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贞观六年,唐太宗给390名死刑犯“放假”探亲,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贞观六年,唐太宗给390名死刑犯“放假”探亲,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34 更新时间:2024/1/16 12:18:06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争议颇多的一位皇帝。当年,他一手制造了玄武门之变,逼父弑弟,自拥为,声名在外。

不过,在李世民的政绩成在,似乎又不得不承认:他很有作为。著名的贞观盛世是历史上少有的繁华时代,值得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肯定。

事实上,李世民是有自己的一套,经历了隋朝的倾亡之后,他从中看到了民心之向的重要性。为此,虽然取位不正,但却也堪称有抱负有理想的皇帝。

贞观年间,李世民开文开言路,纳谏如流的举措,给官员及百姓带来了良好的生存空间。社会变得相对安定,犯罪率也减少了很多。

不仅如此,李世民经常亲自复查案情,减少冤狱、差案的发生。这种施政手法上得官威,下得民心,自然就更受人拥护。

于是,贞观六年,也就是公元632年,大唐朝发生了这样一幕被视为传奇的操作:皇帝亲自给死刑犯“放假”,允其回家探亲。

原来,当时李世民对30多位死刑犯进行复查,虽然没有冤案发生,但依旧心生怜悯,于是最后下旨:放他们回家,与亲人做最后的团聚,于秋天返京,集体执行死刑。

这种操作听上去不怎么靠谱,但却相当有人性,毕竟,那个时期的死刑犯不像现在这么复杂,他们的罪名虽然多样,却性质恶劣得极少。

因为真正性质恶劣的死刑犯,往往是被查出来之后,很快就被斩了,完全等不到复查的机会。所以,李世民念其初衷不坏的现实,给了他们最仁慈的死法。

不仅如此,京城官员上行下效,在皇帝的要求下,死囚牢中的所有死刑犯都得到了这一待遇:总计390名死囚被“放假”探亲,于秋后赴京问斩。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顺便提一下,古时候的犯人,经常会有一个死罪前提:定下案情,量罪之后,都会来一句“秋后问斩”。

相信奇怪的人很多,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杀个人还非要秋后才行?其实,这是有原因的,据说它最早出于西周时期,体现古人对“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理解。

而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我们就赫然可见:“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什么意思?在春、夏之季进行行赏,而在秋天、冬天施刑。

之所以如此,它符合了古人对于“天意”的顺从理念,春、夏之季为万物生发之时,乃顺生而不顺灭。

而秋、冬两季则为万物凋零之时,生命于此时走向尽头。死刑犯人于这时被杀头,自然称之为顺应天命。

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也完全是来自古人对于“真命天子”的认知,皇帝就是上天派下来管理人间的人物,他们的思想与要求与上天相合而生。

当然,作为政治家,皇帝是乐得百姓有这种思想的。死刑犯之所以要处死,除了有他身犯罪行的惩罚,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施政者对其他人的榜样刺激。

想一想,古时候要处理一个犯人,总是昭告天下,让人们从四面八方前来观刑。为什么?杀鸡儆猴呀,有一个榜样摆在那里,人们才能时刻记着律法的威严所在。

如此一来,施政者就要考虑了,在处置一个犯人的时候,总要等别人不忙的时候来看,否则不是荒废农时,不务正业了?

所以,将问斩犯人的事放在秋后农耕结束,大家都闲下来了,那时就开始“秋后算账”了:将一众犯人推至刑场,在里三层外三层的观看者面前,将其斩首示众。

如此,秋后问斩也就慢慢成为了一种政治手段,说白了,就是为了统治民众而存在的一种手段,里面藏的都是政治家的野心。

接着说唐太宗放走了390名死囚犯,后果会怎么样呢?毕竟,原本是要处死的,一旦脱离牢笼,恐怕没有谁愿意再赴死期。

而且,当时李世民这个决定让全国上下百姓都好奇不已。万一死刑犯们都不肯秋后归来赴死,那朝廷要怎么办呢?

