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紫禁城有一条规矩特折磨人,但大家都必须遵守,连慈禧都不敢违抗

紫禁城有一条规矩特折磨人,但大家都必须遵守,连慈禧都不敢违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33 更新时间:2024/2/11 23:24:10

清朝变态的早起制度

众所周知,清朝的皇帝是最勤奋的,即使是清末如此不堪之时,清朝也没有出现一个胡作非为的败类皇帝,这都归功于清朝严厉的家法,正如清朝人自己所感叹的那样:“本朝家法之严,迥绝千古”。而让清朝皇帝从不敢懈怠朝政的原因就是清朝的起床制度。

清宫中生活的皇帝后妃们,每天早上5点就必须准时起床,开始新的一天,这一条规定是保证清朝这架庞大机器正常运营的法门。无论宫女、太监、侍从、护卫都必须遵守,从无例外。

即使尊贵如慈禧,也没敢例外,慈禧是一个非常遵守规定的人,她是典型的保守派。伺候慈禧的何荣儿以及女官德龄都曾在回忆录中提到关于慈禧早起的问题。

慈禧是一个爱美之人,早起后光是梳洗打扮就需要3小时的时间,还不算吃饭、抽烟的时间,为了不耽误早上8点的早朝,慈禧只能将起床的时间提前,每天3点左右就起床。

从入宫那天起,无论严寒酷暑,慈禧都不曾5点之后起床,即使是身体不好时,她早上5点也必须起床梳洗打扮,接受皇帝和后妃们的问安,然后才能重新躺下养病,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了慈禧生命终结。

慈禧生命的最后几天,慈禧已经到了起不了身的情况了,但她依旧能5点醒来,接受了后妃的问安后,才接着休息。这规矩无论对于年轻人,还是对于老年人,都一种极大的折磨,但这条规矩一直在清宫中存在了几百年,一直到清朝灭亡,才被废除。

铁打的规矩,流水的皇帝

每天早上5点起床,不分冬夏寒暑,这一条成了清朝的祖制。雍正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皇帝,每天批改奏折到后半夜才睡,因为清朝的祖制规定是5点起,但不会管你晚上几点睡的,所以第二天早上5点就还得起,结果雍正一天只能睡4小时,不到60岁就死了。

早起的目的就是为了上早朝,早朝在清朝被称为“御门听政”。康熙皇帝规定“御门听政”必须每天举行。各部门每天早上在午门外集合,春夏于卯正一刻(早上6:15),秋冬于辰初一刻(早上7:15),进至中左门等候。

1小时后,开始汇报工作,说得通俗点就是每天必须要开完例行早会后,才算开始一天的正常工作。由于这个早会开始的时间非常早,所以大臣们也被搞得很痛苦,多次请求将早会改为满汉轮班制,结果都被康熙拒绝了,康熙不但拒绝了,还将这个制度写进了《大清会典》,搞得后面的皇帝都得遵守。

不睡懒觉,连孩子都得遵守

清朝不仅皇帝不能睡懒觉,连几岁的孩子都不曾放过,清朝皇子6岁时(虚岁)就开始早起读书,他们的读书时间是“卯入申出”,也就是从早上5点到下午3点,一共10个小时。

《康熙起居注》记载了康熙26年6月初10,皇子们学习生活:

寅时(3~5点):皇子起床,到书房复习前一天的功课。

卯时(5~7点):早读前诵课,背熟后由师傅抽背,并写楷体字一纸。

辰时(7~9点):康熙去书房检查皇子们的背书情况。

巳时(9~11点):练字

午时(11~13点):吃午饭,饭吃完之后,皇子们继续学习,但师傅可以休息。

未时(13~15点):练习射箭后,由师傅开始讲课。

申时(15~17点):康熙再次检查皇子们的作业情况,并检查射箭练习情况。

从皇子们的一天中,就可以看出清朝对于皇室子孙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也是清朝很难出昏君的原因。

这个早起制度,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变态”,早上5点起床,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极为痛苦的,更何况还不是5点才起,而是最晚不能超过5点,这样的变态制度一直保持到清朝灭亡。

这种制度真心很变态,但清廷却将这一条制度执行地很彻底,其实现在想想这条制度其实很高明,一个人一天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就是早上,办公效率最高的时候也是早上,早起出奇迹。

许多成功人士的生活习惯也告诉我们,早起是实现人生梦想的法门。如比尔盖茨,村上春树、嘉诚、健林、俞敏洪等,他们都是早起高效的实力打call者。早起2小时能让你感觉白天的时间被拉长了,感觉比别人多了2个小时,不是时间在追赶你,而是你在指挥时间。

当然并不是单纯地早上5点起来了,就能出现奇迹的,早起之后干什么,怎么安排,这才是早起的重点和意义。我曾经也试过6点早起,结果是好不容易从床上挣扎着起来了,结果是东一下,西一下,磨磨蹭蹭就到了8点,回头一看,这2小时什么都没干,自己还困得要死,所以早起之后的规划很重要。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早起魔法》,这本书将告诉我们早起的意义,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每天都无序和混乱、没精打采地起床,无所事事地打发时间。我们要做到早起有意义,而不是将早起变成行为show。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

