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初经济凋敝、社会混乱促使刘邦转而尊崇儒学并成为祭孔第一人

汉初经济凋敝、社会混乱促使刘邦转而尊崇儒学并成为祭孔第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49 更新时间:2024/2/10 6:49:13

刘邦是一位起于小吏的草头天子,汉初大臣又大都来自楚地,且多为屠狗卖缯之辈,他们对儒学没有任何的了解和兴趣,因此,儒生们不得不谨小慎微。

陆贾是一个有口才的辩士,他本为楚人,一直跟随刘邦征战,他在刘邦面前称说《诗》《书》,尚不免受到刘邦的责骂;叔孙通穿着儒生服装相见时,刘邦也感到厌烦,叔孙通只好改变了自己的服装。他本是薛人,但刘邦是楚人,叔孙通便穿上短衣,打扮成楚人模样。

刘邦开始时对儒生的态度十分恶劣,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儒生前来见他,他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当便盆;与人谈话,则常常大骂,完全是一副流氓无赖的形象。

他即位称帝之初,对儒家的《诗》《书》等典籍没有丝毫兴趣,也就是说他对儒家典籍的教化作用一无所知。

可是,后来的刘邦却与先前判若两人。据《全汉文》卷一记载,他在《手敕太子》书中说:“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以后,路过鲁地时,他还“以太牢祠孔子”。他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

刘邦

刘邦对孔子和儒学由谩骂、蛮横转为敬重、尊崇,主要缘于当时残破现实的逼迫。

汉初,经济极度凋弊,政治混乱,民怨沸腾。历史的曲折多难和巨变,给新兴的汉王朝提出了时代的主题,他们不能不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统治秩序,改变当时的残破局面,正视这突如其来的国家学说的空缺。

当战争的烟尘散尽之后,他们首先思索的是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

有的思想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用刑太急、仁义不施、不知教化是导致强秦速灭的重要原因。他们试图用儒家的礼仪建立汉朝的统治秩序。

而直接引导刘邦态度转变的则是叔孙通、陆贾等汉初儒生。

《汉书·高帝纪》记曰:“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律令、军法、章程都是具体的政治制度,而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述存亡之征”的《新语》,应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建设。

在促成汉初儒学地位的变化方面,人们很推崇陆贾,有人说“汉代重儒,开自陆生也”。这主要是就他撰著《新语》而言的。史载,陆贾时时称说《诗》、《书》而受到刘邦的责骂后,便向刘邦说明骑在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骑在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并写了《新语》十二篇,以说明古今国家的成败原因。

陆贾

陆贾“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从陆贾的《新语》看,他是一个厚今论者,他也反对“淡于所见,甘于所闻”,反对泥古、尊古的偶像崇拜与保守,主张“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他认为行事应该注重实效,至于是否出于古道并无多大关系。这种崇尚现实、顺应时势的思想倾向颇合汉初君臣的口味,故能深得他们的欢迎。

正因为刘邦等人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他们在探索和选择封建统治的指导思想过程中,可能会更加欢迎学说的实用性。

叔孙通

因此,被司马迁称为“汉家儒宗”的叔孙通制定汉代朝仪,可能对刘邦的刺激会更大一些。当时,仪法混乱,“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刘邦为此大为伤神。

而叔孙通提出制定朝仪时,刘邦还不怎么相信,说“可试为之”,并且特意指出不要搞得太复杂,要适合汉初君臣的理解能力。然而,当礼仪施行于朝廷后,刘邦才由衷地感到“为皇帝之贵也”,并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连他的弟子也都做了郎官。

这件事肯定对刘邦转变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起了重要作用。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南征英布班师回朝过鲁时,到孔庙祭祀孔子,开了历代皇帝亲到曲阜祭祀孔子的先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何晏帮曹爽夺权失败后转身投奔司马懿却被其族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贪想荣华,为人不齿的假子东汉时期有一位大将军,名叫何进。这个人说起来是东汉颇有影响力的权臣,可惜的是智谋一般,当年曹操就说他是“沐猴而冠带,知小谋疆”。虽然说曹操这话损了点,但可从中窥何进之一斑。不过何进的儿媳尹氏漂亮,后来被曹操纳入后院。尹氏的儿子何晏,也就是何进的孙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跟随着母

