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尔衮下剃发令,孔子62代孙说:圣人后裔可否蓄发?多尔衮:该杀

多尔衮下剃发令,孔子62代孙说:圣人后裔可否蓄发?多尔衮:该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936 更新时间:2024/2/12 0:40:32

满清在努尔哈赤入关之后,经过皇太极顺治帝时期的治理,天下太平。但是有一个问题迟迟无法解决,那就是满汉之间的矛盾。一个在当时被汉人看做蛮夷之族的满族用武力统治了比它文化经济水平高的多的汉族,这引起了众多汉族的内心的不满。面对这种情况,以武力统一中原满清朝的统治者,也想妄图在文化上战胜汉族。“剃发易服”的制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实行。

[var1]

早在进关之前,满清的军队对汉人的投降者就进行“削发留辫”,用此来测试投降者的忠心。努尔哈赤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他不久就因年迈加上多年旧疾而去世。皇太极建立大清时期由于政权还不稳定,实施此项制度时,因为此项制度涉及到汉人的尊严,所以受到很多汉人的反抗,甚至有人为此建立起义军来对抗满清政权,于是此项政策实施的并不严格。

[var1]

在皇太极去世之后羸弱的顺治帝登上皇位,叔父多尔衮做摄政王,真正的执掌政权的是多尔衮,征战沙场多年的多尔衮对汉人实行铁血的“留发不留头”的“削发易服”政策。

[var1]

此时,孔子的第子六十二代孙,出生于1593年的孔闻謤已经51岁了。曾经在明朝做官的他,在自己的父母去世之痛后,又经过战乱。在清军入关后又在清王朝做了一个小官,守着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产业继续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悠哉,愁哉?

[var1]

或许是为了自己能留名万世?毕竟明朝的言官都有这个爱好。或许是为了民族尊严?现在是哪种已经不可考。有一点是确定的,他上书多尔衮,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儒学大家的一篇文章妄图感动说服铁血的多尔衮。他是这么说的“臣家宗子衍圣公已遵令薙发。。。典礼之宗,章甫缝掖(儒者冠服),三千年未之有改。。。。应否蓄发以复本等衣冠。。。”。

[var1]

他用自古以来的服装头饰为理由说他想遵守多尔衮的制度,但是几千年没变的服饰一旦改变关系到对祖宗的不敬,清王朝真尊孔应该留几千年未变的服饰衣冠。

他以为会感动说动多尔衮,但是多尔衮一想孔子的后人如果都能剃发,谁还敢不听我的?多尔衮便以顺治帝的名义下旨说:剃发的制度严格,违反者绝不姑息,孔闻謤的这种做法已经和孔子的“中庸之道”相背离,对于这种离经叛道,不忠于朝廷的人本应以杀头罪处理,但念及他是先贤的后代,就不以杀头罪论处,但是他忤逆朝廷,削去他的官职,再也不让他做官。不久,孔闻謤就在家中贫困,疾病,急火攻心中去世。

[var1]

这或许就是文人和当权者对抗的后果,几千年来也没改变“谁有权利谁就掌握话语权”的真理。而在多尔衮的铁血政策下,汉族人民斗争历经37年之久,最终结果是满族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史料出自《清史稿》、《清世祖实录》、《皇明四朝成仁录·卷四·西宁死事传》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杨贵妃究竟魂归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种说法是杨贵妃自杀于马嵬驿,此种说法是正史的记载。不仅正史这样记载,一些诗词歌赋、稗官野史和戏剧传奇也认可和采用这种说法。如白居易脍炙人口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洪升的《长生殿》等。尤其是白朴的《梧桐雨》,详尽描写了玄宗和贵妃的爱情以及贵妃自缢的起因过程,平乱之后玄宗只能在梦中与贵妃相见

  • 大秦横扫天下,为何偏偏不灭掉巴掌大的卫国?这背后有何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为什么不灭卫国,全盛时期的大秦有多强,卫国历史

