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商鞅认定: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反而就越强、越稳定呢?

为何商鞅认定: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反而就越强、越稳定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05 更新时间:2023/12/7 7:41:35

一直以来仿佛我们所有人都认为,经济决定一个国家的兴旺,兵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实力,思想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

然而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做商鞅的大臣,提出了一个与现代人想法背道而驰的观点,他认为百姓越弱、越愚昧,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稳定,那么商鞅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事实又真的是这样吗?

[var1]

远大

根据史书记载,商鞅出生在战国时期卫国都城,他从小就有着超乎于人的智慧,并且十分的好学,所以年纪小小的他,脑子里已经储存了数不清的化底蕴。

原本商鞅的父母觉得,他可以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本事,在当地生活的非常富足,可是人各有志,商鞅觉得如果一辈子都待在卫国这样小的国度,那么自己的才能恐怕永远都不会凸显出来,甚至会遗憾终生。

[var1]

所以商鞅决定,离开自己的家乡到更大的地方去闯一闯,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经历了一番辗转之后,让商鞅发现,越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勾心斗角的事情越多,让他觉得疲惫不堪。

直到有一天商鞅听到当时的秦朝正在招贤纳士,当时秦朝的现状可以说是非常不乐观,经常遭受到邻国的排挤,被削弱的基本上只剩下空壳。

[var1]

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倒下的国,是所有有才能的人,都想要逃离的地方,说不定最后还会尸骨无存。然而商鞅的想法却与他人完全相反,他仿佛看到了聚宝盆般,两眼放光。

当时的秦孝公只有二十几岁,但是却一心想要治理好国家,这一点在商鞅看来,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如果能将危在旦夕的秦朝拯救过来,着实非常的有成就感。

从百姓入手

商鞅想过秦朝的贤人雅士会大量的流失,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妇孺老人,或者是一些非常不讲理的恶霸,他们一生所能接触到的东西,便是头顶的一片天,只能围绕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争霸个不停。

[var1]

只有百姓们安居乐业,团结一致,才会有国富的可能,但是现在的秦朝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几乎是完全不可能,人的本性不在一夜之间发生质的飞跃。

但是如果非要硬逼着这帮刁民做出改变,就只能花费大量的心血在他们的后代身上,然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事情,想要培养一个像样的人才,说不定要百年以上,到那个时候,可能秦朝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var1]

面对这样的情况,商鞅不自觉的陷入了沉思,百姓的愚钝,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不坏的事情。尔后他便提出,想要拯救这个国家与水火当中,百姓就要弱且愚昧,这样国家就会越来越强盛,越来越稳定。

刚开始很多人对于商鞅的这个做法,都是持有反对的态度,并且还非常的不能理解,然而最后他给出的解释,却有很大的说服力。

商鞅觉得越是生活在最下层的老百姓,日子过得也就越艰苦。他们只有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不断的努力,才会让自己吃饱穿暖。所以底层百姓从小便非常的勤劳,不会贪图享乐,坐吃山空。

[var1]

而且如果百姓们的头脑不够灵活,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便不会对上层领导提出来的政策,发表过多的意见,或者想要反抗,他们只会乖乖的顺从,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能被强行“洗脑”,如果好好利用起来,必定是非常强大的一股势力。

但是反观一些有思想、有抱负的人,他们会非常了解这个社会的形式,跟着风向机关算计,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也算是很大的隐患,所以商鞅强调民弱,愚钝不也是没有道理的。

[var1]

弱化权力

除此之外秦朝当时的兵,也都是些懒散的闲人,手里掌握着大权,却只有花拳绣腿的功夫,这种状况是非常可怕的,一个国家若是没有强大的兵力,只能如同菜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所以商鞅提出来,所有的事情都是公平公正的。无论是身份高贵的宗亲,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只要能够立下军功,都会重重有赏,并且加官进爵

[var1]

这对于大世家来说无疑是噩耗,因为在那个时候的爵位,基本上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去的,突然之间就削弱他们的职权,难免一时之间无法接受。

但是这对于普通百姓们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原本就是孑然一身,吃了上顿没下顿,总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担忧着,祖祖辈辈在贫困圈子挣扎,而他们最大的出路,就是寒窗苦读,还不一定得到重用。

[var1]

但是现在他们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本事上阵杀敌,功劳越大,所获得到的报酬越多,相应的社会地位也就越高。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他们肯付出努力,就有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

谁又会拒绝送到嘴里面的肥肉呢?况且当时的商鞅还设立“一诺十金”来证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让百姓放心。而事实证明了军功爵制的这个做法,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无疑是及时雨。

[var1]

结语

历史向我们见证了,商鞅变法是非常成功的,他让秦国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了战国时期七雄之一,但是任事情都有利有弊的,变法的成功,是削弱了很多人的利益,政策严苛换取而来的。

