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逍遥津之战:曹魏7000人对战东吴10万大军,结果谁赢了?

逍遥津之战:曹魏7000人对战东吴10万大军,结果谁赢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493 更新时间:2023/12/15 14:52:18

除了吕蒙、陈武、甘宁、凌统潘璋、宋谦、徐盛、丁奉、贺齐蒋钦等东吴将领明确参战之外,当时驻守于江淮附近的东吴将领孙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人,都应参与此役,这对于东吴来说,几乎是出动全部精锐了。但是,在逍遥津这个地方,孙权却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败仗。

具体来说,逍遥津之战是第二次合肥之战的主要组成部分。此战,因为曹操将主力调往汉中之地,所以在合肥只有7000守军,而且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援军,毕竟荆州地区的曹魏将士,还需要防备蠢蠢欲动的关羽。从兵力上来看,东吴在逍遥津之战中占据绝对的优势。放眼整个古代历史上,10万人对战7000人,或者说是10万人对战800人的战役,应该是屈指可数的。不过,这场战役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此战,张辽、乐进、李典三位曹魏大将镇守合肥。经过一番商议后,三人决定由张辽主动出击,而李典、乐进则是守卫城池并进行策应。于是,张辽就在七千人中募选壮士,选出了八百人。张辽又杀牛,开剥牛肉,将牛肉赏给八百名敢死者,准备着明日的大战。

第二天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张辽披甲持戟,亲自先登,直陷敌阵。在冲入东吴的营垒之前,张辽就已经亲自斩杀了数十名东吴士卒和两名东吴将领。他一边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号,一边冲锋陷阵,冲入东吴的营垒。此后,张辽率领800壮士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

为了保护孙权撤退,东吴猛将陈武被斩杀。根据史料记载,陈武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也即陈武之于孙权,就好比赵云之于刘备,都承担着护卫主公的重任。在陈武的奋力抵抗下,孙权获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为了躲避张辽的追击,孙权丢掉主帅的旗帜,并逃到了山坡上。在古代战争中,主帅的旗帜一旦倒下,无疑会让己方的阵营大乱。所以,对于10万东吴大军,也因此全都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这次战斗从凌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吴军士气全失,回军修整守备,合肥守军因为初战告捷 [42] 而军心大振,李典、乐进等合肥诸将们都对张辽表示心服口服。

东吴各兵团接到撤军令,纷纷兵皆就路,各自退去了。逍遥津是南肥河上面的渡口。 孙权准备自逍遥津口渡河南撤,张辽在城上瞭望吴军的退军情况,发现东吴军队大多已经先行出发了,而在逍遥津以北只仅剩下少量的精兵。张辽觇望知之,率诸军追击,同时分兵去毁桥。

于是,在逍遥津之战的后期,张辽继续追击东吴大军,并且再次击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在此背景下,孙权骑马跳过断桥,才免于被张辽活捉。

那么,问题来了,在逍遥津之战中,为什么张辽凭借800将士就能让10东吴大军溃不成军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奇袭是张辽以少胜多的关键。在曹操给张辽的信中,核心内容就是要趁东吴10大军还没有集结完毕的时候突袭对手。于是,张辽在凌晨的时候突然进攻还在熟睡中的东吴大军。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仗着自己的兵力优势,对张辽的偷袭根本没有什么防备。

最后,相对于蜀汉和曹魏,东吴的兵力组成上,往往来自于各个将领的部曲,也即这些兵力平时都在各个将领名下,需要战斗时才由孙权等人集中在一起。由此,对于这10万大军,不仅没有集结成阵,彼此之间也缺乏足够的配合和协防,这是张辽能够成功突袭的重要原因。而且在逍遥津之战中,东吴本来可以在后期凭借兵力优势围堵张辽的,但是,因为主帅孙权只顾逃跑,促使东吴大军失去了指挥。

此外,逍遥津之战后,曹操大为叹赏,封张辽为征东将军,又在次年“乃增辽兵”。李典增加采邑三百户。乐进在此次战役的战功不明确。因为乐进多年以来的数次立下战功,增邑五百户来分封给乐进的一个儿子作为列侯,乐进本人升至右将军。

