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古国——姬姓沈国,楚国的铁粉,替楚国打了一辈子酱油

春秋古国——姬姓沈国,楚国的铁粉,替楚国打了一辈子酱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19 更新时间:2024/1/5 18:48:36

载的封国,武一统天下大封诸侯时,季载还小,未能分封,直到“三监之乱”后,季载平乱有功被周成王封在聃,建立聃国。聃国的具体封地位置尚存在争议,《左传-僖公二年》中有“

冬,楚人伐郑,斗章囚郑聃伯

”的记载,意思是公元前658年,楚国攻打郑国,楚将斗章囚了郑聃伯。可得知聃国当时已属于郑国,故聃国当为郑国所灭,那么聃国也必定在郑国附近。大约东周之初,聃国曾分裂出一个小国,就是现在我们要讲的沈国。沈国的封地在今河南平舆县和安徽临泉县交界一带,这个地方之前是挚国(见挚国篇),大概是聃国兼并挚国后才封了个沈子国。《水经注》记载:“

汝水又东南,左会澺水……又东经平舆县故城南,旧沈国也,有沈亭。

”这个“沈亭”的来历据说跟一个叫

沈郢

的人有关,沈郢是沈国后裔,也是聃季载的后代,沈国亡国后,沈郢避居颍河(泉河),建沈亭。

[var1]

关于春秋沈国的历史,虽然作为绝对配角,但亮相的机会颇多。《左传·文公三年》记载:“

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

”说得是公元前624年,鲁国大夫叔孙得臣会和晋、宋、陈、卫、郑等国家的军队,一起讨伐沈国,沈国崩溃,但并没有亡国。鲁国之所以联合诸国伐沈,是因为“

以其服于楚也

”,即沈国臣服楚国的缘故。可能由于地缘上的因素,沈国不得不屈服于邻近的强楚,但也不排除

其它

政治因素,比如为了谨防附近中原大国的兼并。《左传·成公八年》记载:“

晋侵沈,获沈子揖初

”,说得是公元前583年春,晋国伐蔡讨楚,楚国败逃,晋国就顺便攻打楚国的附属国沈国,还俘虏了沈国国君

揖初

。即便中原国家一遍遍的讨伐沈国,沈国始终向着楚国,有种“打死我也要胳膊向外拐”的倔犟。楚国怀柔沈国做什么?当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帮他去对付劲敌。当时楚国的劲敌是谁?吴国。

[var1]

《左传·昭公四年》记载:“

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

”公元前538年,楚国召集蔡、陈、许、顿、胡、沈联合攻打吴国,沈国等一纵小国都处于楚国的掌控,不得不听从楚国的命令。《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

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

”说得是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先灭掉小国中颇具实力的蔡国,然后将一班弱不禁风的许国、胡国、沈国、道国、房国、申国等迁往楚国内地。沈国自此彻底沦为楚国的“笼中鸟”。

[var1]

沈国追随了楚国一辈子,为此也遭受了中原大国的多次集体讨伐,沈国虽然躺在楚国的温柔乡里,但也不是无忧无虑,最后依然免不了亡国的命运,楚国这棵大树没能成为它最终的保护伞。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

沈人不会于召陵,晋人使蔡伐之。夏,蔡灭沈。

”说得是公元前506年,由于沈国人不参加在召陵的会盟,晋国教唆当时已经复国的蔡国教训沈国。蔡国有晋老大为后盾,又想到沈国是楚国的亲亲,打沈国有种打在楚国身上复仇的快感。当年夏天,蔡国就一举攻破沈国都城,还杀了沈国国君沈子嘉,沈国亡国。楚国得知后当然不会罢休,扬言要替沈国出口气。“

秋,楚为沈故,围蔡。

”秋天,楚国因为蔡国灭沈国的缘故包围蔡都。当时正巧吴国的伍子胥在谋划对付楚国,走投无路的蔡国便投靠了吴国,还参与了吴国伐楚,攻破郢都,算是狠狠报了当年灭国之仇。

[var1]

沈国亡国后,国人以沈为氏,形成沈姓,成为众多沈姓支脉中的重要一支。

更多方国历史

上古之国——蓐国,其先祖也是一位治水英雄,大禹曾向他学习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遗忘的千古一帝,功绩毫不逊色于汉武帝,将汉朝推向了顶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公认的四个千古一帝,汉武帝为什么败光汉朝,汉明帝算不算千古一帝

    汉武帝在位期间开疆扩土,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不仅如此,甚至颁布《轮台罪己诏》,反思自己所犯下的罪过,可谓是古今皇帝第一人。但是让人遗憾的是,晚年的汉武帝却轻信谗言,制造了汉武帝人生最大的污点——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相继自杀,数十万人受到牵连。刘病已

