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军真的怂到投降40万?

长平之战赵军真的怂到投降40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539 更新时间:2024/2/18 21:55:29

[var1]

大家对这场战争的印象大约是秦赵对阵,赵国嫌老将廉颇太保守,于是派出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当主帅。赵括轻敌冒进,中了秦将白起的计谋,赵军被围46日不得突围,赵括被射死,残余赵军投降而后被坑杀。

由上可见,这一仗好像是秦军一边倒的屠杀,四十多万赵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但实际上从一些支离破碎的细节判断,当时的赵军并没有那么弱鸡。为何这么说呢?

[var1]

我们知道战国七雄实际上只有秦、赵、楚、齐比较有实力。其中楚国到了战国后期是大而不强,齐到了战国后期是极少参战。能够左右大局的只有秦赵两国。

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后实力强盛自不必说;而赵国当时经历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武装部队,赵武灵王本人还曾经有过率领骑兵从云中(即秦国北边)闪击秦国的计划。

[var1]

赵军在与变法后的秦军交战中也不输下风,其中赵括的父亲赵奢曾率领5万赵军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20万,使得秦国的东扩被迫中断了好多年。

公元前262年秦国出兵攻伐韩国野望,野王降秦,韩国上党郡与本国的联系被切断,上党郡守不愿降秦而归赵,赵王派军5万接收上党,由此引发了长平之战。由于当时秦赵都是超级大国,因此双方在前线交战不多但却不断增兵。

[var1]

当时秦将是王龁,赵将是廉颇,秦赵两军共计50余万人在长平一线对峙,秦军除了小胜几次外,并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相持三年后,赵王沉不住气了,派赵括统军20万到前线,转守为攻。这其实是赵国的国力已经再难支撑数十万士兵消耗的症状。而秦国由于占据了关中和蜀地,后勤尚能勉强维持。

赵括一到,赵军即要提前决战,而秦将则换成了武安君白起。白起深知赵军弱点,它将赵军引出壁垒后便派骑兵和精锐隔绝了赵军主力和大营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var1]

秦王得到赵军被围,亲自动员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援军。既然都到了这个地步,笔者判断当时的秦军主力早已尽数投入作战。

当时的的赵军可以这么总结:能作战的没粮食(赵括部);有粮食的不能战(大营部);可援救的来不及(长城部)。在苦苦支撑了46天后,赵括被射死,残余赵军投降。请注意,当时投降的赵军绝不可能有40万人之多,因为战后秦军已经伤亡过半。以六十万秦军计,伤亡仍有30万。不可能说赵军伤亡5万即造成了秦军伤亡30万,交换比六比一还输掉了战争。比较合理的判断是赵军精锐当时经过多次冲击遭到了大量伤亡,至少是20万以上(否则难以给秦军造成惨重伤亡)。

[var1]

而到最后真正投降的只不过是已基本没有战力的20余万老弱残兵,秦军所屠杀者当是这一部分。而被包围的赵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能够杀伤半数秦军其实已经对得起军人的荣誉。

至于赵括纸上谈兵的说法对赵军失败的影响有多大?笔者认为至少它的影响要在综合国力这项之下,另外一个重要的锅则应该让赵王来背,出兵与任将的决定权在最高统帅,赵王的战略失误才是赵军长平之战的另一重大原因。

最后笔者不得不说,战神白起真的不是一个好惹的人。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暗箭难防,关羽中箭已经是家常便饭,而此人可以轻松拨掉暗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手臂中箭是哪一集,新三国关羽第几集中箭,关羽中箭动画版

    讲到这一点,有人就会说,在战场上,枪在明处,箭在暗处,被敌方射出的暗箭射伤,这不是很正常么?确实,三国里被暗箭射伤,甚至死亡的名将不在少数,他被射伤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可是在当时有一个名将,一生从来没有被箭伤过,就算有人在近距离的时候对他放暗箭,他也能用手中银枪将其打落。这个人就是我们口中的不败将军赵

