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var1]
如此厉害的将军,既然战场无败绩,那又是怎么死的呢?
先来看看秦国当时的政治环境。
秦昭襄王十八岁就已继位,但却是其母宣太后在当权,外戚魏冉为宰相。
魏冉又为何许人也?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在秦武王23岁时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而当时属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襄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可见此人非常擅于玩弄政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
这一掌权,就是40余年。
[var1]
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天下,与秦国国君的勃勃雄心密不可分,而这种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心是流淌在每一位君主的血液里,与生俱来的,自然秦昭襄王也不列外,而此时,另一位人物出现了,那就是范雎。
范雎主张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在政见上与魏冉不一,在地位上又与魏冉存在竞争关系,那么排除异己就是必然的。
而白起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从一个普通的武官做到武安君,多亏了当年魏冉的保举,所以自然会感恩魏冉。
[var1]
从政治博弈上来看,范雎确实更胜魏冉一筹,就当时秦国的国情,也的确更适合远交近攻,加上昭王忍太后、魏冉势力已久,早就顾虑长此以往,有秦国者,非我嬴氏宗脉。
于是昭王置太后于深宫,不许其闻朝堂中事,收穰侯相印,令其归定陶,又逐华阳、泾阳、高陵三君于关外。
所以白起被刺死在征战路上,完全是死于嫉妒与竞争的政治博弈之手。
[var1]
在军事上,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作为一位军事家,白起是伟大的,其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秦始皇即位之后,念白起劳苦功高,把他的儿子白仲分封于太原,千年之后,白氏家族诞生了白居易。
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中追忆先祖白起,这样写道:“后非其罪,赐死于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