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蔡伯俙三岁被赐予进士,宋仁宗登基后,为何永世不准他入仕?

蔡伯俙三岁被赐予进士,宋仁宗登基后,为何永世不准他入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43 更新时间:2024/1/27 2:50:54

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宋史·本纪·卷十二》

这是《宋史》中关于宋仁宗的评价。

古代时就有许多神童,比如秦国时期的甘罗,三国时期的曹冲,唐朝时期的诗人李贺。他们均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惊艳了时光。当然也有如方仲永这样的神童,却因为后天不努力,而最终江郎才尽。

因此一个神童,要想真正封将拜相,就一定要坚持努力下去。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所谓的神童,他们后天荒废学业,最终虚度了一生。而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北宋神童,虽然没有封将拜相,但是靠着自己的努力,终成一代大师。

此人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蔡伯

俙,蔡伯俙,福建南隅人,出生在北宋真宗时期。蔡伯俙,从幼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天分。他一岁就能读书,两岁就会咏诗,当地人全都啧啧称奇。

蔡父看到儿子的天分,花费巨资,给儿子请来当时的大儒,作为他的老师。而一年的学习过程中,蔡伯

俙读遍四书五经,当地十几岁的孩子,还没有他有才识。

蔡伯俙如此博学多识,很快名声传遍整个北宋,引起了宋真宗的注意。宋真宗泰山封禅后,当时天下臣民还是多有非议,认为他不够格,去往泰山封赏。宋真宗去往泰山封禅,确实有点牵强,因此他刻意找一些所谓“神迹”,证明自己当皇帝很有贡献。

蔡伯俙三岁就能吟诗作对,自然引起了宋真宗的注意,同样被看作“神迹”。公元1016年,宋真宗专门组织童子科考试,选拔天下“神童”。而仅仅三岁的蔡伯

俙参加了考试,当着宋真宗的面作诗一首,宋真宗同样感到惊奇,称赞道:

“七闽山水多灵秀,三岁奇童出盛时。”

宋真宗大喜过望,赐予蔡伯

俙同进士出身,让他当太子赵祯的伴读。太子的伴读,不仅有蔡伯

俙,还有另一位神童晏殊。晏殊同样参加了童子科考试,只是比蔡伯

俙早一点,也是太子赵祯的伴读,在记载中: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在太子赵祯年纪还小时,赵祯喜欢蔡伯俙,因为他会帮助自己抄写功课,帮他隐瞒出去玩的事情。而晏殊刚正不可,事事都会禀报老师,太子赵祯对他很厌恶。有一次宋真宗来到太子宫中中,赵祯年纪小,门槛太高,迈不过去。

这时,蔡伯俙俯下身来,让太子赵祯踩着自己,迈过门槛。宋真宗一看,感觉蔡

伯俙这个孩子好,以后必然是太子的股肱之臣。公元1022年,宋真宗病逝,太子赵祯登基为帝,史称“宋仁宗”。

宋仁宗登基后,以前备受宠爱的蔡伯

俙,没有得到官职。宋仁宗亲自下达命令:“蔡

伯俙一生不得进入仕途,否则处以极刑。”蔡伯俙不明白宋仁宗的意思,当晚跑到宫中,询问宋仁宗:“陛下,臣有何罪?为何陛下要如此处罚臣?”

宋仁宗回答蔡伯俙:“以前我宠信你,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分辨是非。如今我已经是一国之君,哪里还能留一个谄媚之臣,在自己的身边呢?”蔡伯俙明白了宋仁宗的意思,从此一生未入仕,悉心编撰文学作品,同样青史留名。

宋仁宗没有重用蔡伯

俙,却重用了晏殊,晏殊也没有辜负宋仁宗的器重。在宋仁宗刚刚登基时,刘太后按照宋真宗遗命,辅佐宋仁宗。而奸臣丁谓、曹利用等人想要巴结刘太后,提出让宋仁宗不要同群臣见面,一个月在初一和十五上朝两次即可。

面对丁谓、曹利用的进言,晏殊予以驳斥,他说:

“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晏殊的意思,是让刘太后在宋仁宗旁边,垂帘听政。而不是让宋仁宗居住在深宫中,不得同百官见面,不然皇帝将失去了自己的皇权。刘太后贤明,认为晏殊的提议合理,最终采取了垂帘听政的方式。

晏殊的刚正不阿,从小宋仁宗就领教过,现在他明白忠臣,是会直言劝谏君主的,晏殊因此得到了重用。纵观宋仁宗一朝,出了许多北宋名相,即使臣子间有争斗,也多是为国为民,政见不同而已。

宋仁宗的一生,对得起“仁”字,他在北宋王朝内部实行仁政。面对如包拯等能吏,即使包拯因为一些事情,堵他的门,也不怪罪。包拯甚至把吐沫星子弄到宋仁宗的脸上,宋仁宗也只是尴尬的笑笑,从来不予以加罪。