不管怎么说,那时候的社会与今天完全不一样。死刑犯离开京城没有每日打卡的狱外执行报备,也不用每天去派出所签到。

而且,那个时候山高水远,谁要想逃条命,只需深山老林一呆,就足以躲过法律的惩处了。反正以我们现在的思维来想,隐姓埋名不是件困难的事。

但人家李世民非常自信,竟然给了死刑犯人最后的温情:与亲人团聚,与家人话别,共同体验最后的相处机会。

转眼秋季到来,人们都开始惦记这件事了。不要说老百姓们想着看个结局,就是那些当官的,富贾之士,全都涌上街头,想着一睹事件的结果。

关于此,白居易也曾在《新乐府》中提及过:“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可见那场面之壮观。

通常,犯人问斩是有时间的,午时三刻。这也是一个符合当时人们对哲学认知的一种思维模式:午时三刻为11点45分,这一时刻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间,对于杀人砍头这样的“阴事”最为合适,可以保证鬼魂散尽,抑制诡异事件发生。

当然,这样说有点迷信,但在古时候,人们是非常相信这种事情的。所以,问斩犯人的时间通常都被放在午时三刻。

随着时间的临近,一个又一个的死刑犯出现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午时三刻一到,官方对囚犯人数进行清点,发现只有一名未到!

这个结果让人们大出所料,不过,他们也很惊讶,为何会少了一个犯人?他会不会因此而成“漏网之鱼”?

可百姓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还没说什么,那些犯人先急了:大家纷纷吵嚷,说那个未到的犯人简直猪狗不如。

但李世民很是淡定,他要求行斩官再等一个时辰。就在这时,远远地来了一辆平板车。直到车子走近了,人们才发现车上还坐着一个人:正是最后一名死囚犯徐福林。

李世民当下问他为何迟到,才得知徐福林因为在返京路上病倒了,眼见死期已到,他最后只能雇了辆牛车送自己过来,所以才比别人慢了些。

听闻此事,不只是李世民深为感动,百姓们也沉默了。这是一种勇敢赴死的侠义精神,更是一种君子一诺千金的极致表现。

当然,故事的结局也很美好,李世民释放了所有的死囚,给了他们悔过自新的机会。打开《资治通鉴》,这一幕都被记录在案。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虽然有人说这其实都是假的,毕竟李世民时期的史料记档都有被人置疑的现实,这种自夸的事情,就难免让人诟病。

但我们不妨将其向良好的一面来想象,若一国之君若真有如此胸怀与魄力,想来天下会是永远长存的“贞观之治”了吧?

人心换人心,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现在更多的人喜欢用自己的狭隘来换取一时的侥幸,结果自然就是失却永远的福报。

人若能拿出真诚互相对待彼此,相信纠纷与竞争会少很多。淡泊人生从来都是如此,减少外求,改以内求,最终收获的就是美好。你说是不是如此?

更多文章

  • 原是齐国首都城管,逆袭做了几个国家总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王室都姓田(西周和春秋时姓姜,姜子牙的后代嘛,但后来被田家篡了,正所谓“田氏代齐”),田单呢,算是王族,早年的职业是齐国都城临淄的“市椽”,也就是一个管理首都市场的官儿,类似于今天的城管队长。[var1]田单公元前284年,一件惊天大事改变了齐国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田单的命运。这

  • 此人是隋唐四猛,把师傅活活气死,自杀前送给秦叔宝4件“神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隋唐秦叔宝简历,隋唐四大神将大全,历史上秦叔宝武功如何

    在隋朝的末期,皇帝昏厥无度,百姓苦不堪言,天下纷扰不断,不断出现种种的地方豪杰,占据土地,收买兵马,准备在那乱世之中,展示自己的实力,进而拥有自己的一番势力。乱世的确是能够出英雄的,在那个年代,出现过数不胜数的英雄以及绿林好汉们。像是秦叔宝、程咬金。罗成等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也是大唐开国立下

