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非纸上谈兵之错,赵括背了两千多年的锅

长平之战非纸上谈兵之错,赵括背了两千多年的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24 更新时间:2024/2/6 16:16:38

40

余万人。

[var1]

今日就让我们纸上谈兵,走进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当然,具体时间还存在着争议),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

40

余万人。

[var1]

[var1]

这一战可以说是整个战国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秦国的强大我们都知道,秦国并不是没有对手,当时离他不远的赵国,绝对是能和他争高下的。

赵人尚武,虽然是分家出来的新兴国家,但照样把老大哥,齐国打得几十年抬不起头。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中后期的战国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就是秦和赵。战国四大名将,都出自这两个国家。所以,长平之战是两个两国的争霸之战。

这一战,出了一个无敌了几千年的神,和一个笑话了几千年的人。

[var1]

长平之战,秦军主帅白起坑杀赵国降军四十余万。到底有没有四十万先暂且不说,但白起这杀神之名到是坐实了。

白起何许人也,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终其一生,未尝一败,被后世之人称为战神。据国学大师梁超先生考证,整个战国时期战死两百余万人,白起占了一半。当然,长平之战是他人生的巅峰,也是战神的终结,不久便被赐死杜邮。

白起如此厉害,而他的对手呢?一个初出茅庐,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在人们看来,他就是一个在桌上论兵法无敌,上了战场就纯傻逼的人,结结实实的中看不中用。可我想说,被笑话了几千年的赵括,其实是背了黑锅,失败之过,实在不应该强加于他身上。

[var1]

我为何要为赵括辩解呢?

首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拥有了一支强大无比的骑兵,本就灵动,善于野战。

可是,偏偏廉颇拿他来守城,所以,战力已经毫无优势可言。当然,想以消耗来拖垮对手也不无道理,可是秦军可是以重装兵和强弩称霸天下的,即使是廉颇守城都有些力不从心,而且秦军丝毫没有撤军的意思。从而一场军队之间的碰撞,变成了国家之间的国力的消耗。

商鞅变法的后的秦国,国力绝对不是其他六国可以相比的,而且赵国还得提防身后的齐国,当心腹背受敌,所以廉颇就此犯了一个战略上的错误。

[var1]

十几个月下来,几十万军队如此巨大的消耗,秦国和赵国都很难受,开始吃不消了。所以,其实两国国君都想找一个机会结束这场战争。

[var1]

从而,赵括被推了出来,先不说是不是秦国蛊惑,能被赵王如此器重,几十万大军尽皆交与他,本身就说明了此人的才能。而且秦王听说赵括来了,也立马将白起请了出来,可见秦国对于其重视。

再看看赵括的母亲赵母,从来都不同意儿子上战场,各种向赵王游说,还曾上书赵王,若赵括此去失败,和赵家无关。

她真的是如传闻所说和她那死去的夫君马服军赵奢一般,认为儿子无能,只会纸上谈兵么?其实不然,如果真的看不起赵括,那么怎么会让赵括有如此大的名声呢?仅仅凭秦国散步的谣言?想必,赵王还没有昏庸至此。

[var1]

首先,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将士士气肯定不复以往。再者赵括年轻,怎能服众,况且丝毫不熟悉手下将领的特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赵王派他来不是守城的,需要他主动出击,可初来乍到怎比得上秦军数月的经营。天时地利人和已失,已经输了一半。

所以,赵母上书是想救自己的儿子,再者也是为赵家留一条后路,如若儿子战败,想必赵王也不好意思迁怒于赵家。

[var1]

赵括年轻气盛,一心报国,主动出击。一来是为了给自己树立威信,二来想必赵王的耳语也逼得他不得如此。再加上秦军本就想早日决战,白起当然会逼赵括出击。

虽然被围,可赵括依旧决死一战,给秦军造成巨大的伤亡。想想后面的坑杀之举,想必也带有报复泄愤之心。长平一战之后,秦国至少也是元气大伤,从后面被其他五国进犯至函谷关下也可以看出。

当然,也许赵括的军事才能不能与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相提并论,但至少他是一个英雄。

如果,战争之初,廉颇不是太过于谨慎,利用赵国骑兵灵活野战上的优势,主动出击,就算不敌,但至少可以让秦军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而且还能尽可能的保存国力。就算到了后面,国力不只,败迹已现,赵王若让出上党,再割地求和,然后联合主动其他五国,想必秦军也不敢再做侵扰。

邯郸一战就是信陵君盗虎符,带兵来救,大败秦军。可是,赵王的野心,让他错误的判断了自己的实力。

所以,长平一战,实在不应该是赵括的锅啊!

