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侍卫跳河救太子,朱元璋:穿戴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斩了

侍卫跳河救太子,朱元璋:穿戴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斩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435 更新时间:2024/1/7 15:15:39

想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家史,人人都不得不伸出大拇指称赞一句传奇。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食不果腹的乞讨僧人,到一路战无不胜,结束元朝统治的统帅,靠的绝对不是好运气。

后世对于朱元璋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疑心太重,总担心自己的政权被推翻,所以总是不遗余力地打压朝臣;有的人说他爱民如子,因为自己出生贫寒,所以更能明白普通老百姓的需求。不论哪种说法,我们都不能否认朱元璋身为一国之君的谋略和远见卓识。

他的深谋远虑,就体现在了他统治之下的明朝上。历史上的明朝,据说从不靠送女眷和亲去换取和平,从不割地赔款,从不纳贡于他人,是朱元璋的英明和骜造就了明朝的辉煌和气节。

这位皇帝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聪慧,据说有一次太子朱标落水,侍卫们都前去救援,匆匆赶来的朱元璋见到儿子无恙后却说了这样一句话:穿戴整齐的侍卫纷纷奖赏升官,脱衣服救人的侍卫则通通压下去斩首。这又是为何呢?

太子朱标为何落水

朱元璋虽然是威严无比,传说中暴虐的皇帝,但他也是一个拥有家庭的普通人。朱元璋对于发妻马皇后和太子朱标还是十分顾及柔情的。

朱标出生于公元1355年,那时朱元璋四处征战,明朝还没有建立,据说朱标刚刚出生不久,朱元璋便攻下了僵持已久的南京,朱元璋认为这是儿子带给他的幸运,也因此对朱标寄予厚望。

朱元璋本人出生贫寒,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令他十分看重读书人。朱标还没有到读书的年纪,朱元璋便急着为他寻找良师,为他蒙。在一番打听暗访之后,朱元璋找到了宋濂

提起宋濂这个人,大家有不由得想起了他的著作《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幼时便是家喻户晓的神童,长大以后更是才学兼优,他所在的元朝末期政治黑暗,看到民间疾苦和官吏的不作为,宋濂空有一身才华,却也不愿做官。直至明朝建立,经人引荐,宋濂才来到南京,进入太子府,成为了一朝太傅,负责教太子朱标四书五经和为人处事的道理。

在他的谆谆教诲下,朱标性格温和淳朴,极其富有才华。宋濂在担任太傅时,还参与了史书的编纂,可谓是十分有地位,当时天下的读书人都以宋濂为榜样,学习他对待老师毕恭毕敬的态度,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朱标对于这位老师也十分看重,自己虽然是太子,却对宋濂以礼相待,丝毫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无礼粗鲁。两人相伴十余年,最终却因为宋濂的年老体弱,不得不告老还乡而分别。

回到家乡的宋濂没过几年就摊上了大事。他的孙子与当时轰动一时的胡惟庸案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朱元璋一怒之下,也将宋濂纳入了斩首的名单。

朱标听了这个消息,怎么能坐的住呢

自己的父亲要杀自己的老师,自己怎么能坐视不理?为此朱标曾多次找朱元璋求情,希望他可以放老师一条生路。可朱元璋一直秉持的观念是,对于官吏要使用严酷的刑法震慑他们,才能以儆效尤,以绝后患。朱标却性格淳厚善良,认为应该废除有些残酷的刑法。父子两人因此闹得十分不愉快。

终于,两人起了争执,朱元璋一怒之下便对朱标说:等你做了皇帝再赦免他吧!朱标即使听了这话,也不愿放弃营救自己的老师。

离开朱元璋的宫殿后,朱标竟然径直朝护城河走去,趁众人不注意,一下子跳了进去。想以死相逼来救自己的老师。但这也吓坏了他身边的侍卫太监。众人一阵手忙脚乱,有的喊人,有的跳进去救人。终于将朱标救了上来。

