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赵光义是光明正大的坐上了皇帝宝座,理应对自己兄长的皇后礼遇有加,事实却是,赵光义十分仇恨他的嫂子,也就是宋太祖孝章皇后。赵光义下手十分快,登基不久后,就将宋皇后赶出了东宫,夺走了宋皇后的政治特权,并将其软禁起来,严密监视宋皇后的日常起居,一出东宫就是12年,而且朝堂之中再无宋皇后的消息,直到公元995年,44岁的宋皇后病逝后,宋皇后才重归人们的视野。
先不提“养尊处优”的宋皇后为何在44岁时就病逝,直说宋皇后病逝后,赵光义在处理其后世时的种种不寻常,就值得人们深思。一国皇后死后,赵光义竟然则拒绝给嫂子成服,也不允许大臣们参加她的葬礼,本该和太祖合葬的宋皇后,不仅没能下葬皇陵,死后棺椁就放在已故燕国长公主(赵匡胤的妹妹)的家里,就连牌位也没能放入太庙。
从赵光义的种种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光义十分痛恨她的嫂子,在讲究死者为大的中国,赵光义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一定要用残酷的手段处理宋皇后的后事,不难想象,宋皇后生前恐怕过的也很艰难,要不然也不会早逝。大臣们都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只有一位大臣敢说出来,王禹偁对此上书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赵光义看了折子后,二话没说就将王禹偁贬官了。
赵光义和宋皇后之间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以致于,就算宋皇后死了,赵光义都不愿宽容她呢?能让赵光义如此上心的事,除了权力之外,再无他物。宋太祖赵匡胤死得本来就很奇怪,谁都不清楚开创了太祖长拳,精通武道的宋太祖为何会突然病逝,从斧声烛影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宋太祖死于非命,从结果论来看,谁得到了最大好处,谁就是最大的嫌疑人。赵光义在这中间必定担任了不光彩的角色,而宋皇后可能是唯一的知情人,或者说宋皇后发现了什么。
在太祖驾崩的那一晚,宋皇后是皇宫中地位最高的人,在这种危急时刻,宋皇后的抉择很可能就会影响下一任皇帝是谁。在宋皇后被册封为皇后之前,赵匡胤就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年仅十岁的赵德芳和已经成年的赵德昭,为了避嫌,宋皇后很少和赵德昭走动,却和赵德芳的关系很好,故此,太祖驾崩后,宋皇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赵德芳。这个时候,在太祖没有明确继承人的情况下,谁先控制了皇宫,只要运作得当,就等于拿到了皇位继承权。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深知其中厉害的宋皇后,在第一时间就派王继恩去找赵德芳,但这个王继恩出宫后却直奔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的府邸,根本没有通知赵德芳。当王继恩重回皇宫,宋皇后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德芳来耶?”,话音刚落,走出来的却是赵光义,这一下给宋皇后吓得不清,反应过来的宋皇后立马改换说辞,跪在地上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听后,说了句“共保富贵,无忧也。”才后事来看,此时赵光义心中估计只有“呵呵”二字。
太祖的猝死,以及日后太宗对其兄长骨肉的猜忌迫害和对嫂嫂的凉薄,不得不让我们猜测,赵光义对太祖的死要负责任。
参考资料:《续湘山野录》、《宋史太宗本纪》、《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