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藩王制度弊端很多,为何朱元璋仍然坚持使用?他的考虑可能很深远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为何朱元璋仍然坚持使用?他的考虑可能很深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592 更新时间:2024/2/11 14:05:09

第一:藩王制度保护不了嫡系一家,但可以保护朱氏一族

藩王制度的特点,就在于一家一姓之人带兵镇守四方!这就造成明朝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放眼天下,所有的领兵军阀都是朱家人!这对于朱元璋的嫡传一系绝非好事,因为这些藩王都是实力派人物,真要是造反,嫡系未必是对手。后来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就是这一情况的实证!以及后来的宁王朱宸濠之乱,都是如此。

但是,这对于朱氏一族来讲,却是一个多重保险的设置。如果藩王反抗嫡系继承人,不管最后是谁赢了,都能保证最终是朱家人坐天下!正如靖难之役后,帝系从朱标一族挪到了朱棣一族,但总也还是朱家人当皇帝,登基坐殿的还是朱元璋的子孙。事实上,明朝虽然也并非那么平静,但是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之前,确实很少有异姓之人造反作乱。这已经能很好地说明,朱元璋的藩王制度是正确的。

第二:相信儿子,总好过相信外姓人

明朝初年,其实天下远不像很多人看到的那样平静。其实,当时内忧的程度远远大于外患。作为淮西勋贵的首座,李善长虽然退居二线,但是却把胡惟庸顶到了前台。两个人联手,挤掉了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实力集团,在朝中几乎一家独大。可以说从洪武六年胡惟庸上台之后,朱元璋这个强势的皇帝已经有了被架空的危机感!

以朱元璋的能力,他不会想不到,朝廷中尚且如此,就不要说地方上了。事实上,当时的淮西勋贵已经在全国各地形成了权力网络和贪腐网络,完全有能力对抗朱元璋!洪武八年,胡惟庸甚至带着御医,干出了毒杀刘伯温的事情来。连御医都能控制,相当于已经把朱元璋的生死控制在了手里。朱元璋忍无可忍,才终于在洪武十三年掀起胡惟庸案,对淮西勋贵进行了残酷的打击。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为淮西派的陨落而结束。接下来的郭桓、空印两案,让朱元璋看清了手底下的官员都是一些什么玩意儿,简直除了贪腐之徒就是欺上瞒下的人!于是他痛下杀手,共杀了十万人才稳住了局面。试想从此以后,朱元璋还会不会信任这些异姓大臣呢?异姓人不可靠,但当时的统治手段又无法打倒全国的每个角落,那么就只能用藩王制度来折中一下。至少自己的儿子,再闹也还是自己的儿子。

第三:没有合适的替代制度

朱元璋虽然是成年之后才开始学习,但是对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事实上,藩王制度虽然多次导致变乱,但是不实行藩王制度的王朝,也没好到哪里去。最明显的是曹魏,那是刻意弱化宗族的典型。结果司马懿三千人起事,就一下子篡夺了曹魏江山;还有宋朝,既不相信藩王,也不相信大将,强干弱枝,结果就是边防如同漏勺,敌人想进来打一下就打一下,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还有元朝,采用行省制度控制地方,结果就造成每个行省都如同一个独立王国,最后政令不出大都,皇帝碰到事儿无人可用,只能跑路。

一桩桩一件件,都说明一个问题:天底下,就没有一个长治久安的地方治理制度!即使不使用藩王制度,其他的制度效果也不好。既然如此,还不如给子孙来点儿实惠,给朱氏宗族上个多重保险来的实际!

事实上,明朝的藩王制度,在经过朱元璋和朱棣两代帝王的调整后,已经可以避免历史上出现的一些弊端了。比如说,藩王在自己的藩国内是没有人事任免权的,任何官员都要中央指派;还比如说,如果没有皇帝特批,藩王手下的常备军也就是三四千人!这些都可以说明,朱元璋的藩王制度,是一个改良过的藩王制度,毒性已经小了很多。这样一来,江山也就能比较稳定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蔡伯俙三岁被赐予进士,宋仁宗登基后,为何永世不准他入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入仕的三种方式,驸马不能入仕从哪朝开始,一生不曾入仕的唐代诗人是

    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宋史·本纪·卷十二》这是《宋史》中关于宋仁宗的评价。 古代时就有许多神童,比如秦国时期的甘罗,三国时期的曹冲,唐朝时期的诗人李贺。他们均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惊艳了时光。当然也有如方仲永这样的神童,却因为后天不努力,而最终江郎才尽。 因此一个神童,要

