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既不占天时,又不占人和”,久居魏国的商鞅并没有得到重用

“既不占天时,又不占人和”,久居魏国的商鞅并没有得到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89 更新时间:2024/2/11 9:38:06

公孙痤作为魏国一代国相,其对魏国的政治发展,可以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其能够得到魏惠王如此关注的原因。

但是临终之前的公孙痤,还能够受到魏惠王的关怀,其实并不能说明,魏惠王真的就非常信任公孙痤。

自古以来帝王的心里始终是难以琢磨的,不然又怎么可能一统天下,统领百官呢,要是心思随便就被某个大臣猜透了,那么君王或许会更没有安全感吧。

就像三国时期的曹操便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是他自己就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var1]

魏惠王对年老的公孙痤不信任,认为他的推举目的并不单纯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起并不是没有道理,一个真正的君王,必然会在残酷且复杂的政治环境当中,千锤百炼,这也是其政治性格走向成熟和复杂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临终前的公孙痤能够受到魏惠王的关怀,一方面是因为其身为国相,确实是为了魏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

[var1]

但是也有可能是魏惠王的虚情假意,历史上曾说公孙痤,在去世之前的一年还被敌国俘虏过,后来安然无恙地返回魏国,这必然会引发魏国群臣的猜忌。

抛开这些理由不谈,作为一代国相公孙痤的仕途可以说一路坦荡,但是他的为人却并不是毫无瑕疵,从他的一生来看,其本人还是非常热衷于国相的权利和地位的,当时颇有才华主动推行变法改革的吴起,就是被公孙痤挤兑走的。

公孙痤举荐方式不当,导致魏惠王不再信任他

长期担任魏国国相的公孙痤,自然在魏国上上下下有了自己的势力集团,这或许也是魏惠王忌惮他的重要原因。

而病入膏肓的公孙痤,还在为魏惠王举荐人才,这其中目的不免让魏惠王怀疑,是不是他在寻找自己的接班人。

倘若商鞅真的是公孙痤集团的人,那么自己岂不是又要活在公孙痤的阴影当中了。因此对于公孙痤的举荐,魏惠王也就是听听罢了,重要原因就是他已经不再信任公孙痤。

[var1]

公孙痤担任国相期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时期,丞相的地位和权威还是非常之大的。

一般来说国相都是伴随几代君主,比如秦国著名丞相吕不韦便是如此,嬴政即位之初,还要恭恭敬敬地称吕不韦一声相父,可见吕不韦在秦国的地位之尊崇。

公孙痤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其在魏国经营数十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党羽集团,魏惠王不得不忌惮他的势力。

公孙痤态度傲慢,商鞅受到重用的条件并不成熟

担任魏国丞相的日子,以及长期过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生活,令公孙痤本人就已经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官僚作风,这很有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出来。

即便是濒临病亡之际的公孙痤,在为魏惠王举荐商鞅之时,还保持着一种高傲的态度,甚至存在着命令的口吻,试想一下这能让一国之君听着舒服吗?

[var1]

所以说公孙痤在举荐的方式上就存在着严重不当,商鞅在公孙痤手下办事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倘若公孙痤早早儿地就上书讲述商鞅的治国之才,起码虚心一点儿,也不至于临终之前,火急火燎地强行向魏惠王举荐人才。

魏惠王最后没有听取公孙痤的意见,也有很大原因是,由于公孙痤举荐方式不当造成的。

商鞅虽然在魏国时间不短,但是官职并不高

公孙痤临终之前极力向魏惠王推荐商鞅 ,希望其能够得到重用,但是我们不能够忽视的一点就是,当时的商鞅还只是公孙痤手下的一名中庶子。

[var1]

也就是说商鞅尽管在魏国呆的时间不短,但实际上其只是公孙痤的一个参谋,或者说是座上宾,其并没有真正成为魏国政治集团,或者官僚群体的一员。

试问一个毫无官场经验的人,又怎么会得到魏惠王的信任呢?

点评:商鞅资历尚浅,魏惠王有所顾忌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此外商鞅没有丰富的官场经验和治国经验,说白了就是实践能力不够强,空有一套理论基础。

的确商鞅在拜读了大量法家思想家的作品之后,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也希望能够步入政坛,大展宏图。

[var1]

但是这一切还只是理论思想上的积累,缺乏实际经验,魏惠王不可能一下子就让他接替公孙痤的班,或者重用他,否则的话必然会引发其他官员的不满。

后来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丞相诸葛亮,在受到刘备三顾茅庐的顶级待遇之后,进入到蜀国集团还只是从基层做起。

因为他知道自己初来乍到,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很高的官位,否则必然会引起非议,这是不利于政权集团的团结稳定的。