    在历史的记载中,关东六国,最后一个被灭的是齐国,齐国的灭亡,也代表着大秦灭国战争的结束,自周以来的所有地域,又被秦统治了,且统治的力度和广度,大大超过周。//i1.go2yd.com/image.php?url=0TyQy2xOD0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历史冷知识,那就是齐国并不是秦灭掉的最后一个诸侯国

  • 有人说唐朝是胡人所建,真是这样吗?看完本文你就有答案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既然那些奇葩扯到血统上去了,那我就先讲一下李唐的血统: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他爷爷李虎(汉人)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后来李虎娶安定梁氏(汉人)为妻,梁氏也是,生儿子李昞(汉人),也就是李渊的老爸。李昞后娶独孤信四女(后追封为元贞皇后)为妻,独孤氏是鲜卑化匈奴人,独孤信的父亲库者是匈奴人,母亲费连氏是鲜卑人

  • 玄武门之变:创造出了大唐盛世,却也为日后武周代李唐扫清了障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以太子和齐王造反为由,带兵接管了皇宫的卫戍。李渊了解事情经过后,无奈只好命秦王监国,没过多久就传位给秦王,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后,虚心纳谏,四海升平,创造了大唐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但杀了太子和齐王,还杀了太子的五个儿子和齐王的五个儿子以求绝后患;李世民在位期间为

  • 楚国为何只有楚庄王时期称霸过中原?尊王”的本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啥楚国敢称楚庄王,六位尊王的来历,楚国国君为什么与周天子一样称王

    到了春秋时代前期,楚国实力继续壮大,逐步成为威胁中原列国的南方大国,辽阔的疆域已经占据天下近半,但彼时的荆楚大地荆棘遍地,富庶程度远不如中原诸国,尤其是先后会盟诸侯、称霸天下的齐国、晋国。[var1]尊王攘夷,是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标榜的自身的旗帜,“尊王”的本质即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攘夷”则是对诸

  • 史学家要为隋炀帝平反,杨广其实不是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原因就在于杨坚生了个倒霉儿子杨广,影视剧中的杨广简直暴虐荒淫无度,弑父、淫母、杀兄,光是这几条在崇尚礼仪孝道的古代来说,杨广基本条条件件都不为世人所容忍。阴险、狡诈、暴虐、歹毒,淫乱等一系列不好的名词都可以形容杨广,隋炀帝杨广简直在挑战人类的道德底线。然而如今就有一批史学家开始为杨广平反了,因为对于

  • 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变法变革?楚国为什么会变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吴起变法,变法者吴起,此人是战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缺点是好色,后来来到了楚国,帮助楚悼王变法,变法触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被楚国贵族追杀,后来由于被伤害楚国国君的尸体被诛灭三族,在楚肃王上台后,有对吴起尸体进行车裂,最终楚国变法失败秦国商鞅变法,变法者卫鞅(公孙鞅)

  • 隋唐演义四猛之一,隋文帝专门为其画像,跟随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来护儿年少之时就有建功立业的想法,随着隋文帝建立隋朝,于是来护儿便投入隋军的军营,一到隋军阵营之后,来护儿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并数次立功并被隋文帝封为大都督,在抗击陈朝大将曾永的时候,来护儿大胜曾永,又在平定陈朝中立下汗马功劳。随着江南的高智慧起兵,于是隋文帝派杨素和来护儿去讨伐,而此时的高智慧大

  • 扁鹊为何被课本删除?专家:你看看他的病人是谁,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医学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华佗一个是扁鹊,作为神医的代表,两人也留下了无数著名典故,比如扁鹊就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被韩非子记载在《喻老》中,后面更被教育工作者改编为课文,成为无数小学生的必修课文。故事说神医扁鹊有一天见到了蔡桓公,于是对他说:您有病啊,不过病在皮肤纹理之间

  • 唐代,宋代,都出了一个没有头还能活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则笔记。清河崔广宗者,开元中为蓟县令。犯法,张守珪致之极刑。广宗被枭首,而形体不死。家人舁归。每饥,即画地作饥字,家人遂屑食于颈孔中,饱即书止字。家人等有过犯,书令决之。如是三四岁,世情不替。更生一男。于一日书地云:“后日当死,宜备凶具。”如其言也。这个笔记,最早出自《广古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