朱元璋在听闻此事后也十分惊讶,匆匆赶来,在看到儿子只是受了惊吓,其他并无大碍后,朱元璋终于妥协了,选择赦免宋濂的死罪,转而将他流放。

朱元璋为何要将脱衣服的侍卫斩首呢

在解决了儿子忧虑的事情后,朱元璋终于松了一口气。在环顾四周时,他又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跟在儿子身边的侍卫大都浑身湿漉漉,看样子是刚从水中营救太子上来。可朱元璋仔细一看,又发现了这些侍卫的不同:有些侍卫衣着整齐,从头到脚都在滴水,看起来狼狈不堪。有的侍卫竟然光着身子,光着脚。

经过一番思量,朱元璋下了这样一个命令:衣着整齐的侍卫一律嘉奖,升官奖励钱财;对于那些脱掉衣服的侍卫则通通拖下去,一律斩首。这个命令一出,大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朱元璋这是干什么呢?

但仔细一想,就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看到太子落水,有的侍卫不加思考便跳进了护城河去营救,所以他们才衣着整齐,而那些脱掉衣服的侍卫,看到太子落水,竟然选择先去脱衣服,再跳入水中,这让朱元璋如何不生气?

万一自己的太子在这些侍卫脱衣服的间隙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办?

一向对朱标视若珍宝的朱元璋怎么能忍受儿子有一点闪失。在古代帝王心中,天下众人都要尽心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其次才是他们自己的生命安全。

结语

朱元璋虽然身为一代帝王,有着号令天下的权力和地位,可究其根本,他也是一个担心儿子的父亲。

担心儿子的成长并没有错,关心儿子是否受到威胁也没有错,可仅仅因为有些侍卫脱衣服浪费了营救太子的时间就杀了他们未免过于残忍,况且朱标也被安然无恙地救了上来。人人都是父母的掌中宝,都是父母无时无刻不惦念的孩子,朱元璋这样草草将他们斩杀,未免过于残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大清亡了之后,宫女们为什么都不愿意出宫,只因她们还能做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清灭亡后宫女去哪了,八国联军杀了多少宫女,慈禧太后吐痰让宫女拿啥接的

    大家经常可以从电视中看到,有些宫女想尽办法要逃出皇宫,结果基本都是被抓了回来,严重的人直接被处死;或者是有些宫女用尽所有的方法要吸引皇帝的注意,特别得到临幸,从此飞黄腾达。所以说,很多人都认为,宫女要么想要逃出宫得到自由,找一个好男人度过余生;要么就是得到皇帝的宠爱,从那以后成为皇帝身边的女人,掌管

  • 腐儒瞎指挥导致灭夏计划大败,沈括退出政坛反成为天才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沈括怎么死的,沈括经历,沈括身世有多厉害

    徐禧的迂腐表现,战败是必然的徐禧是宋神宗器重的一名文官,“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一贯特色,众将对其非常敬畏。当然,敬畏的其实是皇权。其实,徐禧学文学得已经很迂腐了。迂腐表现一:西夏兵杀到,前锋还没来得及列好阵,拒绝趁机冲杀。当时,高永能(大将高永亨的兄长,那时已经年近七旬)就建议:趁此机会攻击他定能大胜

  • 康熙王朝:擒拿鳌拜在即,康熙不安,孝庄告诉他不怕,咱们有王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第二次就是康熙王朝里第一次剧情高潮部分,那就是擒拿鳌拜。皇帝年少,鳌拜专权已久。康熙既然想要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那么鳌拜就是一个不得不拔出的刺。康熙也和孝庄说,我不要做汉献帝,也不要做刘阿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皇帝。康熙来奉先殿也是为了告诉孝庄,告诉列祖列宗,要除贼护国。康熙在说完这些后想要孝庄

