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度制度化的秦朝法律,给秦始皇扣了多少黑锅?

高度制度化的秦朝法律,给秦始皇扣了多少黑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12 更新时间:2024/2/10 19:23:46

所以,在天下并没有真正爆发反叛的时候,他也没有理由去杀人。他对儒家博士的拉拢就可以看出,他是争取民意,争取关东地主阶层,而不是搞殖民统治。

秦廷上李家楚国人,冯家韩国人,蒙家齐国人,地方上从萧何这种级别开始向下到刘邦级别的秦吏,都是当地人。

秦朝构建的是统一国家,更名为黔首,可能也是为了消弭秦民,楚人这种由来已久的地方性的国族区隔概念。

徭役死伤率高,是因为当时医疗、生存、交通条件都跟不上,而且像刘邦那样不能如数送到足够的人数,相关秦吏要负责问罪,说明秦廷也可能想尽量降低死亡率。徭役虽重,但仍是制度化的,服役期满就回家了。

骊山那边是邢徒,岭南那边是谪戍,和徭役还不是一回事。而且当人口成长起来了,土地分配跟不上,徭役也算是给了碗饭吃,那年代不可能在家领失业补贴和低保。

所以不理解为苛政就是为了弄死老百姓,虽然确实在固定的人口损耗率下,很多老百姓确实因此而死。秦始皇是带点理想主义,不想通过战争扩大民间的恨意。他是真当一个国家在治理,国家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国民宣战。

秦始皇在位时,第一次廷议之争是秦国本土官僚发起的。第二次廷议之争,发起方是儒家博士。儒家博士请封诸子,也可以理解为儒家与始皇撕破脸,关系急转直下之前,对始皇最后一次争取。

始皇对关东有招抚,关东诸学对海内定一这种千载机遇也有与始皇本人也有争取。最后五年,是各方彻底撕破脸,文化舆论战和经济战已经先于军事战争全面拉开了。如果始皇帝在最后一次廷议之争以及之前,愿意稍微修改路线,应该可以缓解矛盾的。

包括之前31年自实田,始皇帝压了多年才松,这等于是对新兴的地主阶级也压了多年,坚持国家的授田限田制度,但31年这口子破了。大抵相当于秦始皇的国家授田制已经被破招了,扛不下去,才松了口。

经济战输了,改为政治粗暴干预,军事施压,才整体进入高压路线。32年以前,秦与关东是互相争取、试探、期待的一段时间。秦关东封建反扑的秦末战争和张良阻止刘邦分歧来看,关东除了楚国和齐国,压根儿也不是要什么古老的王族。

他们有国族意识,但是版图来回变,别的小国六国也是说吞就吞,时人倒也不死心眼,认为君主血统有多神圣。秦朝,归根结底还是什么样的政体、国体,以及地方制度,决定了什么样的利益分配和利益格局。

秦始皇与地方上下是有过互相争取的时间缓冲,但最终是不愿意让步,而且宁可走政治军事平衡木,也要斗一场。这个和他个人“轴”的意识,我觉得影响更大。很明显,扶苏就会让。

按关东制造的谶纬之言,以及秦始皇在世时并未出现暴动来看,秦始皇作为征服者式强主,关东给其施压,但普遍还是等秦始皇死,再观望继任者,能和平讨来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分配,其实都不想铤而走险走战争路线。

扶苏的关东人望,是关东期待他改变路线的体现,可秦始皇把扶苏给踢了,又给关东又一盆冷水。

胡亥上了,法家集权派领袖李斯继续掌权,兄弟全杀,而且征发民夫到秦地,和关东争人口的高压态势比秦始皇更甚,唯一一个留存的卫国国君,胡亥也无理由直接废除。

卫君被废,其实是秦始皇给关东留得一个封建还有余地的政治念想被熄灭了,胡亥路线很明了,关东也不继续期待了,所以胡亥的下场可想而知。

秦始皇只要愿意,当君士坦丁大帝那样的一时集权强主,自己留个好名声,儿孙们该分封继续分封,本质上是分配问题,其实是可以做的,但就“轴”,这个“轴”,就是不同文明错落有致的最有趣的偶然。

秦始皇撕破脸得罪儒家,开始打压儒生,说明儒家可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在关中官僚阶层,和关东地主阶层,两者之间,也有过两三年的摇摆期,最后一次争取秦始皇不得后,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可能儒家也不明白,一个统治者,为什么非要改造社会,而不是顺从社会既有的规律,既有的结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周时期的大诸侯卫国、鲁国、宋国在春秋是如何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周时期的宋国是怎么灭亡的,鲁国历史简介,鲁国地图

    [var1]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西周分封制是周天子派出亲戚、功臣和归附势力在距离统治核心地区较远的地方建立据点,然后以据点推动当地华夏化。与商朝相比,西周诸侯与天子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导致周天子对偏远地区的影响远大于商朝,为“大一统”的诞生埋下了伏笔。[var1]正因如此,西周时期的大诸侯基本具备