创作不易,请多多支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A002 如果当年曹操没有杀华佗,蜀汉和晋朝可能就没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战法拆解,华佗死了战法还生效吗,孙权曹操关羽黑科技

    根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曹操没事就脑袋疼,估计是是脑血管堵塞啥的,发作的时候心乱目眩,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华佗一来给上个针灸按摩加个修脚啥的,就恢复正常了。经过华佗诊断,这病是慢性病,根本就不能去根,需要长期治疗,有点像高血压,终身伴随,手段一上就好,一撤就犯病,所以华佗作为健康顾问跟

  • 战国七雄们的经典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七雄大战,战国七雄各自的巅峰期,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故事

    [var1]齐国齐国是一个老牌列强,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年代就率先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齐国创立者不同,春秋时期的齐国由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子牙所创,史称“姜齐”。战国时期的齐国由姜齐末代权臣田和通过驱逐齐康公贿赂周安王获封诸侯而建,史称“田齐”。“田齐“在战国

  • 郭沫若晚年时,创作一部历史剧《武则天》,是在向江青献媚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郭沫若晚年时,还创作过一部历史剧《武则天》,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很多人质疑这部作品是在向江青献媚。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来看看这部作品的创作时间。郭沫若最早萌发创作这部历史剧的想法,是在1959年夏天,他一连参观了洛阳、西安、太原等地的文物古迹,在洛阳重点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尤其

  • 燕国自诩周王朝正统,地盘也不小,为何统一不了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燕国是现在的哪里,燕国历史纪录片,秦灭燕国的过程

    [var1]第一,自然地理条件差。燕国位置偏北,气候较为寒冷。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比较低,所以燕国的开发程度很低,是列国公认苦寒之地。虽然燕国地盘不小,但人口稀少,燕国的人口还没有弹丸小国韩国多,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少的,燕国人口始终在150万左右。在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就是生产力,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口少

  • 贞观六年,唐太宗给390名死刑犯“放假”探亲,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时期发生的事件,唐太宗释放390人死囚,唐太宗真实的事件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争议颇多的一位皇帝。当年,他一手制造了玄武门之变,逼父弑弟,自拥为王,声名在外。不过,在李世民的政绩成在,似乎又不得不承认:他很有作为。著名的贞观盛世是历史上少有的繁华时代,值得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肯定。事实上,李世民是有自己的一套,经历了隋朝的倾亡之后,他从中看到了民心之向的

  • 原是齐国首都城管,逆袭做了几个国家总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王室都姓田(西周和春秋时姓姜,姜子牙的后代嘛,但后来被田家篡了,正所谓“田氏代齐”),田单呢,算是王族,早年的职业是齐国都城临淄的“市椽”,也就是一个管理首都市场的官儿,类似于今天的城管队长。[var1]田单公元前284年,一件惊天大事改变了齐国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田单的命运。这

  • 此人是隋唐四猛,把师傅活活气死,自杀前送给秦叔宝4件“神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隋唐秦叔宝简历,隋唐四大神将大全,历史上秦叔宝武功如何

    在隋朝的末期,皇帝昏厥无度,百姓苦不堪言,天下纷扰不断,不断出现种种的地方豪杰,占据土地,收买兵马,准备在那乱世之中,展示自己的实力,进而拥有自己的一番势力。乱世的确是能够出英雄的,在那个年代,出现过数不胜数的英雄以及绿林好汉们。像是秦叔宝、程咬金。罗成等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也是大唐开国立下

  • 此人乃唐朝名将,箭术高超,三箭吓退十万兵,五箭助攻拿下榆林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装射箭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此人,乃一位白袍将军,其一杆方天画戟纵横沙场数十年无敌手,一生戎马,数十年征战也为其积攒了赫赫战功。此人并非别人,乃唐朝初年名将,姓薛,名礼,字仁贵,为唐朝的江山安稳立下了汗马功劳: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等等让薛仁贵之威名彪炳史册!薛仁贵的箭法到底如何高超,

  • 魏文侯斯领导下的晋国的最后余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文侯活了多久,魏文侯称霸战国,魏文侯和魏国的关系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魏桓子魏驹的孙子,公元前446年成为魏氏的掌门人,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颇丰(本文只说武功),为晋国的落幕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也为魏国的历史写下完美的开篇。魏斯通过几件事情,确立了自己在三晋的领导地位。公元前420年,晋幽公被一群强盗杀害,魏斯立即带着军队把这些强盗一网打尽,并立幽

  • 此人是印度的李世民,既弑兄杀弟又逼父退位,而且也成为千古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唐王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言归正传,世界上有如此多国家,每个实行过君主制度的国家有如此多君主,总有一些外国君主跟中国君主很相似,笔者现在要介绍的这位印度君主,他简直就是印度的李世民,因为他同样是既弑兄杀弟又逼父退位而得到帝位,而且他同样也成为印度历史上的千古皇帝。这位印度君主就是印度历史上的莫卧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