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一事:弱国无外交,弱国弱君更增屈辱,鲁昭公四朝晋君的故事

春秋一事:弱国无外交,弱国弱君更增屈辱,鲁昭公四朝晋君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16 更新时间:2024/1/20 23:41:42

[var1]

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与齐国同处于山东,所以今天的山东被称作齐鲁大地,而且鲁国化灿烂,诞生了圣人孔子,对山东的影响反而要比齐国还大,使得今天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但不可否认的是,鲁国的国力远逊于齐国,这在鲁国建国初期,周公就有所预见了,《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有周公的感慨"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国力不如人的鲁国虽然也打过好几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长勺之战,但毕竟实力不足,面对霸主总是战战兢兢,对齐国如此,对更加强大的晋国更是如此。

所谓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不强,强国自然也不会高看你,就算平等视之也是奢望,鲁国就经受到这样的待遇。但如果是国君来访,一般会以礼相待,可鲁昭公四次前去朝见晋国国君,都被晋国拒绝,这可不是待客之道,其中有什么缘由?

[var1]

鲁昭公是鲁襄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四任君主,前542年―前517年在位。此时正是春秋末期,孔子正从一个愤青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思想家。不过这个时期的鲁国很悲催,沦落为一个二流小国,并且夹处于齐、楚、晋等大国之中,成天挨打,不被人重视。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或多或多都会有权力下移的情况出现。国君的权力和土地被卿大夫所瓜分,卿大夫掌控国家大权,国君反而成了没权的傀儡,这其中,晋国、齐国和鲁国是卿大夫侵夺君权最为严重的国家。

从结果来看,最惨的是齐国,整个被田氏取代了,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唯有鲁国保持了国君。似乎是鲁国受影响最轻,事实上恰恰相反,就此时而言,鲁国国君的状况反而是最惨的。

[var1]

齐国这时期是由齐景公执政,田氏还在发展中,权力并没有大到压制国君的地步,反观鲁国,鲁国在鲁昭公的父亲鲁襄公时代,军政大权就已经被三桓掌握并瓜分了。到了鲁昭公时代,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更是牢牢掌控了鲁国,鲁昭公在国内的权力被三桓所瓜分,国君军政大权旁落。

在这种形势下,鲁昭公成了一个空有其名的国君,在国内不被百姓关心,在国外自然也不为人所重视,所以鲁昭公去晋国朝见,不被以礼相待也是正常现象,不过四次朝见,次数也多了点。

就鲁昭公的经历而言,他并不是什么深谋远虑的人物,不过身为国君,他同样对权力充满渴望。而晋国是当时的超级大国,也是各国的盟主,鲁昭公想要改变国内的形势,为自己重新掌控鲁国国政争取一点机会,自然就需要盟主的支持,他四次朝见晋国,其根本目的大概也在于此。

[var1]

可惜弱国无外交,更不用说是弱国里毫无实权的空头国君了。鲁昭公先后在前539年、前530年、前527年、前521年四次前去朝拜同为诸侯的晋国国君,第一次到达黄河时晋平公派人婉言谢绝;第二次还是到达黄河时晋平公派人辞谢;第三次国君换成晋昭公了,这次是见成了,可次年晋昭公去世,鲁昭公被晋国人留下来为晋昭公送葬;第四次是去朝见晋顷公,还是在黄河边上被人拒绝。

堂堂国君,颜面尽失,但鲁昭公显然不看重颜面,他更看重权力,可惜的是他后来剿除三桓不成,反而被三桓赶跑了。鲁昭公请求晋国送他回国,三桓就给晋国六卿送礼,六卿一致决定的事,晋国国君也无法改变,可怜鲁昭公就这么住在了晋国,直到去世。

[var1]

鲁昭公求助被拒跟他之前会面被拒都是一个道理,鲁国三桓掌权,晋国六卿主政,国君纯属吉祥物,拿出来摆摆而已,真有什么事,晋国六卿直接和鲁国三桓联系就好了,哪里需要跟国君商量。所以在春秋末期,卿大夫们成为国际外交中的主角,频频以臣子的身份主持会盟仪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五大武将排名:东汉名将关羽竟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秦琼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李密,又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最后与程咬金等加入李唐。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众之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病死。官至左武卫大将军、

  • 战国张仪官至丞相,但是在这件事上秦王却没有听他的,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仪为何回魏国当丞相,大秦帝国张仪精彩片段,陈轸张仪

