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经多次入侵中原的匈奴,为何后来没了记载,他们去哪里了

曾经多次入侵中原的匈奴,为何后来没了记载,他们去哪里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61 更新时间:2024/1/16 12:54:59

但似乎到了隋唐之后,就很少看到他们的记载。这是怎么回事呢?匈奴人最后去了哪里?

《史记》里就有匈奴的记载,司马认为匈奴可追溯到夏朝,穿着打扮、生活习俗与中原相反,“披发左衽,逐水草而居”。

他们在战国时期就有很多想法,老是来摩擦中原各诸侯国。

等到秦朝时,大将蒙恬把匈奴从肥沃的河套地区硬给打了出去。但很快秦二世而亡,此消彼长之下,匈奴的实力又逐渐回到巅峰。

▲河套地区景观

甚至在汉初之时,“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差点让匈奴给包了饺子。今天去大同博物馆,馆内背景独白还循环讲着这段历史,着实有点不给老刘面子。

但等到汉武帝的时候,大汉朝纯爷们儿体质上身,卫青霍去病这帮战神们,封狼居胥,仿佛自带GPS一般,把匈奴打得差点被包圆。

▲白登之围

整个汉朝,匈奴都没太敢往中原靠,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还分成了南北两个匈奴。“独汉以强亡”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到三国争霸赛阶段,大佬曹操就是刚: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进拜时,曹操认为他应该再读个MBA,就把单于给扣了,让他在中原接受汉文化的洗礼。然后让右贤王去卑监理南匈奴。

▲曹魏关系图

这还不过瘾,曹操还把南匈奴一分为五,也让其彻底没了与中原对抗的实力。南匈奴也逐渐与中原各族通婚聚居,融合在各族之中。

在基因组研究中,今天的一小部分汉人还有匈奴的基因,这里就有曹操的功劳。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石牌

北匈奴的日子也不好过,在战乱中西迁,大体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迁到了康居国,后被嚈哒所灭,血统逐渐融合。大美女杨玉环最爱的“胡旋舞”,就来自于这里。康居国存在的几百年时间,历史记载很少,不过留下的只言片语,也能看出祖先匈奴的影子:康居国曾经割下古波斯王居鲁士的头颅!

第二部分北匈奴人西迁至中亚、东欧等地,给欧亚大陆西半边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多米诺效应,也逐步血统融合。今天一部分欧洲人就有匈奴人的基因。

袁腾飞老师曾在课堂上说,今天的匈牙利就是这一部分匈奴人的后代。但通过基因分析,这一可能性很小,匈牙利应该是欧洲匈人的后代,并非匈奴人。

▲从常染色体来看,现代匈牙利人更接近其他欧洲人

不过,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曾表示他认为自己的民族是匈奴人的后代,尽管没有明确的史料佐证,但他还是相信自己体内流淌着东方人的血脉。

也正是因为欧尔班的这一言论,把“匈牙利是匈奴人后裔”的说法,又推上了新闻。

▲欧尔班

还有第三部分匈奴人,人数不多,留在了鄂尔浑河流域。但这一部分实力较弱,后来被鲜卑所灭。

于是北匈奴人与鲜卑人的血统又开始融合,他们的后代被称为铁弗人。

铁弗人曾有过辉煌,在河套地区建立夏国,史称“胡夏”。

但十几年后就被北魏所灭,北魏后来就是一脉相承政权更迭:北周、隋、唐,可以看成同一拔人,铁弗人也逐步融合其中。

但历史还没完,原本已经融合中的南匈奴,又出现在历史的岔路。

三国笑到最后司马家,建立了晋朝,但治理得不怎么样。贾后乱政,导致“八王之乱”,拉开了中原地区大混战的序幕。

当时的南匈奴成为中原王朝抵御北匈奴的第一防线,南匈奴为表忠心,首领们纷纷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晋朝当人质。

//i1.go2yd.com/image.php?url=0UNE255jBu

其中有一位“质子”叫刘渊,后来的他在并州召集了很多匈奴人,起兵称汉王,又称帝,建立了汉国,曾一度占领中原北部大部分地区。

但匈奴人政权内部矛盾不断,互相残杀后,实力大减,政权也屡次更迭,直到后来分崩离析,剩余的匈奴人血统也逐渐融入到各地。关于他们的记载也就逐渐消失了。

以上。本文由原创作者翰林冷知识(翰林编修馆)所写,特此声明。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施跟了吴王夫差十七年,范蠡怎么还要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范蠡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鸱夷子皮、陶朱翁都是他的化名。[var1]两个人可以说是郎才女貌,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可惜由于政治原因却相识不能相恋,相爱不能相守,在分离十七年后才重新团聚,泛舟西湖,浪迹天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范蠡等了“女间谍”西施这么久呢?公元前494年,即越

