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唐朝的就占了4位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唐朝的就占了4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490 更新时间:2024/1/6 1:02:06

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一前645)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成功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商鞅

商鞅(约前390一前338)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商鞅本是魏国之臣,可惜不受重用,后来他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便投奔于秦国,辅佐秦孝公变法。商鞅先后两次(公元前356和前350年)进行了改革,具体措施包括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特权,国家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在法律上公开允许土地买卖等。经过这些改革,秦国的国力逐渐雄厚,并为最终吞并六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由于商鞅的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特权,再加上刑罚过严,秦孝公死后,商鞅被继位的秦惠王车裂而死。

李斯

李斯(前280一一前208),战国时期楚国人。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秦相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取得吕的信任后,当上了秦王的近侍。李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给秦王上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大下一统”,秦王嬴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命其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公元前237年,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宾客,李斯写了《谏逐客书》一文,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客卿辅秦之功,力陈逐客之失,劝秦王为成就统一大业,不能讲国别,分地域,要广集人才。秦王看了《谏逐客书》深受感动,立即取消了逐客令。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任命李斯为宰相。秦朝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如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焚书坑儒,进行思想控制等都是出自李斯的建议。

萧何

萧何(?—前193年),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沛县人。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在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得力后方,不断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关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魏征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河北巨鹿人。

魏征本来是李世民之兄李建成的慕僚,玄武门兵变后,李世民爱才如命,不计前嫌将魏征收为己用。魏征在历史上以善于进諫著称。他性格直爽,从不委曲求全,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据记载,魏征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条,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的作用。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杜如晦

社如晦(585一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唐武德元年(618年),杜如晦被李世民招为秦王府属官。杜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杜如晦做宰相时,正值唐朝新建不久,他与房玄岭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杜如晦长于断,房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房玄龄

房玄龄(579一648),齐州临淄(今济南章丘相公庄人),是唐朝的开国宰相。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贞观年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社稷之功”。贞观年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管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即法规敕令)的修订,又曾与魏征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房玄龄去世后,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迁。

狄仁杰

狄仁杰(630一700),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太原南郊区)人,备受武则天器重的宰相。

狄仁杰为官正直,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狄仁杰以善干断案著称,他在武则天统冶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错、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开始担任各地方父母官。他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深感社会的贫困和改革的必要。宋神宗继位后,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

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指定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由于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均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郁而终。

张居正

张居正(1525一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郊区)人,明嘉靖中叶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万历元年(1573年)神宗即位,为内阁首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最负盛名的改革家。

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上,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中心是解决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腐败之风;军事上,他用戚继光镇蓟(jì)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镇辽东(今辽宁辽阳),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二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经济上清查土地、改革赋税、实行“一条鞭法”。

张居正荣凳首辅之位后,理政十年,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明朝重新焕发出青春。

(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变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所以无须对明无宰相而纠结。)

篇幅所限,不在此列的其他名丞贤相,还各位看官请于评论中补充。

更多文章

  • 皇上下旨赐死宠爱一生的杨贵妃,看看当时各媒体是如何发表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唐朝朝廷官媒《旧唐书。杨贵妃传》,唐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洛阳,继而潼关失守,唐玄宗率众逃出长安。随从护卫的禁军将士本就对祸国殃民的奸相杨国忠不满,又加上将领放纵,便在马嵬驿哗变,诛杀了国贼杨国忠。之后,禁军将领陈玄礼等认为“贼本尚在”,逼迫唐玄宗杀掉杨贵妃以除后患。唐玄宗迫于

  • 两次被流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屈原”苦水向东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屈原是屈瑕(楚武王熊通之子)的子孙,和楚怀王是同姓,是楚国王室的后裔。屈原如其名,是真的“屈”。从被楚怀王捧在手心到被抛弃,前后被流放两次,他和楚怀王熊槐,本是世人看好的“黄金拍档”,可谁也没想到,楚怀王对屈原,说不要就不要了。[var1]图片来自网络外交口才了得的屈原,突然失去楚怀王的宠爱,他也想