  •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是汉族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自然,在讲汉人之前,咱首先要理清一个华夏族的概念。春秋时代,中原的晋国人就是华夏族的代表。华夏族是什么人?就是周人,周人认为自己是商之前夏的后代,所以以夏人自居,而所谓“华”,其实是用来修饰夏的,意为美丽的、优秀的,如此而已(华,最早的意义就是指如花般美丽)。[var1]那么在春秋之际,

  • 谁是最有可能废掉刘禅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托孤然而刘备刚死,便流传出了”扶不起的刘阿斗”的风语,可见刘禅是不可辅也,这便为刘禅的命运定性了,但是这些话并不一定就是诸葛亮说的,螳螂捕蚕,黄雀在后,想当皇帝的也决不只他一个人,最终花落谁家,只有各凭本事了。那么谁最有可能串班夺位呢?诸葛亮与将士们首先,刘备驾崩后,魏主曹丕听取司马懿建议:联络

  • 盗墓拜曹操,黑帮拜关羽,太监拜岳飞,青楼拜管仲,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青楼女子拜管仲,管仲简介资料,盗墓拜曹操的原因

    例如,盗墓拜曹操,是因为曹操发明了“摸金校尉”;黑帮拜关羽,是因为黑帮最看重忠义;太监拜岳飞,是为了警醒太监忠于国家;青楼拜管仲,是因为管仲曾公开大规模征集娼妓。(一)曹操:摸金校尉的开创者观看盗墓题材影视作品的人们应该更加了解,在盗墓这个行业中,非常厉害的盗墓者会被称作“摸金校尉”。话说东汉末年,

  • 解密诸葛亮借东风与奇门遁甲之间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借东风原理,诸葛亮巧借东风完整版,诸葛亮借东风搞笑图片

    在流传至今的众多有关奇门遁甲的著述中,有二部书都标明为“诸葛武侯原著,刘伯温校订”,这就是《奇门遁甲统宗大全)、(奇门秘籍全书》和《诸葛武候奇门丁甲大全)。学者们多数认为,这三部著作都是后人伪造、托名诸葛亮的。不仅如此,一位研究奇门遁甲的学者甚至提出:诸葛亮根本不懂奇门遁甲,不然,他怎么会在(隆中对

  • 春秋时的春秋五霸,到战国后称为战国七雄,原因是因为谁也不服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先后有多为霸主:齐桓公姜小白、宋襄公子玆甫、晋文公姬重耳、秦穆公嬴任好、楚庄王熊旅、吴王姬光、越王姒勾践。这里面只有前五位被承认,后两位因为时间短,并不被承认[var1]在战国时期只有三十个诸侯国,比较大的诸侯国是秦、齐、楚、魏、赵、燕、韩,他们合称战国七雄。至于称为七国而不是七霸的原因很简

  • 罗马强,还是汉朝强?国际化视野下,罗马更有优势,更有现代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罗马对汉朝的描述,罗马与汉朝并称世界两极,汉朝大战罗马小说

    这一点汉朝是没有达到的,因为汉朝所统一的都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政权。所以对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统治和管理,经验并没有罗马帝国那样全面,而且有秩序。就拿罗马来讲,罗马人,希腊人,埃及人,北非人,西班牙人。这些在当时都不是跟罗马有着什么血缘关系或者是民族关系的地区以及部落,但是这些人被罗马征

  • 春秋一共367年,大约发生了400次战争,为和有将近一半是在郑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图中很明显,由它的封国位置就可以看出,位于镐京东部,函谷关西部的郑国作为周朝东大门的守卫者,它和看守着周朝西大门的守卫者——宝鸡的西虢(小虢前身)一样,都是周朝最信赖的臣属。的确,它的首任国君郑桓公是西周最后一个王周幽王的老爹宣王的兄弟。不过,这位开国之君十分有远见,他见幽王时代的国政混

  • 长平之战,秦王只听范雎意见,为何执意坑杀20万俘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雎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秦国兵力记载,长平之战是怎么改变秦国的

    因为赵括只懂的军事书上的各种谋略,不懂得如何在实际战场上运用,导致了赵国战败,损失惨重,但是这场战局确立了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更加促进了关东六国合纵的基础。[var1]赵国在这场长平之战实力大减,在此之前,关东六国中,齐楚燕韩魏都虽然都已经受到了打击,但是赵国可是唯一一个漏网之鱼,没有受到大规模的打

  • 比刘备还仁德,宁死不愿做皇帝,为维护汉室江山而被众人背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汉室三牧幽州一带是和北方游牧民族接触最多的地方,如果处理不好,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国家之间的战乱,而刘虞以怀柔政策降服了北方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地的游牧民族,外族入朝纳贡,百姓歌功颂德,在幽州甚至河北一带享有崇高的声望。因为黄巾之乱后,汉室的威望大减,各地的反抗势力此起彼伏,在幽州就有前中山国相张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