伤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可是在当时有一个名将,一生从来没有被箭伤过,就算有人在近距离的时候对他放暗箭,他也能用手中银枪将其打落。

这个人就是我们口中的不败将军赵云。暂且不谈其他的,就来说说他参与第一次北伐战争时,一对五,他丝毫没有发怵,对战韩德的四个儿子,回阵营时,背后袭来三支暗箭,都被他机智的躲掉。那么赵云能躲开暗箭,关羽为什么就躲不掉呢?我有以下的猜测。

第一点,这是为了将人物塑造的更形象。赵云这个人物的定位是不败将军,所以当他遇到强大的敌人时,他也能全身而退,至于暗箭,依然是伤不到他。关羽是忠义和勇气的化身,因此当他的身上有伤,被敌人偷袭的暗箭射伤,才更能展现出他的浑身正气。

第二点就是两个人的武器有很大的不同。武器是一个武将的好帮手,用好了、用对了能增强实力。赵云用的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武器,所以他能很轻松的抖落掉从背后射来的暗箭。关羽的武器就不一样了,重达八十多斤,虽然关羽是力量型选手,但是挥动起来终究不是那么机敏,在脑海中设想一下,他拿着快一百斤的武器去阻挡射来的三支小箭,不不容易了!

第三点便是两个人在身体上的差异。关羽在曹操帐下的时候曾经说过,自己的体重太重了,自己坐骑被累的十分瘦小,所以想换一匹马。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应该是一个块头很大的武将。书中描写赵云身体长约八尺,但是他应该不是那种我们印象中的壮汉,他是属于马超那种类别的,腰非常细,肩膀宽大,动作十分灵活。所以不谈兵器的大小,就就躲箭而言,两人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点,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关羽是一身正义,非常傲娇,自视清高,对于暗箭,他非常不屑,所以意识不到它的危险,自己就放松了警惕。性格太过谨慎,没有陷害别人的心,但是也没有防范心理。赵云不同,他对人有着防备之心,当他背对敌人时早就做好了会被偷袭的准备,所以对于袭来的暗箭,他可以轻松躲掉。

经过以上的分析,大家的疑惑应该解开了吧,对于暗箭这个东西,就像身边潜藏的小人,保持一颗警惕的心是很重要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智慧超群的诸葛亮七擒孟获曾损失惨重,惊马槽一战被大自然录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孟获后人,诸葛亮七擒孟获杀了很多人,万万没想到孟获系列

    三国演义里面讲,诸葛亮攻打孟获的时候带了50万兵马,而北伐曹魏时只带了30万。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孟获比曹操更厉害吗?我认为这就是诸葛亮用的一计,他带这么多兵马只是为了造声势,显示实力,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事情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诸葛亮虽然最终降服了孟获,但其间也战死了很多军士,付出了较为惨重的

  • 西施被丈夫范蠡亲自送给吴王,作为一枚棋子,长得美是她的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施给范蠡生了几个儿子,范蠡54字致富奇书,范蠡看透了人生底层逻辑

    [var1]这里我们首先要说一下范蠡。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

  • 水镜先生一句:“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害了庞统!也害了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诸葛亮、庞统和徐庶都是水镜先生的徒弟。徐庶、诸葛亮的才学大家到是见了,只是庞统赤壁大战还献连环计呢,取西川时却挂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是水镜先生在故弄玄虚,夸大其能呢!还是另有隐情?其实庞统和诸葛亮一样,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庞统除了长得没有诸葛亮俊美外,还有一样不如诸葛亮,那就是不会来事。具体表

  • 长平之战,赵国不管做什么都必输无疑,秦国准备做得太充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平之战赵国有可能胜利吗,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

    [var1]先来说说赵国为什么要打这场仗。其实秦国当时的心思谁都是知道的,那就是想要攻打赵国。而上党对于秦国来说是攻打赵国的跳板,所以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都是要把上党纳为己有。只不过赵国占据上党的原因仅仅是为了自保,所以长平之战是不得不打的。[var1]再来说说长平之战的失败真的要赵括背锅嘛?不得不说

  • 曾经多次入侵中原的匈奴,为何后来没了记载,他们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但似乎到了隋唐之后,就很少看到他们的记载。这是怎么回事呢?匈奴人最后去了哪里?《史记》里就有匈奴的记载,司马认为匈奴可追溯到夏朝,穿着打扮、生活习俗与中原相反,“披发左衽,逐水草而居”。他们在战国时期就有很多想法,老是来摩擦中原各诸侯国。等到秦朝时,大将蒙恬把匈奴从肥沃的河套地区硬给打了出去。但很快

  • 西施跟了吴王夫差十七年,范蠡怎么还要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范蠡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鸱夷子皮、陶朱翁都是他的化名。[var1]两个人可以说是郎才女貌,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可惜由于政治原因却相识不能相恋,相爱不能相守,在分离十七年后才重新团聚,泛舟西湖,浪迹天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范蠡等了“女间谍”西施这么久呢?公元前494年,即越

  • 收到孙策即将偷袭许昌的消息后,曹操为什么不回防许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不是不想防范孙策,而是兵力不够。当面要对决的是比自己强大得多袁绍,主力必须集中在北线进行决战,根本不能退缩,退则满盘皆输。剩下的一丁点儿兵力,还要防守广大的后方,再要抽出兵力来回防孙策,兵力很是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孙策刚刚吞并了许多新地盘,还没有来得及彻底消化,有许多内部矛盾尚未得到解决。孙策如

  • 还原一个真实的孟尝君,名誉比道德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虽然孟尝君名满天下,但是其实他的故事大多都集中在他门客的机智上。也就是说,他除了在礼遇下士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之外,自己往往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怎么样,有时候还是显得很心胸狭窄,冷酷自私的。所以

  • 如果战神亚历山大翻越帕米尔高原,他能战胜千古一帝秦始皇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亚历山大遇到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灭掉哪三个文明古国,亚历山大vs秦始皇模拟

    乍看上去,这问题似乎不合逻辑。亚历山大大帝死于公元前323年,秦始皇则在公元前259年才出生。这两位独角兽,是绝不会在人间相会的。但换个角度说,亚历山大帝国和秦帝国,前后间隔不过一百年,且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算是同一时代,具有相当的可比性。二者是当时东西方世界中,最强大的两个帝国

  • 荆轲刺秦:荆轲为何被列入四大刺客?大无畏的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肢解而死。[var1]以上便是有关于荆轲此人一生的故事的大概内容。为什么四大刺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