  • 此人乃唐朝名将,箭术高超,三箭吓退十万兵,五箭助攻拿下榆林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装射箭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此人,乃一位白袍将军,其一杆方天画戟纵横沙场数十年无敌手,一生戎马,数十年征战也为其积攒了赫赫战功。此人并非别人,乃唐朝初年名将,姓薛,名礼,字仁贵,为唐朝的江山安稳立下了汗马功劳: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等等让薛仁贵之威名彪炳史册!薛仁贵的箭法到底如何高超,

  • 魏文侯斯领导下的晋国的最后余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文侯活了多久,魏文侯称霸战国,魏文侯和魏国的关系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魏桓子魏驹的孙子,公元前446年成为魏氏的掌门人,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颇丰(本文只说武功),为晋国的落幕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也为魏国的历史写下完美的开篇。魏斯通过几件事情,确立了自己在三晋的领导地位。公元前420年,晋幽公被一群强盗杀害,魏斯立即带着军队把这些强盗一网打尽,并立幽

  • 此人是印度的李世民,既弑兄杀弟又逼父退位,而且也成为千古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唐王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言归正传,世界上有如此多国家,每个实行过君主制度的国家有如此多君主,总有一些外国君主跟中国君主很相似,笔者现在要介绍的这位印度君主,他简直就是印度的李世民,因为他同样是既弑兄杀弟又逼父退位而得到帝位,而且他同样也成为印度历史上的千古皇帝。这位印度君主就是印度历史上的莫卧儿王

  • 身世复杂的春秋蕞尔小国——胡国,夹在楚吴之间,竟被聪明误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归姓胡国虽是子爵小国,身世却相当复杂,据考古铭文得知,归姓胡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存在,其封地在今安徽阜阳一带。归姓胡子国的由来牵扯到许多历史,甚至传说,还得从远古时期说起。[var1]宋代史籍《路史·国名记》中记载:“胡子国归姓。归姓,夔出。”夔(kuí)是指尧舜时代的后夔,也称归伯,夔氏部落是商代的

  • 初唐十大名将,秦琼第九,薛仁贵倒数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琼薛仁贵是一个时代的么,唐朝十大名将有秦琼吗,薛仁贵传奇中的秦琼怎么死的

    第一位:战神李靖——不输的神话。他是李世民大军中决不能倒下的旗杆,前期为李唐打下了半个江山,逢战必胜,因此成了一个李唐大军决胜千里的神话。但是后期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厥,李世民不敢再让这位百胜将军打头阵,李靖一旦输了必将影响全军士气!所以,对突厥的战争,李世民休养生息4年后,才让这位战神出击,不负众望,

  • 项羽敢弑楚怀王,为什么鸿门宴不敢除去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没杀楚怀王刘邦能赢吗,项羽刘邦鸿门宴故事,项羽和刘邦的鸿门宴历史

    既然不是妇人之仁,那么,在范增反复提醒和要求的情况下,项羽为什么不在鸿门宴动手呢?[var1]而且,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项羽就算在鸿门宴犹豫了那么一会儿,接下来要除掉刘邦的机会还有大把,封赏赐王的时候就是更好的机会,但这些机会怎么会反反复复错过呢?这么多的机会,绝不是妇人之仁可以解释的。很明显,鸿门宴

  •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 看看这首诗就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对于安史之乱的感悟,安史之乱完整版,安禄山之乱是安史之乱吗知乎

    下面欣赏诗的原文: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再看小编翻译这首诗:临近年末,到了寒冬季节,白日变得越来越短促;漫天遍地的大雪,也都在这寒峭的夜晚停止纷飞了。五更时分,远处传来的号角鼓声使人悲壮不已;天

  • 围魏救赵如何实施?庞涓与孙膑之间有何仇恨?孙膑何以名显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膑庞涓36集,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张仪苏秦庞涓孙膑

    [var1]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