  • 刘备、孙权、诸葛亮都怎么评价曹操的能力?两个字: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对人的能力评价,这评语可不算低。无论在治世还是在乱世都能有声名、有作为之人,可以说,都会是个有能力、有谋略、有见识的非常人物。——这用在曹操身上是很恰当的。相信曹操如果处于治平之世,凭他那机智、狡诈,成就一番事业,也绝非难事!然而,正因为是处于乱世,让他的智略得以施展,雄霸野心显露无遗,想篡夺刘

  • 汉武帝晚年最初希望继承人为守成之君,后来则希望完成未竟之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廷尉监丙吉受诏治巫蛊郡邸狱,见而生怜,就挑选女徒小心保养皇曾孙。内谒者令郭穰奉旨到郡邸狱提取皇曾孙,丙吉闭门不纳,说:“他人无辜而死犹不可,况亲曾孙乎!”拒守到天明。郭穰还报武帝,武帝竟因此恍然大悟,于是大赦天下。巫蛊之祸至此才告结束。倘若不是丙吉,戾太子之孙宣帝刘询早已被杀,要知道这是在汉武帝悔悟

  • 汉武帝初期窦太后掌权并主张和亲,窦太后崩逝两年后才进行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要与匈奴展开一场全面性的战争,西汉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战略物资——具体地说,就是战马——的严重匮乏。《史记·平准书》载:“汉兴,接秦之獘,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馕,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西汉建国之初,连天子出行的鸾仪都凑不齐四匹毛色一致的骏马。至于将相大臣,有的人因为马匹太贵

  • 吕蒙“白衣渡江”之后到底是怎么死的?与孙权、关羽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吕蒙取荆州无措! 由于关羽后世地位崇高,所以很多人对关羽之死耿耿于怀,导致对打败关羽的吕蒙、陆逊恨之入骨。有很多人为关羽之死鸣不平,认为东吴破坏盟约,趁关羽攻打襄樊之时,抄了关羽的后路,导致关羽被杀,这是很不道义的!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回事!既然“背盟”,你首先得知道所立盟约为何吧?大部分人根本连盟

  • 什么爱情能让虞姬放弃生命?四面楚歌虞姬凄美自刎,项羽作何感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垓下歌》是项羽绝笔,是他在被刘邦围困之下,为宠妃虞姬所作。一曲罢了,虞姬芳魂散!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瞬间,永远定格在历史文学的字里行间,永远地成为了中国古典爱情故事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自幼随父打猎,惊马初遇项羽传说,虞姬

  • 直播预告!卜宪群:秦王朝的兴盛与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朝的兴盛与衰落主讲人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所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史研究》杂志社社长、编委会主任,《中国史研究动态》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 三国"另类"明君曹丕:蜀吴整军备战时,他却效法汉文帝,以文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在皇位逐渐稳固之后,曹丕推行儒家教育,并借鉴前朝灭亡的教训,决心革除前弊,苛禁宗室,限制外戚、宦官权力等多策齐举。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方面,取士不限年龄,实行“九品中正制”,其选贤任能的政策和气度不亚于其

  •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的幕后,是刘邦消灭项羽余孽的全盘规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迷案之四:陈下被擒,从楚王到淮阴侯】壹前202年12月,韩信在陈县被刘邦突然擒住,稍后被贬为淮阴侯,史书的记载是韩信被告谋反,但韩信是否真的谋反,他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的“官方罪名”又到底是什么,史书其实是没有记载的。但是,考察这一事件的前后历史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一条“历史主线”,即刘邦在前20

  • 曹操为何将3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手段太高招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汉献帝刘协不甘心被曹操当作傀儡,曾指使国丈董承召集天下诸侯反抗曹操,却无能为力。而曹操虽然一边大肆揽权,一边却又不篡位,反而将心思紧盯住了刘协的子嗣,不仅逼迫刘协废掉伏皇后,还将曹宪、曹节、曹华3个女儿,都嫁给刘协做妃子,甚至将自己余下几名幼女也全部与刘协订下“娃娃亲”,等到可以婚配的时候,再将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