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至死没有自立为帝,为何背上了曹贼的骂名,毁于儿子之手

曹操至死没有自立为帝,为何背上了曹贼的骂名,毁于儿子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136 更新时间:2024/1/23 11:07:07

第一阶段:黄巾起义。(曹操在这个阶段还是忠于汉室的,很卖力的讨伐黄巾) 第二阶段:讨伐董卓。(曹操在这个阶段也很忠于汉室,拟诏讨贼可以看出) 第三阶段:群雄割据。(曹操此时在不断地讨伐战争,后来发展与袁绍抗衡,野心终于开始膨胀) 第四阶段:官渡之战。(曹操在这个战役中击败袁绍,北方统一,开始有了称王的想法。) 第五阶段:赤壁之战。 (曹操现在最大的敌人就是刘备和孙权。刘备实力很弱,但是孙权和刘备形成孙刘联军,以3万人之势抵抗曹操二十万大军,此时曹操的这场战役胜利,就统一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他的忠心此时已经在数百场割据战争中烟消云散) 第六阶段:攻取汉中。(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只得退守北方,而刘备和孙权趁机发展实力,尤其是刘备势力膨胀很大,已经取得蜀川。曹操趁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之际攻占张鲁地区,但没有听从刘晔的意见,放弃了攻占蜀的念头,这也放弃了消灭刘备的最好时机,而他此时已经没有对皇上而且对良心的忠心了) 最后阶段:晚年称王。(皇帝已经无法做些什么了,连衣带诏这样的计划也无法实行了。刘备称汉中王。孙权更是表面依从,内心不从。曹操更是进出宫殿如无人之境,且杀害伏后,逼迫献帝迎娶自己的女儿。) 曹操的一生从忠臣到了奸雄的阶段,是因为讨伐战争的频繁,让他认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做一个忠臣了,于是慢慢成为一代奸雄,慢慢忠心也削弱了。

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知道他的野心了,后来更是加封自己为异姓王,但他毕竟将汉室保存了数十年而未灭亡。否则以汉室当时的情况,若非曹操站在汉献帝身旁,只怕汉室早就不存在了。

在曹操刺董失败之后,一路逃命陈留寻找自己的父亲,在逃亡过程中,曹操刺董的事迹已传遍四海之内,因当时董卓弄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力抵抗,终有一人做出此英雄事迹,虽败犹荣,天下豪杰更是仰慕佩服。逃到陈留之后,曹操就揭竿起义,天下豪杰慕名而来,而曹操却有贤主明君之能,麾下更是人才济济,武将有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张辽等将,文将有荀彧,郭嘉,程昱,司马懿等人,有这些忠义之人一心辅佐,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以神速般崛起,可谓声势滔天。而当时的大汉名存实亡,奸臣当朝,汉献帝刘协也并非昏庸无能,苦于无人辅佐,当朝大臣人人但求自保,又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把弄,又是战火逃亡,汉献帝早已成惊弓之鸟,各路诸侯均无视此天子存在,不灭,也不助,唯有曹操看透当中玄机,前往护驾,并以一碗肉汤深得皇上之心。当时的汉献帝对曹操也无戒心,甚至以为曹操是忠良之士,等曹操的人进入朝堂以后,曹操便巩固自己在朝廷的势力,以至于皇帝无力去反驳曹操的任何一个决定,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对于曹操不称帝的原因,有很多人做过猜测,有人说曹操根本没有称帝的野心,说曹操心如止水,对称帝并不感兴趣。其实,这种猜测的可信性并不高。

曹操南征北战,特别是官渡之战,让曹操坐拥大半个天下,四世三公的袁绍都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战胜袁绍后,手握百万雄师,其良田土地更是数不胜数,追溯历史,多少人仅仅获得一点土地就称帝了,所以有些人猜想曹操只想当南征北战的将军,而不想称帝的说法,可信度绝对值得质疑。

可是他为什么没有称帝呢?

