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要武将之一。关羽死后,世人崇敬其忠义与绝世武艺,逐渐将其神化,尊奉他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需要指出的是,关羽能够位列“五虎上将”之首,超过同为“万人敌”的赵云、张飞、马超等人,除其武艺高超之外,还在于他拥有同样出众的统率能力,而最能体现关羽军事指挥才能的战役莫过于他指挥的“襄樊之战”。关羽在此役中用“水淹七军”之计屡败曹军,威震华夏,四百年后唐太宗李世民故伎重演大败割据河北的军阀刘黑闼。
▲关羽剧照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忠于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刘备击退曹操大军,取得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拜义弟关羽为前将军,命其镇守荆州,必要时可出击曹军。关羽得令后,留南郡太守麋芳(刘备妻兄)守卫江陵、将军傅士仁镇守荆州门户公安,自己则亲率数万精锐,向曹魏上将曹仁镇守的樊城进发与吕常镇守的襄阳。当时荆州军已数年未曾征战,终日训练正是战力最盛之时,关羽本人又是天下难得的猛将型统帅,在其指挥下,荆州军数次大败曹仁,逼其龟缩樊城,不敢轻易出城交战。
▲曹操剧照
消息传回许都后,朝野震动,曹魏集团众人无不惶恐,因献帝在许都,离关羽军所在樊城不远,曹操甚至生出迁都之意,以避关羽锋芒。在司马懿、蒋济等人的劝阻下,曹操修书孙权,并派上将于禁与骁将庞德二人率三万大军前往支援襄樊战场,共同抵御关羽。援军抵达樊城后,西凉军出身的庞德急于立功,仰仗自身武艺,请令出战,与关羽大战数场,虽用箭射伤了关羽额头,但并不能迫使关羽退军,双方人马只能在樊城僵持下来。
▲关羽“水淹七军”场景绘画
此时正值六月霖雨不断,大雨连着下来十余日,汉水暴涨,关羽常年镇守荆州,对荆襄一带地形非常熟悉。依据自己多年行军经验,加上河水暴涨的有利条件,关羽想到了一条极为毒辣的计策,即“水淹七军”,他借水势之利冲击驻扎在平地的曹营,于禁军营在汹涌河水的倒灌下,死伤无数,主将于禁、庞德等人也被活捉。关羽以马超名义招降庞德,庞德拒绝,欲以死明志,关羽只能将其处斩。经此一役,关羽的名声也至人生巅峰,名震华夏,令天下众将闻之胆寒。
▲庞德被擒剧照
六百年后的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也故伎重施,凭此计击败劲敌刘黑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渊斩夏王窦建德,并强行征召其旧部入京朝见,窦建德旧将刘黑闼趁机收拢夏军残部,并自立为汉东王,盘踞在河北冀州与定州一带。李渊及李世民见此,决心彻底消灭刘黑闼,以威慑各地诸侯,李渊遂以秦王李世民为帅亲自率军征伐叛军。刘黑闼素来奸诈,手下又聚集了一批能人异士,可谓兵精将广,李世民与之交战数次,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还折损了猛将罗士信。
▲秦王李世民剧照
刘黑闼为避唐军退守洺州后,李世民发现洺水有上涨趋势,受关羽“水淹七军”启发,李世民如法炮制,征调人手堵住洺水上游,同时对龟缩在洺州城内的刘黑闼部队采取“围而不攻”策略。城中缺粮危机出现后,刘黑闼不得不率军出城突围,然而就在刘黑闼强渡洺水之时,李世民令人开闸放水,借水势给予刘黑闼致命一击。是役,刘黑闼数万大军死伤殆尽,仅有千余人逃出生天,刘黑闼兵败后远遁草原投靠突厥,虽成功借兵再起,但还是难逃兵败被杀结局。李唐王朝能够诛除刘黑闼这个心腹大患,显然要归功于李世民学习关羽“水淹七军”的谋略,若无此计,刘黑闼也不会元气大伤。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新唐书·太宗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