    [var1]苏秦心里明白,张仪的才能并不在他之下,而如果他真的在这里为张仪找了一个职务,他的才能可能就被局限在这里了,所以他故意激怒一下张仪,想让他去秦国,在那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这也算是他的良苦用心了吧。当时秦孝公去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位的秦王是秦惠王,他虽然拒绝过苏秦的游说,但是,难得的是,

  • 他在刘备面前表现很随便,但却独怕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刘备的谋士简雍,简雍很早就跟随刘备,可以说是患难之交,刘备派简雍去益州时,见到刘璋,刘璋很喜欢简雍。后来,刘备攻取益州,派简雍劝说刘璋投降,刘璋就和简雍乘坐一辆车子出城投降了。简雍因此被刘备封为昭德将军。简雍因为和刘备是故交,又是最早追随刘备的谋士,因此,在刘备面前很随意,不拘小节。简雍就是和刘

  • 战神还是屠夫,名将白起“长平之战”一战坑杀45万人,灭了半个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战国名将白起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杀40万降兵

    [var1]时秦国经商鞅变法,举国奉军功爵制度,无论世族还是平民都只能杀敌立功才能升迁有望。作为名将之首,白起一生作战无数,且从来没有过败仗,以至封为武安君,取“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之意。但是威震天下,横扫六国,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不世之功的“战神”白起,却为何被后世冠以“杀神”、“屠夫”呢

  • 他是曹操的养子,文武兼备,若非去世的早,司马懿没机会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的记载之中,曹真年轻的时候,与自己同族的曹遵,还有同乡的朱赞一起投奔了曹操。但是后来,曹遵和朱赞都在他前面死了,曹真觉得他们两人的家人非常可怜。写了一封奏书,请求皇上把自己的封地,分给两个人的儿子。当时的皇帝曹睿,还对朝廷大臣说,你们看看我的叔叔曹真,他有这样的仁义之心,能够舍弃自己原有的权力

  •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没有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数百个国家这么乱,但许多国家能和谐度过几百年时间,其实战争不算激烈,更多时候大家是和平交流文化的,由于大家都是周天子下属的原因,就像是同朝为官一样,当时甚至还诞生了墨家这样兼爱非攻的流派,尽管墨家输了,但也侧面反应了当时国与国之间特殊的氛围,似敌是友,似友非敌。乱世春秋与少数民族[var1]当然了,

  • 比肩萧何,功追诸葛亮:邯郸市的这个县区就是以他命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萧何简介,汉中诸葛亮简介,三国哪个名将是邯郸的

    前文我们说到,赵武灵王经沙丘之乱被活活饿死。变乱过程中,另一位赵国重要政治人物也一道被害,他就是赵国的三朝重臣,肥义。 肥义影视形象 这位肥先生应该是属于肥国后裔。前文我们说到公元前530年,肥国被晋国所灭,肥国后裔很可能被迁移安置,他们以国为姓,接受华夏族文化培养。后来三家分晋,他们的居地纳入了赵

  • 战国末期赵国第一名将,独臂将军,战神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国末期名将李牧,如果李牧不死赵国会亡吗,赵国李牧军事能力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var1]战国四名将: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昨天偶读一篇关于战国名将传,拿了一本白起传,一本李牧传,想来白起名气更大些,先翻开白起传看了起来,不多久就再看不下去,大概是作者刻画的白起冷血形象太过逼真,亦或是长平一役成就了白起一世英名,却

  • 吕后干政、武周篡唐、慈禧垂帘,谁对历史的影响最大?应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死后吕后去哪了,吕后垂帘壁纸,武周篡唐

    评论一个统治者对历史所造成的影响,得看她统治期间做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下面来分析三位女强人在各自统治时期分别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影响?一、吕后(吕雉)吕后是刘邦的原配正妻,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后和皇太后,刘邦在世前,想把刘盈的太子之位给换掉,换成赵王刘如意,但未成功,就是因为吕雉在背后

  • 扁鹊从历史课本剔除,霍去病卫青不是民族英雄?历史课本你怎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扁鹊为啥被踢出历史教科书,大汉帝国卫青和霍去病

    [var1]但是在近些年有一些人对于曾经发生过得历史事实却想要抹除掉。曾经的那些民族英雄竟然因为某些编者的原因便要被踢出现在的史书。比如之前的扁鹊就因为事迹缺乏真实性,有待考证。被从现在的历史课本中剔除。而霍去病和卫青更是因为事迹带有侵略性,不适用于现在的民族团结要被某些人从课本中除名。这种拿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