  • 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对一大臣说:我答应过你父亲,给你留个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此案也是继“胡惟庸案”之后的第二大规模屠杀案件,此案共计诛杀1.5万人。然而,在这场蓝玉案中也牵扯出了朱同,朱同之父朱升曾为朱元璋献计谋划,功劳之高。为此,朱元璋许诺朱升的儿子一个全尸,谁也不曾想到,当初两人一诺,日后竟然成了真相。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太子朱标 这句诺

  • 老十四胤禵本来呼声最高,又获康熙大力栽培,为何败给胤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十四子胤禵结局,胤禛和胤禵关系怎么样,十四阿哥胤禵什么时候死

    胤禵则在争储的过程中一直很高调。起先他支持声望最高的八阿哥胤禩,甚至为了胤禩不惜与康熙对立。后来由于他年青有为,文武皆备,得到了康熙的青睐。不仅在康熙晚年出巡时随驾左右,还在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入侵西藏时,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十万清军前往平叛。胤禵这也是第一次率军出征。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

  • 清朝后妃收入有多少?太后年薪60万,皇后30万,最少的月薪700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皇后一年俸禄,清代皇后薪水,清朝后妃待遇排行

    事实上,这种认识并不符合历史。按照情理推测,也不难理解。富商大贾养小三可以一掷千金,那是因为他养的小三数量有限,当他的小三数以百计时,他还能够如此豪爽大方吗?况且,人也以稀为贵,当女人多了,男人就会产生厌倦感,即使有能力豪爽大方,也未必愿意。皇帝也是男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土豪,自然也是如此。皇帝

  • 雍正王朝中为何十三阿哥朝服颜色与众不同?导演你是在剧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非常经典的清宫剧,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之前火了好几年。不过在看剧的时候除了感叹皇帝儿子多以外。你还注意到了那些细节?那就是为何十三阿哥朝服的颜色与众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常规的分析一下。一、我想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都觉得朝服应该是和自身的地位有关系。除了皇帝和太子穿黄色的朝服,其余人大都是穿石

  • 侍卫跳河救太子,朱元璋:穿戴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奇皇帝朱元璋,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太子朱标跳河是哪一集

    想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家史,人人都不得不伸出大拇指称赞一句传奇。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食不果腹的乞讨僧人,到一路战无不胜,结束元朝统治的统帅,靠的绝对不是好运气。后世对于朱元璋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疑心太重,总担心自己的政权被推翻,所以总是不遗余力地打压朝臣;有的人说他爱民如子,因为自己出

  • 大清亡了之后,宫女们为什么都不愿意出宫,只因她们还能做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清灭亡后宫女去哪了,八国联军杀了多少宫女,慈禧太后吐痰让宫女拿啥接的

    大家经常可以从电视中看到,有些宫女想尽办法要逃出皇宫,结果基本都是被抓了回来,严重的人直接被处死;或者是有些宫女用尽所有的方法要吸引皇帝的注意,特别得到临幸,从此飞黄腾达。所以说,很多人都认为,宫女要么想要逃出宫得到自由,找一个好男人度过余生;要么就是得到皇帝的宠爱,从那以后成为皇帝身边的女人,掌管

  • 腐儒瞎指挥导致灭夏计划大败,沈括退出政坛反成为天才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沈括怎么死的,沈括经历,沈括身世有多厉害

    徐禧的迂腐表现,战败是必然的徐禧是宋神宗器重的一名文官,“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一贯特色,众将对其非常敬畏。当然,敬畏的其实是皇权。其实,徐禧学文学得已经很迂腐了。迂腐表现一:西夏兵杀到,前锋还没来得及列好阵,拒绝趁机冲杀。当时,高永能(大将高永亨的兄长,那时已经年近七旬)就建议:趁此机会攻击他定能大胜

  • 康熙王朝:擒拿鳌拜在即,康熙不安,孝庄告诉他不怕,咱们有王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第二次就是康熙王朝里第一次剧情高潮部分,那就是擒拿鳌拜。皇帝年少,鳌拜专权已久。康熙既然想要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那么鳌拜就是一个不得不拔出的刺。康熙也和孝庄说,我不要做汉献帝,也不要做刘阿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皇帝。康熙来奉先殿也是为了告诉孝庄,告诉列祖列宗,要除贼护国。康熙在说完这些后想要孝庄

  • 凉国公蓝玉为何必须死?只因他干了一件朱元璋都不敢干的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皇帝猜忌功臣的事情时有发生,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武将,更是为君王所忌惮。然而遭到皇帝猜忌的武将,基本上要么是真有谋反之心,要么就是自恃功高盖主,骄横不知检点之辈,很不辛,蓝玉就属于后者。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大破蒙古兵马之时,朱元璋对他的军事才能就十分赞赏,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