1、孙权劝曹操称帝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

孙权认为曹操如果真的称帝,拥汉派将会强烈反对,曹操因此陷入困境,减轻对吴国的威胁。因此,孙权阳奉阴违,曹操看穿了孙权的意图,不肯轻易上当。

2、担心会给政敌和拥汉派一个舆论上的借口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曹操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利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陷入被动。纵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多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为保自己晚年的声誉名节

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不如坚持把戏演下去好。

4、实权比虚名更重要

更重要的是,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5、年纪大了,将不久于人世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曹操已是65岁的老头,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这也可能是他不愿意称帝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不称帝对他也有好处,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处。留下献帝,他就能打着天子的旗号,在都许之后不久就就轻而易举地收复了豫州,使关中诸将望风而降;他则利用献帝之名,实现和平的征服,让大小诸侯掩耳盗铃,“名正言顺”地代表献帝。刘琮投降、张昭一派劝孙权投降,也是为了以此做挡箭牌。

曹操的话有合乎情理之处,“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不就说他要做好准备后才称帝吗?且不说称帝,献帝封他十万人口不就是想让他辞去兵权、官职,他已经看穿了,并表示拒绝,甚至放弃封地。他是用行动暗示群臣,他是永远不会放弃兵权,就意味着身后让儿子继承自己的权势,解决代汉问题。曹操真正要告诉群臣的,是他自己不称帝,但不会放弃手中大权,这种格局不但要自己做,自己的子孙也要继承下去。如果真如此发展下去,以后东汉的政治格局就是日本幕府时代的翻版了——皇帝是傀儡,一切朝政大事皆由将军们操办,将军是当权者,但将军永远不会废掉皇帝自己取而代之。

从他两个儿子的名字里,也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志向。要知道曹操的两个嫡子,后来的魏文帝曹丕与其弟曹彰都是曹操十分重视的子嗣。而曹丕字子恒,而曹彰则字子文,这两个人的字和在一起就是“恒文”了。也就是说,曹操将自己的抱负都融入到自己儿子的名字之中。而这两个字所代表的两个诸侯,一个齐桓公,一个晋文公,这两人不仅是当时诸侯之中的霸主,更是一直以尊王攘夷为己任。而且在春秋乱世之中,即便他们的实力再强,最终也没有登基称帝,至死都是大周的臣子。

曹操的志向也是与齐桓公和晋文公一般,以尊王攘夷为己任,虽说最后成为异姓王,但至死都没有废汉室而自立为帝。更何况他在世之时,对待汉献帝也十分敬重,并没有像董卓等人那般视汉室于无物。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面对从乃父手中接管下来的国家,深感完成乃父复兴国力和实现统一之遗志,将是他人生今后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汉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早在董卓之乱后就已开始紊乱。曹操迁汉献帝至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政令皆出于曹氏。在皇权的拥有上来说,汉献帝已经成为一个傀儡。曹操虽然戎马战争四方,但以臣子的身份征周旋在各个割据势力之中。延康元年(220年)十一月,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二月十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 辛未,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以河内郡山阳邑(今山东菏泽巨野县)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只可惜曹操最终也没有挽回汉室,而他的儿子曹丕又取代汉室,建立魏国,因此让曹操背上了曹贼这个骂名,让人感慨。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甲骨文表明,黄帝和我们想的有点不一样,其历史或被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国语·晋语四》《史记》上说,黄帝住在姬水之畔,故而以姬为姓。据顾颉刚先生考证,姬字最早出现在距今3300余年的甲骨文中。但史书上说,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这里面相差了一千多年。于是有专家指出,也许3300多年前的确有个非常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但肯定不叫黄帝。另外,还有一点也很蹊跷。按东汉

  • 曹操爱人妻?看戴教授讲评,一本漫画历史书,让孩子喜欢上古文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戴教授在课堂上讲曹操,说起这位枭雄的风流韵事正眉飞色舞。突然,有个女同学提问:“曹操爱抢人妻,难道少女不香吗?”面对女同学刁钻的提问,戴教授坏笑着做了解读,结果引来男同学一致的钦佩,连声赞道:“还是老师内行!”说起这位戴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教古代文学,不仅在学校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网络上更是鼎鼎大

