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战神亚历山大翻越帕米尔高原,他能战胜千古一帝秦始皇吗?

如果战神亚历山大翻越帕米尔高原,他能战胜千古一帝秦始皇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89 更新时间:2024/1/17 4:48:22

乍看上去,这问题似乎不合逻辑。亚历山大大帝死于公元前323年,秦始皇则在公元前259年才出生。这两位独角兽,是绝不会在人间相会的。但换个角度说,亚历山大帝国和秦帝国,前后间隔不过一百年,且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算是同一时代,具有相当的可比性。

二者是当时东西方世界中,最强大的两个帝国,都是文化落后,但军事超强;都处于各自区域的文明边缘地带,又都在各自区域内,征服了当时已知的所有文明世界,实现统一;都在统治技术上有所创新,但也都昙花一现,绚烂过后很快分崩离析……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只比较军事实力,亚历山大帝国和秦帝国,哪家更强,谁更能打呢?可以这么说,秦军一定打不过亚历山大兵团,但最终,亚历山大兵团必败!听着莫名其妙,前后矛盾是吗?

上篇

说秦军打不过,只因为亚历山大麾下的马其顿方阵,在当时的技术和装备条件下,是绝对的天下无敌!

所谓马其顿方阵,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步兵队列,而是一套多兵种联合作战,复杂精妙的协作系统:

在正面,是密集排列的重装步兵,戴头盔、挂胸铠,小腿包裹胫甲,能盖住膝盖和脚踝,青铜圆盾斜挎在脖子上,既防护自身左侧,也保护旁边队友的身体右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防守固若金汤。

士兵双手紧握著名的马其顿长矛。它以硬木做杆,金属做枪头,最长可达6—7米。大概与现代奥运会上,撑竿跳的跳杆长度相仿。交战时,前排弯腰半蹲、长矛平举,后排依次把长矛搭在前排的肩上。一旦前排有人倒下,后排迅速跟进,填补缺口。这样层层叠叠,始终保持4至6排士兵的矛头对准前方,组成一道枪尖的墙壁。

方阵前方,配备散兵横队,手持标枪、弓箭、投石器等武器,作为第一波远程打击力量,同时也可以掩护长矛方阵,免受敌方的远程打击。这有点像二战时,美军在冲锋前,先要向敌方阵地密集开炮,做一轮火力覆盖。近战时,等长矛方阵把敌人压倒冲散,散兵队再跟进杀伤。

方阵两翼,配备骑兵军团,可保护己方侧面,更重要的是,攻击驱赶敌军,把对方压迫在中路,直接面对方阵杀伤力最强的正面。

方阵的侧翼和后方,是轻装长矛兵方队,装备轻简,机动性更强,起到保护、策应的作用。

打个比方来说,这套协作系统,就像一只挥着翅膀的刺猬,碾压一切,势不可挡。凭借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在高加美拉战役击溃了几十万的波斯精锐,海达斯佩斯河会战打败了印度国王波拉斯的战象军团,横扫两大文明古国。

接下来,就只剩下威震中原的秦军了,又该如何抵挡呢?正面肯定挡不住。不错,秦军号称“虎狼之师”,但是面对马其顿方阵,是老虎啃刺猬,无从下口。除非,能快速突破两翼,绕道攻击方阵薄弱的侧面和后方,但是这种机动性和冲击力,只有通过骑兵来实现。然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没有马镫!

秦军没有马镫!!

马镫是中国人发明的,时间不早于西汉,秦朝没有马镫!!!

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骑士只能用双腿加持,不可能出现后世那种全身披挂还稳坐泰山的重装骑兵,没有艰苦的训练,在马上甚至连挥刀都做不来,冲击力实在有限。

事实上,中原王朝尽管在赵武灵王那会儿就胡服骑射了,但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更像一个技术兵种,不是一支可以左右战局的关键力量。至少,到汉朝初年,汉高祖平定英布的叛乱时,主力部队还是用战车,刘邦也正是在战车上被弓箭射伤胸部的。

所以说,两翼突破、中路包抄的骑兵战术,唐太宗可以打,成吉思汗可以打,秦军就打不出来。对阵马其顿方阵,还是敌不过,无解!