  • 智慧超群的诸葛亮七擒孟获曾损失惨重,惊马槽一战被大自然录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孟获后人,诸葛亮七擒孟获杀了很多人,万万没想到孟获系列

    三国演义里面讲,诸葛亮攻打孟获的时候带了50万兵马,而北伐曹魏时只带了30万。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孟获比曹操更厉害吗?我认为这就是诸葛亮用的一计,他带这么多兵马只是为了造声势,显示实力,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事情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诸葛亮虽然最终降服了孟获,但其间也战死了很多军士,付出了较为惨重的

  • 西施被丈夫范蠡亲自送给吴王,作为一枚棋子,长得美是她的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施给范蠡生了几个儿子,范蠡54字致富奇书,范蠡看透了人生底层逻辑

    [var1]这里我们首先要说一下范蠡。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

  • 水镜先生一句:“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害了庞统!也害了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诸葛亮、庞统和徐庶都是水镜先生的徒弟。徐庶、诸葛亮的才学大家到是见了,只是庞统赤壁大战还献连环计呢,取西川时却挂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是水镜先生在故弄玄虚,夸大其能呢!还是另有隐情?其实庞统和诸葛亮一样,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庞统除了长得没有诸葛亮俊美外,还有一样不如诸葛亮,那就是不会来事。具体表

  • 长平之战,赵国不管做什么都必输无疑,秦国准备做得太充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平之战赵国有可能胜利吗,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

    [var1]先来说说赵国为什么要打这场仗。其实秦国当时的心思谁都是知道的,那就是想要攻打赵国。而上党对于秦国来说是攻打赵国的跳板,所以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都是要把上党纳为己有。只不过赵国占据上党的原因仅仅是为了自保,所以长平之战是不得不打的。[var1]再来说说长平之战的失败真的要赵括背锅嘛?不得不说

  • 曾经多次入侵中原的匈奴,为何后来没了记载,他们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但似乎到了隋唐之后,就很少看到他们的记载。这是怎么回事呢?匈奴人最后去了哪里?《史记》里就有匈奴的记载,司马认为匈奴可追溯到夏朝,穿着打扮、生活习俗与中原相反,“披发左衽,逐水草而居”。他们在战国时期就有很多想法,老是来摩擦中原各诸侯国。等到秦朝时,大将蒙恬把匈奴从肥沃的河套地区硬给打了出去。但很快

  • 西施跟了吴王夫差十七年,范蠡怎么还要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范蠡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鸱夷子皮、陶朱翁都是他的化名。[var1]两个人可以说是郎才女貌,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可惜由于政治原因却相识不能相恋,相爱不能相守,在分离十七年后才重新团聚,泛舟西湖,浪迹天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范蠡等了“女间谍”西施这么久呢?公元前494年,即越

  • 收到孙策即将偷袭许昌的消息后,曹操为什么不回防许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不是不想防范孙策,而是兵力不够。当面要对决的是比自己强大得多袁绍,主力必须集中在北线进行决战,根本不能退缩,退则满盘皆输。剩下的一丁点儿兵力,还要防守广大的后方,再要抽出兵力来回防孙策,兵力很是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孙策刚刚吞并了许多新地盘,还没有来得及彻底消化,有许多内部矛盾尚未得到解决。孙策如

  • 还原一个真实的孟尝君,名誉比道德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虽然孟尝君名满天下,但是其实他的故事大多都集中在他门客的机智上。也就是说,他除了在礼遇下士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之外,自己往往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怎么样,有时候还是显得很心胸狭窄,冷酷自私的。所以

  • 如果战神亚历山大翻越帕米尔高原,他能战胜千古一帝秦始皇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亚历山大遇到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灭掉哪三个文明古国,亚历山大vs秦始皇模拟

    乍看上去,这问题似乎不合逻辑。亚历山大大帝死于公元前323年,秦始皇则在公元前259年才出生。这两位独角兽,是绝不会在人间相会的。但换个角度说,亚历山大帝国和秦帝国,前后间隔不过一百年,且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算是同一时代,具有相当的可比性。二者是当时东西方世界中,最强大的两个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