参考资料:《康熙起居注》

《大清会典》

【END】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太极听闻孝庄留宿多尔衮,深夜回宫质问,结果第二天尸体被抬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收到孝庄皇太后,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的熟悉。由于孝庄皇太后,她的皮肤非常的好,通体浮白,跟杨贵妃很像,因此很多人都称孝庄太后为玉妃。大家从康熙王朝中也可以看得出,孝庄皇太后她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不管是心思还是谋略都胜过常人。刚开始时候他还只是一位皇太极的才人而已,后来因为帮皇太极劝降了洪承涛。使皇太极他

  • 童年缺失的康熙,把父爱给到每个儿子,他们都觉得父亲最看好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幼年登基,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平三藩、收台湾,把大清的江山治理得服服帖帖。 儿子们就算是不当皇帝,当一个逍遥王爷,后半辈子也能无忧无虑地度过了,为什么偏偏都想当皇帝呢? 其实“九子夺嫡”的发生,康熙还真赖不了别人。康熙不幸的童年康熙帝玄烨出生的时候,虽然是个皇子,但是作为父亲的顺治,并没有表现出多

  • 民国名家间相互起的绰号,您想象不到的逗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章太炎⊙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革命家、思想家,道德文章,堪称一代之雄。不过,章太炎的外表和言行,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首如飞蓬,衣衫褴褛,邋里邋遢,不拘小节,这模样当然不受欢迎。而他的个性与思想更是独树一帜,常常持论偏激,疯话连篇,见谁恶心,想骂就骂,从“狗屁皇帝”到“猫腻总统”,一个都不放过。章太炎自称有

  • 永陵旁住着一个奇特村庄,村民全是清朝皇室后人,不愿与外界通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靖永陵地宫探测,清朝最隐秘的村庄,永陵全景图

    这风俗习惯对于我们考究清朝的历史有着很深的价值,于是国家给予腰站村传统村的称号,说到这里,大家对“腰站村”的由来应该产生了好奇,接下来让我们掀开清朝历史的长卷,探寻“腰站村”的发展史。01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正是康熙执政,康熙的手下有个叫爱新觉罗.阿塔的,按着辈分来论康熙和他是叔侄关系,并且在朝

  • 民族英雄林则徐这样为云南育英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林则徐后人关系图,林则徐后来怎样了,林则徐是不是民族英雄

    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人,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与云贵总督。与云南渊源颇深的他曾两度来滇任职,云南也可说是林则徐的第二故乡。在云南任上,他着力化解民族矛盾、发展经济、关注民生、稳定边疆,政绩十分显著。特别是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对推进云南的文化教育功不可没。视人才培养

  • 民族英雄左宗棠:去世百年后,他的后人今何在?个个都是国家栋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单靠他一人之力,又怎么可能叫醒麻木不仁的清政府官员呢?直到去世的前一刻,左宗棠都无法释怀,留下了一句:“怀恨平生,不能瞑目”的遗言。1812年,左宗棠出生于湖南,自幼跟随父亲和祖父学习儒家思想,少年时期曾屡试不第,无奈之下只好前往岳麓书院修习,师从名儒贺熙陵。在岳麓书院求学期间,左宗棠发奋自强

  • 死亡谜:慈安太后16岁就成为皇后,执掌后宫几十年,慈禧敢谋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钟粹宫的气氛异常紧张,太医们多次进进出出,个个神色极其凝重,王公大臣等也迅速赶来,甚至惊动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钟粹宫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以至于惊动了朝野上下。原来,在三月初十早上,满清后宫最有权力的女人慈安太后突感身体不适,没多久病情便极速恶化,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 说起慈

  • 乾隆身边除了皇后,就她权势最大,48岁还艳压东宫,陪乾隆度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的后宫谁最得宠,乾隆最宠爱的两位公主,乾隆后宫最有心机的人

    清朝有一个著名的皇帝叫乾隆,在民间传说里,乾隆皇帝可是个偏偏少年郎,不仅玉树临风,而且一生风流潇洒,沾花惹草。不管民间怎么杜撰,史书里的乾隆,却只有三个皇后,而且乾隆的一生,都只跟第一位皇后孝贤纯皇后有着不解之缘,却对其他两位皇后没什么感情。如果梳理一下乾隆的情史,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乾隆上位

  • 大清铜币为何大部分收藏空间不高但是它们也是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大清时期是铜币是比较多的,一种就是机制币,另外一种就是方孔钱。机制币中就是两种版本一个是光绪元宝,另外一个就是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就是在钱币上面有光绪元宝这四个字,大清铜币也是一样的钱币上面有大清铜币四个字体,光绪元宝上面会直接写那个省份铸造的,而大清铜币的话就是在中间会有一个省份的简称,我们一般比较

  • 古代人的寿命只有30岁?不要轻信谣言,清朝是倒数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人平均寿命有多长,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为什么这么短,古代一般人的寿命是多少

    相比于现代,古代长寿的人是比较稀少。古代信息不发达,就算是官府的统筹信息有时候都良莠不齐。实际上古人想要统计精确的人口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技术、信息等都十分落后。虽然有基础的人口统计资料,但是想要做到精确的信息十分困难,所以,古人的寿命推断大多来自古墓里的墓志,或者史书上的人物志及一些古代历史书上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