下篇

既然秦军打不过,为什么又说亚历山大必败呢?很简单,因为头脑。

说两个段子。

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帝国,在格拉尼卡斯河战役之前,波斯军队忌惮亚历山大的兵锋,有人提议,坚壁清野,把部队转移,粮草全部销毁,放火焚烧庄稼和城市,不让对手在此立足。但是,波斯将领阿西提斯却说,决不允许自己人的房子有哪怕一间被烧毁,否决了提议。最终,波斯人堂堂正正的与亚历山大正面交锋,惨败。

类似的,在高加美拉战役的前夜,鉴于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亚历山大手下的将领提议,趁黑夜发动偷袭,这样胜算会更大一些。亚历山大毫不犹豫的否决了这个想法,他表示,自己不屑于获取这种“偷窃的胜利”。第二天,战况惨烈,亚历山大侥幸险胜。

至此,无论是阿西提斯还是亚历山大,都不能不让我们想起一个人——宋襄公。没错,亚历山大不就是一个肌肉更发达的宋襄公吗!

在当时的西方世界,这种“仁义道德”式的对战,是一种普遍规律,很像我们的春秋时期。

可惜的是,亚历山大虽然比秦始皇早生一百年,但是他也比著名的孙子晚生了两百年,他的思想,早已落后中原王朝一个时代。

孙子是谁?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大声疾呼“兵者,诡道也”的人!《孙子兵法》撕开了仁义道德的遮羞布,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东方列国立时面目全非,而且越演越烈,再也回不去了:

秦国谎称会盟,把楚怀王骗到咸阳,就此扣押;齐国“围魏救赵”、“增兵减灶”,把魏国诓进包围圈,一网打尽;燕国诈称献督亢地图,却“图穷匕首现”,是来杀人的;越国向吴国俯首称臣还吃大便,暗地里就来离间计、美人计,步步惊心……

此时再回看宋襄公,自然的,也就变作了蠢猪一样的存在。

至于亚历山大,甚至还不如宋襄公,上述的这些奇谋计略,他也许连皮毛都没见识过。他的世界,是连特洛伊木马这种拙劣的骗局,都能记入史诗千古传唱的世界。

假使亚历山大邂逅秦帝国,那绝对是一场以兵者诡道对阵仁义道德的不对称战争!即使实力再强,能有丝毫的胜算吗?我们想象不出,他会被什么样的计策所击败,我们只知道,亚历山大必败!

结语

当然,今天来说这些,也许既是幸、也是不幸。我们的民族似乎过于的早熟,这固然造就了文明的领先,但也显得过于心机深厚,渐渐变得,更热衷于琢磨火攻而不是研究火器,更倾向于褒扬“小诸葛”而不是“猛张飞”,更钟意于奇谋计略而不喜欢“结硬寨、打呆仗”。

齐文刀,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荆轲为何被列入四大刺客?大无畏的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肢解而死。[var1]以上便是有关于荆轲此人一生的故事的大概内容。为什么四大刺客里

  • 张郃三十余回合不敌赵云,为何却能力敌张飞五十回合?有两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张飞张郃谁厉害,张飞战张郃动画版,正史张飞打败过张郃吗

    真实情况应该不是这样:五虎上将武力相互之间其实相差不大,赵云和张飞即使有差也很微小,不至于以张郃为参照的话居然有近二十回合的差距,那为何张郃前后交战判若两人呢?这是有原因的,和张郃有关,也和当时不同的战场形势有关,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张郃此人,能力出众武力也高,要不然也不会位列五子良将之一,也