  • 中华民族遭遇的最黑暗时期:五胡乱华影响三百年 汉族受尽屈辱磨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开始时间:成汉政权和刘氏政权建立(304年)结束时间: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持续时间:近300年历史背景:三国后期,中原人口大幅度减少,魏晋不断招抚五胡。百年的时间,从外内迁入了几百万五胡。其中,匈奴70万,羌人80万,氐人100万,鲜卑250万。司马家族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发生了非常

  • 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百万雄军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原来在秦朝在建立广阔的疆域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骚扰,秦始皇令蒙恬为将军派兵三十万驻守北方。后秦始皇和蒙恬死,群兵无首。南边自秦始皇灭了六国后,就开始了争战岭南的越族,令赵佗,屠睢为将,派兵50万。公元214年屠睢战死,赵佗为将,后赵佗自立为王史称南越国。[var1]秦朝建立,不懂休养生

  • 在四个男宠中,武则天独宠薛怀义,他的魅力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来是在洛阳城市井之中靠卖野药为生的小货郎,冯小宝身体结实魁梧,又能说会道。后来被千金公主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召见后,见其身强力壮,体貌魁伟,乃让小宝削发为僧,并赐予他姓薛,取名怀义,与太平公主丈夫薛绍为一族,并命薛绍认小宝为季父。用来掩护身份,再派到附近白马寺当住持。而后他的

  • 孔子后代杀了四个无辜百姓,却被皇帝免死,只因生在这个特殊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孔子活了多少岁,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孔子金言10句

    可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个人,不但无端杀了四个平民百姓,还作奸犯科奸淫乐妇(歌妓)40余人,按照当时的律法,自然是必死无疑。可是他不但逃过了死罪,甚至一个板子都没有挨、一天牢都没有做,只是被免除了封号,贬为庶民了事。[var1]孔弘绪画像这个人就是中国最出名的孔氏家族第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绪,说起来孔老先

  • 赵匡胤攻心战奏效,南唐后主李煜为此人伤神,异乡抱头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赵匡胤没有直接使用武力,而是扣留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七弟郑王李从善,想用攻心战来让李煜主动投降。兄长夫人悲痛宋太祖赵匡胤一方面部署重兵在北宋和南唐边境,另一方面对扣留在京师开封的南唐郑王李从善厚加封赏,江南国主李煜的压力更加明显。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正月,李煜为了取得赵匡胤的信任,保持南唐的继续割

  • 长歌行:李世民借“空城计”迎战阿诗勒大军,历史战争原型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虚构作品,很多内容和真正的历史有相似借鉴但是却并不是历史故事。但从这部剧中也能找到很多之前历史故事的重新构建。比如剧中这一次李世民借“空城计”迎战阿诗勒大军,其实历史原型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渭水之盟”!不过真正的历史战争原型更精彩!真正历史上的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讲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带领房玄

  • 考古挖掘到“战国牛肉”,专家看到后一脸严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超清考古照片,战国牛肉,安徽六安战国古墓考古视频

    现如今我们保存食物全靠冰箱,可是在古代时没有冰箱的时候,食物是如何保存的呢?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开了,北京晨报消息陕西考古队在一座古墓中发掘了几只装有“牛肉”的青铜敦。 当有人发现这座古墓时,专家知道后喜出望外,考古队立即发掘。在古墓之中不仅仅是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牛肉”,而且还发现了大量的古文物,这一点

  • 杨国忠靠“潜规则”上位:官场小心聪明用错了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潜规则”是不能回避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少有人分析其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何会造成这种方式不断的延续,而这样不正确的上位方法下场又是什么呢?杨国忠,本名杨钊,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乃唐玄宗在位时的唐朝宰相,一人之下,手握大权。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之后,杨国忠不断凭借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