  • 收到孙策即将偷袭许昌的消息后,曹操为什么不回防许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不是不想防范孙策,而是兵力不够。当面要对决的是比自己强大得多袁绍,主力必须集中在北线进行决战,根本不能退缩,退则满盘皆输。剩下的一丁点儿兵力,还要防守广大的后方,再要抽出兵力来回防孙策,兵力很是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孙策刚刚吞并了许多新地盘,还没有来得及彻底消化,有许多内部矛盾尚未得到解决。孙策如

  • 还原一个真实的孟尝君,名誉比道德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虽然孟尝君名满天下,但是其实他的故事大多都集中在他门客的机智上。也就是说,他除了在礼遇下士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之外,自己往往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怎么样,有时候还是显得很心胸狭窄,冷酷自私的。所以

  • 如果战神亚历山大翻越帕米尔高原,他能战胜千古一帝秦始皇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亚历山大遇到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灭掉哪三个文明古国,亚历山大vs秦始皇模拟

    乍看上去,这问题似乎不合逻辑。亚历山大大帝死于公元前323年,秦始皇则在公元前259年才出生。这两位独角兽,是绝不会在人间相会的。但换个角度说,亚历山大帝国和秦帝国,前后间隔不过一百年,且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算是同一时代,具有相当的可比性。二者是当时东西方世界中,最强大的两个帝国

  • 荆轲刺秦:荆轲为何被列入四大刺客?大无畏的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肢解而死。[var1]以上便是有关于荆轲此人一生的故事的大概内容。为什么四大刺客里

  • 张郃三十余回合不敌赵云,为何却能力敌张飞五十回合?有两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张飞张郃谁厉害,张飞战张郃动画版,正史张飞打败过张郃吗

    真实情况应该不是这样:五虎上将武力相互之间其实相差不大,赵云和张飞即使有差也很微小,不至于以张郃为参照的话居然有近二十回合的差距,那为何张郃前后交战判若两人呢?这是有原因的,和张郃有关,也和当时不同的战场形势有关,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张郃此人,能力出众武力也高,要不然也不会位列五子良将之一,也

  • 此战全歼二十四万敌军,是魏韩的“长平之战”,白起因此一战成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伊阙之战公元前294年,秦将白起和向寿分别攻取了韩国的新城和武始,节节败退的韩国只得向魏国救助。魏王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就派大将公孙喜率十六万大军支援韩国,加上韩国大将暴鸢原有的八万大军,魏、韩联军总共有二十四万之众,而此时秦军才不过十二万!联军一度气势汹汹,第二年(公元前293年),两

  • 大将韩信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武将风度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军在垓下决战中胜利,项羽自加乌江。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终于结束。在垓下之战刚结束,精明狡诈的刘邦首先想到的便是抑制诸侯王,特别是齐王韩信的威势,以免对自己的统治形成威胁。得到项羽的死讯之后,刘邦立刻驰人韩信的军营中,在韩信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收回韩信的兵权。接着

  • 堪比商鞅的张居正,强行让明朝续命60年,死后却惨遭抄家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不过上苍还是眷顾明朝的,给年幼的万历皇帝送来了张居正。张居正,湖北江陵人,23岁金榜题名,43岁进入内阁,48岁替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张居正刚从政时正值嘉靖年间,此时的内阁在严嵩父子手里,严嵩父子把持朝政,残骸忠良,废弛边事。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百姓怨声载道。而张居正则冷眼旁观,清楚

  • 如果曹操不抢关羽女人,他会得到关羽吗?答案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怎么可能是曹操的对手呢,即使自身武力值高,也抵不过十万人的车轮战吧。关羽见吕布不敌,迟早要败,便对曹操提了一个不情之请,他说:“曹公,待到下邳城破后,你能不能...会不会...可不可以...把秦宜禄之妻杜夫人赐给我?”曹操当场便同意,说:“依关将军所言。”日子又过了几天,眼看吕布越来越不行,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