这难免会让很多人对商鞅非常的愤恨,甚至一直在谋划将其诛杀。一直到秦孝公去世以后,商鞅因为没有了靠山,直接被车裂之刑处死。其实商鞅的一生除了后期对权位有些迷恋之外,都是在做贡献,所以这个结果真的是非常可惜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下场都是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战国四君子”这么叫人尊敬?因为他们都有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名。当然,放在那样的时代里,他们的礼贤下士、结交宾客都不是无偿的,也不是像《水浒传》里的柴进一样仅凭个人兴趣,而是有着政治国谋。[var1]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时候。不知道多少贵族失去了从

  • 国内唯一《孙子兵法》咨询机构:高启强是当代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王安石这样评价《孙子兵法》:“但用孙武一二句,即可成功名。”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狂飙》张颂文饰演的大反派高启强,悲剧根源是战略上的混乱,尽管努力在学《孙子兵法》,却是学歪了,谬之千里。孙子兵法的核心在于“道”,一开篇就说了关键要素“道天地将法”,排名第一的就是道。这个道的解释,在企业经营上就是建立行

  • 秦始皇灭六国各位君王下场,两人被杀三人饿死,另一个则不知所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山东六国,一张图看懂六国,秦始皇灭掉六国的顺序

    秦始皇堪称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从秦始皇攻打韩国到灭齐,一共十年的时间,秦始皇结束了几百年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那么你知道其他六国各位君王的下场吗?1、韩废王: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大军攻打韩国,韩国慌忙凑齐了5万兵马前去应战,结果全线败退,韩国就此灭亡,韩废王被软禁在陈县,几年之后,韩国的旧

  •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对待六国国君的?结局你或许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要灭六国,秦始皇横扫六国完整过程,秦始皇统一六国哪六国皇帝结局

    [var1] 秦灭六国大概花了10年时间,把这些国家一个个瓦解消灭,从时间节点上来说间隔的不算长,步步为营,灭掉各个国家的难度也不一样,在战略上可谓花了很多心思。秦国最先盯上的是韩国,因为韩国当时的实力相对较弱,处于中原之地,周围全是大国。不过韩国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的弓箭很厉害,军事装备优良,但对

  • 超长待机的秦昭王,削遍六国无敌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王位天降,共享权力四十年秦昭王名稷,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的异母弟,能当上秦王纯粹是两个意外造成的。第一个意外是,秦武王在周朝国都举鼎将自己砸死,死时年仅23岁且没有儿子,一下子将王位给空出来了。第二个意外是,嬴稷遇到了大贵人——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想从秦国王位的继承中渔利,逼着秦国立远在燕国当人质的

  • 秦朝轶事:荆轲刺秦失败,是剑法不精还是帮手太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太子丹为了解燕国之危,走旁门之道,效仿春秋时期鲁国勇士曹沫挟持齐桓公的做法,派刺客挟持秦始皇。除这个原因外,太子丹也存有私心。太子丹年幼之时,与秦王嬴政都在赵国生活,相同的命运让两人交好。后来嬴政当上秦王,太子丹以为可以沾光,然而嬴政对他很冷淡,太子丹一气之下,跑回了燕国。(史记记载,武

  • 秦穆公:“一个在位时长让晋国嫉妒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虽然相比与其他在位时间很长的君主不算什么,但相比较晋国的君王来说时间还是蛮长的。秦穆公在位时对内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对外积极扩张,击败晋国,攻灭滑国、莒国等一系列小国。对外扩张时穆公由于东面的晋国太强大而东进受阻,转而攻向西面的西戎等少数民族,从而向西扩地千里,称霸西戎

  • 越王勾践是谁?他是怎么灭吴国的?他真的卧薪和尝胆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为了不忘亡国之恨,报仇雪耻,勾践就在房顶上挂了一个苦胆,无论是睡觉、吃饭、处理国政都要尝一下,以此来勉励自己。他还不睡在床上,累了、困了便睡在柴草堆砌的“床”上,以此锻炼自己的筋骨。后来,越国终于灭了吴国,使勾践成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个霸主。有人考证了《左传》和《国语》,这两本史籍的成书时

  • 蜀国五虎上将,比不上魏国两虎将,保曹操统一天下10年,被人遗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宣传,使得蜀国五虎上将名扬天下,吴国周瑜小乔也成千古佳话,而曹魏只留给人奸诈无比,偷妻强妾的印象。事实上魏国阵营也是人才济济,丝毫不输其他两国,就武将来说,只提两人便可保曹营十年无忧。[var1]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

  • “医学祖师”:扁鹊到底是何方人士?他的医术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扁鹊医术三大境界,扁鹊医术高还是华佗医术高,扁鹊医术高明的故事50字

    关于扁鹊的医术,自古以来就有着神话般的传说。[var1]扁鹊行医经过晋国时,晋重臣赵简子生病,已昏迷了五天五夜。扁鹊看后,却说赵简子的魂魄在天庭逍遥畅游,与当年秦穆公梦游上天,昏迷七天的症状相似,不出三天就会清醒,醒来说的话要记好。两天半后,赵简子果然醒来,告诉诸大夫:他在天上很快乐。天帝还预测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