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太子丹为了解燕国之危,走旁门之道,效仿春秋时期鲁国勇士曹沫挟持齐桓公的做法,派刺客挟持秦始皇。除这个原因外,太子丹也存有私心。太子丹年幼之时,与秦王嬴政都在赵国生活,相同的命运让两人交好。后来嬴政当上秦王,太子丹以为可以沾光,然而嬴政对他很冷淡,太子丹一气之下,跑回了燕国。(史记记载,武对曰: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var1]
不管为公还是为私,刺秦计划开始了,太子丹通过田光认识荆轲,两人一起商定了刺秦行动的具体细节。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众所周知,事先做足的准备,燕督亢地图、樊於期首级以及削铁如泥的武器,可是却以失败告终。是因为荆轲的剑术不精,还是帮手秦舞阳太弱?
[var1]
荆轲刺秦失败后,鲁句践私下感叹可惜,荆轲并不精于剑术。(史料记载,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由此可见,荆轲的剑术并不高强,那么,太子丹花了那么大的代价,为何选择剑术不高明的荆轲呢?其实,原先的刺秦计划并不是这样,荆轲只是策划者,而不是具体的执行人。
[var1]
荆轲清楚自己不善剑术,因此找了个用剑高明的朋友,可是那人住得远,还没有来,太子丹也派燕国勇士秦舞阳当荆轲的副手。见荆轲迟迟不动身,太子丹担心他反悔变卦,于是用激将法,要先派秦舞阳去秦国。荆轲非常生气,为表决心,就不等朋友,立刻启程,荆轲那位朋友的角色就由秦舞阳代替。
(史记: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var1]
秦舞阳是燕国名将秦开之孙,十三岁就敢杀人,路人不敢看他。可荆轲却看出他并非胆大的勇士,而是豪门恶少,让他刺杀秦王,荆轲实在不放心。果不其然,到了秦国大殿,秦舞阳吓得当场失态,荆轲只得更换行动方案,由自己充当剑客,结果自然悲剧了。
[var1]
除此之外,刺秦失败还有一个因素,太子丹的方案有问题。他想效仿鲁国勇士曹沫,挟持秦王,勒令退还各国诸侯的土地。在千钧一发之际,荆轲却要选择难度更大的劫持,最后刺杀失败,留下千古遗憾。
参考文献:
1.《史记·刺客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