  • “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的专利,东吴这个人很早以前就玩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口吻写草船借箭,为什么草船借箭诸葛亮不放火箭,新三国诸葛亮草船借箭精彩片段

    诸葛亮回去后特意找来了鲁肃,让他准备二十艘船和每船三十个军士,在每艘船上立千余个草人,并将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到了第三天大雾弥漫,诸葛亮将船只驶进曹军附近,曹操看不到敌军不敢贸然进攻,于是下令万箭齐发,箭全都射到了草人上,诸葛亮凭此得到了十万只箭,连周瑜都自愧不如。这就是《三国演义》著名的场景“草船

  • 唐朝最窝囊皇帝:被宦官辱骂,自称不如汉献帝,郁闷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共有21位皇帝,而此人正是唐朝第14位皇帝唐文宗李昂!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二个儿子,他原本只是个亲王,皇位是由大哥唐敬宗李湛来做的。但在826年12月,李昂的命运迎来转变,原来唐敬宗李湛被宦官秘密杀害,宦官王守澄拥立李昂为帝。别看李昂年轻,但他不像大哥那样只知道玩乐,他是一个有追

  •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告诉我们:孩子犯错,千万别急着批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子教育颜回的故事,孔子的弟子颜回,孔子误会弟子颜回偷吃米的原文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众学生周游列国,旅途困顿,连像样的饭都吃不上了。那天,颜回要到一些米,煮了一锅米饭。孔子无意间看到,颜回掀起锅盖,铲起一些米饭塞进嘴里。孔时一时挺生气,为颜回的自私。但他没有当面揭穿他,装作没看见。[var1]开饭时,孔子故作严肃地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了祖先

  • 名在中兴四将之外,升官快过岳飞,论战功他远胜韩世忠张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sias16846 [var1][var1]转藏全屏朗读分享在南宋初年宋金战争中,有所谓“中兴四将”,即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中兴四将的出处,一是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有《中兴四将图》,二是元代脱脱的《宋史》有云:南渡诸将以张、韩、刘、岳并称。虽然张俊和刘光世名列中兴四将有争议,几百年的叫法

  • 春秋、战国玉瑗,让文物火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玉瑗目前存世数量较少,形体较小,一般直径在5至8厘米。玉瑗体作扁片状,普遍饰有纹饰,素面的很少。纹饰主要是当时流行的细密风格的蟠螭纹、蟠虺纹。用双钩阴线或宽阴线隐起加发丝线方式饰纹。动物形玉瑗简化成阴线刻交尾双龙、双兽纹玉瑗,少数精品在透雕兽首形象。荀子曰:“召人以瑗。”君王要召见外国使节

  • 关羽被杀后,大功臣吕蒙为何突然就暴毙了呢?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蒙为什么杀关羽后第二天就暴毙,吕蒙把关羽人头送给孙权的视频,吕蒙杀关羽后为什么自己也死了

    对于吕蒙大将军的死亡相关资料有一些记。根据书中内容可以得知,吕蒙大将军原本就体弱多病,后来曹操为了犒赏三军,奖励他们将荆州这座城池给收复回来,特地举办了一场奖赏宴。后来吕蒙大将军可能遭遇关羽附身索命,竟突然暴毙而亡。对于这样的一个说法,真的有点让人搞不清头脑,感觉应该不是很真实。然而在民间还存在另外

  • 西周晚期的中兴名臣,率军击溃楚国,却疑似被后人坑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宣王中兴】 西周晚期,在著名的周厉王和周幽王之间,有一段短暂的中兴,历史上又被叫做宣王中兴。这个宣王中兴的周宣王,就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幽王的父亲。虽然这次中兴,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不少的水分,但是这时的周王室确实抬头挺胸了一段时间。在宣王中兴时,周宣王提拔了一大批中兴之臣,中间就有秦国

  • 被三国所有人讨厌,连罗贯中也拼了命黑他,但他后世女人缘超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罗贯中个人简介,贯中老婆,罗贯中全部资料

    《三国演义》里吕布已经够悲催了,被罗贯中写成“三姓家奴”,最后白门楼殒命,欲投降而不可得。但在《三国志》的正史中,吕布的命运比小说更悲催。 历史上,吕布几乎被三国所有的大人物讨厌,简直是行走的靶子。 吕布被丁原提拔,但丁原很提防他。吕布的长项在于武力,但丁原却任命吕布这个没文化的人做主簿,表面上“大

  • 春秋古国——姬姓沈国,楚国的铁粉,替楚国打了一辈子酱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季载的封国,武王一统天下大封诸侯时,季载还小,未能分封,直到“三监之乱”后,季载平乱有功被周成王封在聃,建立聃国。聃国的具体封地位置尚存在争议,《左传-僖公二年》中有“冬,楚人伐郑,斗章囚郑聃伯”的记载,意思是公元前658年,楚国攻打郑国,楚将斗章囚了郑聃伯。可得知聃国当时已属于郑国,故聃国当为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