  • 此战全歼二十四万敌军,是魏韩的“长平之战”,白起因此一战成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伊阙之战公元前294年,秦将白起和向寿分别攻取了韩国的新城和武始,节节败退的韩国只得向魏国救助。魏王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就派大将公孙喜率十六万大军支援韩国,加上韩国大将暴鸢原有的八万大军,魏、韩联军总共有二十四万之众,而此时秦军才不过十二万!联军一度气势汹汹,第二年(公元前293年),两

  • 大将韩信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武将风度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军在垓下决战中胜利,项羽自加乌江。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终于结束。在垓下之战刚结束,精明狡诈的刘邦首先想到的便是抑制诸侯王,特别是齐王韩信的威势,以免对自己的统治形成威胁。得到项羽的死讯之后,刘邦立刻驰人韩信的军营中,在韩信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收回韩信的兵权。接着

  • 堪比商鞅的张居正,强行让明朝续命60年,死后却惨遭抄家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不过上苍还是眷顾明朝的,给年幼的万历皇帝送来了张居正。张居正,湖北江陵人,23岁金榜题名,43岁进入内阁,48岁替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张居正刚从政时正值嘉靖年间,此时的内阁在严嵩父子手里,严嵩父子把持朝政,残骸忠良,废弛边事。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百姓怨声载道。而张居正则冷眼旁观,清楚

  • 如果曹操不抢关羽女人,他会得到关羽吗?答案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怎么可能是曹操的对手呢,即使自身武力值高,也抵不过十万人的车轮战吧。关羽见吕布不敌,迟早要败,便对曹操提了一个不情之请,他说:“曹公,待到下邳城破后,你能不能...会不会...可不可以...把秦宜禄之妻杜夫人赐给我?”曹操当场便同意,说:“依关将军所言。”日子又过了几天,眼看吕布越来越不行,关羽

  • 如若长平之战赵国未败,秦国未赢,此后六国齐心抗秦,历史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平赵国,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不灭赵国,赵国长平后为啥恢复元气快

    [var1]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撕咬不下,当时赵国主将廉颇,只守不出,秦难以战胜。而赵国国王自视甚高,听信谗言认为赵国军力甚强,廉颇久守不攻是有私心。这时有意思的事就开始,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长平之战的两位主人公:赵括和白起。赵括此人,乃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熟读兵书,但丝毫没有实战经验,不懂得

  • 只有了解三国的人才能看懂的几个笑话,你能看懂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七调侃三国合集,评价三国段子,广东饭局讲三国笑话

    1:曹操向贾诩询问立嗣的事情,贾诩不说话,曹操问贾诩为什么不说话,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情。”曹操想了想袁绍和刘表的事情——二人都因立幼不立长而引发了后嗣的斗争。然后曹操想到了自己的长子曹昂,把贾诩杀了。大家都知道宛城之战,曹昂和典韦全部战死,就是贾诩出的注意。2:话说徐晃买了一本《水浒传》正

  • 如果荆轲刺秦成功,那么秦还能统一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至今,还有很多人都在猜想,假如荆轲成功的话,秦灭六国的历史进程会不会改写呢?电影中《荆轲刺秦王》里有一段经典台词。燕国太子丹扬言哪怕玉石俱焚也要阻止秦始皇发兵灭六国。秦始皇却说:“杀了我,灭六国也会有人做的。”[var1]这段虽然是导演虚构的,但很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的没错, 其实就算没了秦始皇,

  • 假如秦始皇找到时空节点,活到公元7445年,中国的历史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的十大预言,秦始皇为什么会有预言,如果秦始皇得到了世界地图和火药

    灭六国,一统华夏,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衡同量;对内修灵渠,沟通水系,筑长城,构建军事屏障;对外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以席卷天下之势,建帝王万世之业。威武我始皇帝,怎奈崩于沙丘,万世之业二世而亡。始皇之功一言蔽之:一柄太阿统华夏嬴政微赢。读书时每次看到秦始皇相关的内容时,我总在想,如果始皇不崩于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