  • 凉国公蓝玉为何必须死?只因他干了一件朱元璋都不敢干的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皇帝猜忌功臣的事情时有发生,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武将,更是为君王所忌惮。然而遭到皇帝猜忌的武将,基本上要么是真有谋反之心,要么就是自恃功高盖主,骄横不知检点之辈,很不辛,蓝玉就属于后者。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大破蒙古兵马之时,朱元璋对他的军事才能就十分赞赏,封其

  • 洪秀全娶了2000多个老婆,竟是这么用的,说出来你可能都不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洪秀全老婆名单,洪秀全有多少妻子,洪秀全晚年多少个老婆

    洪秀全,出生在贫困家庭中,那时候希望考上状元,就是能光宗耀祖,他就非常的认真读书,但是他可能不是读书的这块料,或者说他的运气不是很好,他连续考了三次都没有考上,在最后一次还是失败以后,他就生了一场大病,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变了。3次都没有考上状元,并不能说明他没有其他的优势,洪秀全还是相当聪明的。他在领

  • 小贩跪求慈禧:皇帝赖账500两,可否结了?慈禧得知他干了啥,差点气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禧从搜刮钱财到疯狂敛财的手段,慈禧的墓穴被八国联军盗走了吗,慈禧被老汉带走的宝物

    要说这同治帝,真是个倒霉的熊孩子。6岁前,他住在圆明园,偶尔去热河行宫。这2处地方,宫禁并不森严,更惊喜的是,墙外几步远就是闹市。娃娃嘛,嘴馋、爱热闹,还懒得走路,慈禧心疼宝贝儿子,就命太监抱着他,出宫遛弯。说是遛弯,说白了,就是吃喝玩乐,逍遥似神仙。可6岁那年,好日子嘎然而止,老爸咸丰帝崩了!慈禧

  • 明朝水师名将,打败缅甸又血战日军,牺牲后朝鲜国王都穿孝服哀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军队涌现出很多英勇抗战的民族英雄,除了李如松、陈璘等著名将领,还有一位将领的事迹值得重视,他就是曾经参加过明缅战争的水师将领邓子龙。邓子龙的一生有三个重要的事情,早期的学习、明缅战争和抗日援朝。上图_ 邓子龙(1528年—1598年,一说1531年—1598年)第一,邓子龙戎马一生,战功卓著的背

  • 如果民国剧中的军装男神们同时来娶你,你最想选择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军装婚纱照,民国军装男神混剪,民国军人爱情

    提到军装男神怎么能没有我们张大佛爷,所到之处自带碾压气场!从此民国军阀文里的男主都有了脸!有钱有权有势有颜值!谁能不爱呢?!二、张显宗谁还在心疼岳绮罗的牙疼,心酸这个世界上没那么多两情相悦的人,更多的是像我这样的人“张显宗”可奈何啊!用情专一好男人!三、顾玄武可可爱爱,大大咧咧,屁事没有,重感情,讲

  • 苏辙的一篇雄文,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文人误国,不输武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苏辙的一生经历,苏辙诗词全集,苏辙渑池怀旧全文

    他杯酒释兵权,收回了兵权,并为了确保将领不能拥兵自重,开创了“兵无常将,将无常帅”的局面,将权分离,这导致了宋朝军事实力的衰弱。武人在战场上输多胜少,而文人误起国来也不遑多让。一门三苏的佳话流传至今,苏辙和父亲、哥哥在文学上有着高深的造诣,但是他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一门三苏 苏洵是很

  • 乾隆刚死,一老头颤巍巍出现在朝堂,和珅仰天长叹:死期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说过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和珅倒台了,嘉庆皇帝就能吃饱了。说的是清朝大贪官和珅的事情,说起和珅,大家肯定是对他十分的了解,是清朝有名的贪官。但是下场却是那么的凄凉悲惨。乾隆皇帝驾崩没多久,儿子嘉庆继任成为清朝的新一位皇帝,这个嘉庆帝上任后没干别的,搞了一件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