更多文章

  • 重磅!曹操高陵发现疑似宋代守陵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勘探发现的南北向沟状遗迹,经发掘证实为一条排水沟,废弃后被生活垃圾逐渐填埋。几条砖砌排水道的发现,表明在这条大沟的西部,曾经存在过一个比较考究的砖砌地下排水设施网络,将生活废水或者其它废水导向这条沟内。前期的勘探线索表明在沟的西部,还存在更多的砖砌建筑遗迹,呈南北向布局,与沟

  • 曹操墓考古新发现,发现宋元建筑 专家:守陵户所在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周立刚主持的“曹操高陵及陵园综合研究”发表了新的研究成果,在曹操高陵西侧发现的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很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地。考古人员在曹操高陵西侧, 挖掘出一条排水沟,全长约160米,沟底内部有明显的积淤土,上部堆积则可分为三层,包含大量瓷片遗物,说明这

  • 赵高的独白:我曾指鹿为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要一步一步站到最高,我要做赵高。这句话,足以形容赵高的一生。 赵高这一生,最有名的事件,应该就是以一己之力,覆灭了秦朝。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宦官太监,做到了最高位。 (一)仆人赵高 赵高本也是王公子弟,毕竟赵姓是国姓。可是姓赵的人太多,而赵高也只是不知道隔了多少代的王公子弟。赵高的母亲因为犯了刑罚,

  • 赵高“指鹿为马”!算计一生,没想到最后却被一个“毛头小子”给算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而羽翼未丰的胡亥,在赵高的眼里就是一大“傻子”,根本就没有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因此,赵高做了丞相以后俨然成了秦朝的太上皇。 不过,赵高为了能仔细甄别出朝中的“异党”,他确实花了不少心思。有一天,赵高趁群臣为秦皇帝朝贺之时,故意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赵高笑着对胡亥说道:“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臣特意

  • 陶渊明的祖父,东晋朝廷的中枢,陶侃葬母地为牛眠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太尉长沙公陶侃,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陶渊明的祖父,东晋朝廷的中枢,朝野有名。牛眠地手绘图历史简述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

  • 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兵力真像诸葛亮说的那样,有两万多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赤壁之前多少兵力,赤壁之战当时刘备在哪里,赤壁之战刘备多大

    根据《三国志》的《先主传》和《诸葛亮传》记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攻打荆州。此时恰好荆州牧刘表因病去世,继位的刘琮和哥哥刘琦不和,又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瞒着刘备在蒯越、韩嵩、傅巽等人劝说下向曹操投降。刘备得到消息以后,慌忙撤离樊城,想去江陵继续抵御曹操。然而他刚走到当阳,就被曹军

  •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好皇帝,却杀过兄弟和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如今,我们仍然被称呼着“汉人”“唐人”,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段历史,那段岁月,那段辉煌!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却不得不提及一个人,大唐盛世的奠基者——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这个人似乎有点矛盾,首先他的功劳是很大的,文治武功,开创贞观之治,打下大唐盛世,但是却也因为不光彩的夺位手段,受到了不少的质疑。如何说

  • 汉武帝为何敢远征讨伐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之前有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人的积累,在这两位皇帝的治下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避免征战和大兴土木。百姓们的赋税减少了很多,生产也就不断升级人口在几十年间有了许多的增长。皇室也以身作则,减少不必要开支。有了这样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国库已经十分充盈,粮食充足。百姓们也安居乐业,军队队伍与之前相比壮大了不

  • 李世民在长安兵微将寡,为何能杀兄逼父,夺取唐朝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一网打尽对于李世民而言,发动政变必须将三个人一网打击,即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以及唐高祖李渊。一旦放走其中的一个人,就会引发轩然大波,特别是李建成、李渊,两人若是得脱,就意味着政变的失败。那么,如何将这三个人聚到一起,在很短的时间内搞定这一切呢?经过一番筹划,李世民决定利用父皇李渊。玄武门之变的

  • 江东十二虎臣,都为东吴立下了哪些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吴十大虎臣排名,江东十二虎臣和四英杰,江东十二虎臣介绍

    1、荡寇将军、江夏太守程普程普,东吴阵营中的宿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领导。早在东汉末年就跟随孙坚东征西战,讨伐黄巾军,后又跟随孙坚讨伐董卓,并击败董卓部将胡轸和吕布。孙坚死后,程普又跟随孙策,跟着他打下庐江后回师江东,而后又跟随孙策讨平江东,期间程普立下的战功最多。程普建安五年(200年),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