更多文章

  • 嫪毐到底用了什么手段,让秦国太后十分喜欢他,还甘心为他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嫪毐他是没有权利,又没有势力的一个人。然而他还没有什么本事。可是赵太后她的地位是非常的尊贵的,放着天下的英雄不用,为什么偏偏要喜欢上这样的一个人呢?我们要知道第一个原因就是,美女一般都是非常喜欢英雄的,那么英雄又是什么呢?那些王宫贵胄,他们也就算是英雄了,可是有一些体格非常健壮,而且长着一副英俊的平

  • 故城临淄留下哪些遗迹?如何看出齐国的辉煌?是战国最强大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左传·僖公四年》这样,整个山东东北部尽为齐国所有。国力的强盛也使国都临淄成为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列国中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在战国时期临淄还是“百家争鸣”的策源地。齐宣王喜好文学游说之士,于稷门(城南门)外立学堂,设稷下学宫,邹衍、淳于髡、田骈、慎到等76人皆赐为上大夫。

  • 田氏代齐时,为什么没有诸侯国讨伐齐国田氏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首先,就第一点来说,是因为田氏代齐是一个历经多年的历史事件,而且没有引起齐国内部的激烈抵抗。其中,陈完(前705-?),田姓始祖。陈国(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人,春秋时陈国陈厉公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陈国内乱时,陈完逃到齐国,为避姓改为田氏,这就是田完。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

  • 战国末期著名的商人,卓越烦人政治家思想家,后官至秦国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昭王40年,秦国太子死。昭王42年,立昭王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女20余人,其爱姬被立为正夫人,赐号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却膝下无子。安国君有一排行居中的儿子子楚,子楚的母亲夏姬不受爱,子楚就被作为秦国的人质生活在赵国。当时秦国经常攻打赵国,子楚在赵国的日子很不好过。有一次,吕不韦到

  • 公元前506年,为与楚国对仗,伍子胥和孙武使用什么样的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武伍子胥攻破楚国都城,楚国伍子胥孙武,伍子胥与孙武关于兵法的争论

    )。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据最新出土的《清华简·楚居》记载,楚人立国之初,在鄀国盗牛祭祀一事,说明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前704年,熊通

  • 不仅是诗人,从普通官吏跻身领导阶层, 屈原还有这样的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屈原必背古诗10首,端午节和屈原的故事,屈原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屈原和楚王本属同宗。但屈原年轻时,家道已经中落,加上和楚王的亲属关系已经比较疏远,因此起初屈原只做了楚怀王的文化侍臣。由于屈原才华横溢,又有很好的口才,更重要的是他有理想、有远见,十分关心天下大事,因此大约在公元前318年——也就是楚怀王十一年时,屈原由文学侍臣擢升为左司徒,从一个普通官吏跻身于楚国

  • 信陵君盗兵符夺兵权?他是怎么做到的?鸡鸣狗盗讲的是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57年,赵国国都邯郸被秦军所困,无奈之下,赵国的平原君便向魏国求救。赵魏本有姻亲,平原君的妻子,正是信陵君的姐姐。魏国接到赵国的求救信号之后,果然立即出兵了。可是秦王一看魏国来了,就马上开始吓唬魏王:“你要是干和我作对,我马上就灭了你”。结果,魏王给吓住了,于是就让领兵的将军晋鄙把军队驻扎在

  • 长平之战究竟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 发动邯郸之战的起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之战历史讲解,血战长平

    [var1]五十五年,秦军进攻上党,赵军坚壁固垒,以守为攻。后秦军使离间计,使赵王听信谗言以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更换老将廉颇。赵括急于求胜,改变赵军原定部署,轻敌冒进。交战时,秦军佯败而退,赵括率军追至秦军营垒,秦军主将白起以主力坚守,又分兵断赵军退路,而后再分割包围。赵军数次四面突围未成

  • 为何秦国历经数代才统一天下还短命,而刘邦的大汉不是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从变法强国到完成统一大业,从孝公到秦始皇,历经六代,并且有秦国四雄主轮流执政才最终荡平六国。而刘邦一个小小亭长,被人们认为是流氓地痞,他为何能用那么短的时间建立起强大的大汉朝呢?比起二世而亡的大秦,两汉加起来有四百多年了,这又是为什么呢?[var1]其实这主要还是秦始皇嬴政的功劳,因

  • 师傅师傅何为师何为傅?看了商鞅的故事我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鞅10大驭民之术,孙膑评价商鞅,大秦帝国第一部商鞅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公叔说:卫鞅年纪虽小,但是有奇才,你可以把国家交给他管理。魏惠王没说什么,但是很不以为然。公叔痤说:您既然不用他,就一定要杀了他,不能让他出去为别的国家做事啊!魏惠王没在意,出来以后对左右说:公叔真是老病而可悲啊,先是让我把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