  • 重写夏朝历史:以全新的角度完整阐释中国第一个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一,夏朝和虞夏后氏和有虞氏均为越族的一个父系氏族部落(关于夏人为越族的论证在下文中),有虞氏著名的首领为舜,妫姓,名字为重华,舜是其谥号,因为其政绩突出,被列为“五帝”之一。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孟子所说的东夷并不是山东半岛的莱夷,而是位于江淮地区的淮夷。有虞氏的活

  • 最“贱”的盗贼将军 比吕布还要反复无常 最后叛唐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十大反贼武将排行,历史最有名的十大贼王,唐朝叛将安守忠简介

    他就是大唐彭国公—王君廓。王君廓,并州石艾人,虽然从小出生贫寒,但为人却品行不良,经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史载:“见鬻缯者,以笱囊其头,不可脱,乃夺缯去,而主不辨也”,王君廓靠着这种坑蒙拐骗的手段,或偷或盗了不少财物,同时,也因为他不端正的品行,被当地的百姓深深厌恶。隋朝大业年间,长白山王薄率先拉

  • 纣王为什么敢叫板女娲,亵渎女娲,纣王的前世到底有多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女娲和纣王前世是啥关系,纣王穿越成纣王儿子,纣王背后有什么力量

    在《封神榜》中,商朝的灭亡皆因纣王被妲己的美色诱惑,还曾经作诗亵渎女娲娘娘。诗本无错,错在作诗人,倘若纣王拥有与女娲平等的地位,也许能成为一段佳话,但显然不可能了。纣王作完诗后,丞相商容看出不妥,禀奏纣王:女娲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老臣亲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今陛下作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姜维北伐,是否是穷兵黩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姜维北伐时间线一伐(238):姜维奉蒋琬之令率领偏师袭扰魏国陇右诸郡,在南安与魏军僵持不下。二伐(243?):此次北伐具体时间不详,但是依据公元243年,蒋琬以“偏师入羌,郭淮破走”的理由向朝廷推举姜维为凉州刺史可以推断姜维曾经在陇西地区击败郭淮。三伐(247):魏国境内的羌族发动起义,姜维乘机出兵

  • 封神演义最悲惨的人!功劳仅次于姜子牙,灭商后连个封国都没捞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封神演义中的十大名将,封神演义中最无耻圣人排行榜,封神演义商朝五大猛将

    这个人就是散宜生,在姜子牙来到西岐之前,他就是西岐的文官之首,与他相对的就是西岐第一大将南宫适!在小说《封神演义》中,散宜生有两大功劳,第一就是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囚禁之后,就是他想出了主意,广求天下美女和珍宝,向纣王的宠臣费仲和尤浑游说,最终救出了姬昌,第二就是在姜子牙在外征战的时候,散宜生留守后方辅

  • 曹操的义子兼姑爷,史上著名娘娘腔美男,最后为何被司马懿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司马懿第一次见面,曹操最小儿子简历,新三国曹操司马懿对话

    中国历史的朝代变化,也是伴随着人们的审美的变化的,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欣赏的不是具有阳刚之气的男子,而是像女性一般阴柔的男子。他们像女人那样梳妆打扮,涂粉抹妆,而在三国时期,却有这么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阴柔的美男,还非常地自恋,他就是何晏。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之所以曹操会收他作养子还是因为何晏的母亲

  • 封神里的女娲是上古正神,为何纣王却不知道?也不知道她的功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文:小刘侃封神纣王七年春季的二月份,北海袁福通率领七十二路诸侯反商,太师闻仲带领大军去平叛。等到了三月十四日这天,首相商容给纣王上奏折说:明日乃是三月十五,是女娲娘娘的诞辰,陛下该前往进香。纣王听了这句话,不屑地说道:“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于是,商容说道: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

  • 周瑜在历史上的影响,周瑜早死便无三国,周瑜不死亦无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羽扇纶巾风流倜傥的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的形象是羽扇纶巾。但是在历史上,真正在赤壁之战中指挥作战的周瑜,才是羽扇纶巾的形象。在苏东坡的词句中就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词句中写不尽周瑜的一时风流。在历史上,周瑜不但军事能力出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