更多文章

  • 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对一大臣说:我答应过你父亲,给你留个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此案也是继“胡惟庸案”之后的第二大规模屠杀案件,此案共计诛杀1.5万人。然而,在这场蓝玉案中也牵扯出了朱同,朱同之父朱升曾为朱元璋献计谋划,功劳之高。为此,朱元璋许诺朱升的儿子一个全尸,谁也不曾想到,当初两人一诺,日后竟然成了真相。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太子朱标 这句诺

  • 老十四胤禵本来呼声最高,又获康熙大力栽培,为何败给胤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十四子胤禵结局,胤禛和胤禵关系怎么样,十四阿哥胤禵什么时候死

    胤禵则在争储的过程中一直很高调。起先他支持声望最高的八阿哥胤禩,甚至为了胤禩不惜与康熙对立。后来由于他年青有为,文武皆备,得到了康熙的青睐。不仅在康熙晚年出巡时随驾左右,还在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入侵西藏时,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十万清军前往平叛。胤禵这也是第一次率军出征。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

  • 清朝后妃收入有多少?太后年薪60万,皇后30万,最少的月薪700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皇后一年俸禄,清代皇后薪水,清朝后妃待遇排行

    事实上,这种认识并不符合历史。按照情理推测,也不难理解。富商大贾养小三可以一掷千金,那是因为他养的小三数量有限,当他的小三数以百计时,他还能够如此豪爽大方吗?况且,人也以稀为贵,当女人多了,男人就会产生厌倦感,即使有能力豪爽大方,也未必愿意。皇帝也是男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土豪,自然也是如此。皇帝

  • 雍正王朝中为何十三阿哥朝服颜色与众不同?导演你是在剧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非常经典的清宫剧,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之前火了好几年。不过在看剧的时候除了感叹皇帝儿子多以外。你还注意到了那些细节?那就是为何十三阿哥朝服的颜色与众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常规的分析一下。一、我想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都觉得朝服应该是和自身的地位有关系。除了皇帝和太子穿黄色的朝服,其余人大都是穿石

  • 侍卫跳河救太子,朱元璋:穿戴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奇皇帝朱元璋,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太子朱标跳河是哪一集

    想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家史,人人都不得不伸出大拇指称赞一句传奇。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食不果腹的乞讨僧人,到一路战无不胜,结束元朝统治的统帅,靠的绝对不是好运气。后世对于朱元璋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疑心太重,总担心自己的政权被推翻,所以总是不遗余力地打压朝臣;有的人说他爱民如子,因为自己出

  • 大清亡了之后,宫女们为什么都不愿意出宫,只因她们还能做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清灭亡后宫女去哪了,八国联军杀了多少宫女,慈禧太后吐痰让宫女拿啥接的

    大家经常可以从电视中看到,有些宫女想尽办法要逃出皇宫,结果基本都是被抓了回来,严重的人直接被处死;或者是有些宫女用尽所有的方法要吸引皇帝的注意,特别得到临幸,从此飞黄腾达。所以说,很多人都认为,宫女要么想要逃出宫得到自由,找一个好男人度过余生;要么就是得到皇帝的宠爱,从那以后成为皇帝身边的女人,掌管

  • 腐儒瞎指挥导致灭夏计划大败,沈括退出政坛反成为天才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沈括怎么死的,沈括经历,沈括身世有多厉害

    徐禧的迂腐表现,战败是必然的徐禧是宋神宗器重的一名文官,“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一贯特色,众将对其非常敬畏。当然,敬畏的其实是皇权。其实,徐禧学文学得已经很迂腐了。迂腐表现一:西夏兵杀到,前锋还没来得及列好阵,拒绝趁机冲杀。当时,高永能(大将高永亨的兄长,那时已经年近七旬)就建议:趁此机会攻击他定能大胜

  • 康熙王朝:擒拿鳌拜在即,康熙不安,孝庄告诉他不怕,咱们有王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第二次就是康熙王朝里第一次剧情高潮部分,那就是擒拿鳌拜。皇帝年少,鳌拜专权已久。康熙既然想要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那么鳌拜就是一个不得不拔出的刺。康熙也和孝庄说,我不要做汉献帝,也不要做刘阿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皇帝。康熙来奉先殿也是为了告诉孝庄,告诉列祖列宗,要除贼护国。康熙在说完这些后想要孝庄

  • 凉国公蓝玉为何必须死?只因他干了一件朱元璋都不敢干的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皇帝猜忌功臣的事情时有发生,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武将,更是为君王所忌惮。然而遭到皇帝猜忌的武将,基本上要么是真有谋反之心,要么就是自恃功高盖主,骄横不知检点之辈,很不辛,蓝玉就属于后者。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大破蒙古兵马之时,朱元璋对他的军事才能就十分赞赏,封其

  • 洪秀全娶了2000多个老婆,竟是这么用的,说出来你可能都不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洪秀全老婆名单,洪秀全有多少妻子,洪秀全晚年多少个老婆

    洪秀全,出生在贫困家庭中,那时候希望考上状元,就是能光宗耀祖,他就非常的认真读书,但是他可能不是读书的这块料,或者说他的运气不是很好,他连续考了三次都没有考上,在最后一次还是失败以后,他就生了一场大病,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变了。3次都没有考上状元,并不能说明他没有其他的优势,洪秀全还是相当聪明的。他在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