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别被《三国演义》骗了,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别被《三国演义》骗了,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247 更新时间:2024/1/29 12:54:58

随着荆州战局暂告一段落,曹操和孙权二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东线。

之前孙权对合肥发动过一次大规模进攻,一度让曹操兵力捉襟见肘,很是狼狈。若不是蒋济的妙策,或许合肥已经丢了。

这件事让曹操耿耿于怀,他早就想报一箭之仇,无奈天不遂人愿,当初周瑜预言马超韩遂将是曹操的大患,果然一语中的。

结果曹操来不及在东线发动攻势,只好领兵去关中平乱了。等他腾出手来的时候,已经是建安十七年(212年)冬天了。

这段时间孙权可没闲着,他先后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迁都。

在孙策时代,东吴的都城在吴郡吴县。后来孙权继位之初仍然延续了下来。不过随着局势日趋稳定,江东的国策也重新回到对外扩张的路线上来。

吴县确实是当时江东最核心的地区,若以保国为大方针,在这里建都没有问题,但是若想对外扩张的话这就有点不合时宜了,其主要原因就是调集军队不方便。

东吴有两大扩张方向,一是北面的淮南,二是西面的荆州,可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以水师为主力的部队都必须先进入长江水道才行。

在春秋时期,吴国开凿了中江,将震泽(太湖)和长江连通起来。不过六七百年过去了,这条人工河道已经淤塞不堪。

因此如果将都城设在吴县,出征的时候会非常困难,除非孙权可以放心地将精锐水师放置在外面。

既然如此,就只有迁都一个选择了,孙权的目标是长江边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京口位于丹徒县,交通十分便利,当初刘繇被孙策击败后,也是从这里出逃到豫章的。将都城设在京口,更有利于对外扩张。

然而,京口仍然不是最佳选择,张纮提出西面的秣陵(今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才是最佳建都地点。

秣陵原名金陵,当年秦始皇东巡时听说此地有王气,他深感忌惮,于是便命人掘断山冈,破坏风水,并将其改名为秣陵。

几百年来,这种说法一直深入人心,周瑜劝说鲁肃投效江东时,也说“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

抛开风水角度,单从地理来看,秣陵也比京口更有优势,这里距离长江沿岸两大重要据点牛渚矶和濡须口更近,确实是绝佳的选择。

后来刘备出访江东时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因此孙权终于下定决心建都秣陵,并将其改名为建业,取建功立业之意。

从此南京开始了它的辉煌,一直到今天。

孙权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修建濡须坞。

我们之前曾多次提到,孙曹双方在东线是围绕着江淮水道进行交锋的,目前这条水道中间最重要的据点合肥被曹操占据,因此局势对孙权极为不利。

作为江淮水道南端最后一道防线,濡须口是江东的命脉之所在,此地一旦有失,曹军便可截断长江,届时长江中游的所有据点都会和江东失去联系。

为了不至过于被动,东吴必须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即决不能将力量收缩至长江南岸,那样便是将天险的半数拱手让人。因此一定要在江北设置防御。

从建安十四年(209年)开始,曹操就不断在合肥一线积蓄反击的力量,这引起了东吴方面的警惕,而对此最为重视就是吕蒙

为了将来的大战做准备,吕蒙首次提出在濡须水上修建一座要塞,即大名鼎鼎的濡须坞。

不过吕蒙阐述了自己的方案后,却没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诸将都说:“我们江东以水师称雄,想杀敌就登岸,想撤退洗洗脚就上船了,还修什么要塞?”

吕蒙反驳说:“作战有顺利的时候也有不顺的时候,不可能百战百胜,如果上岸后与敌人突然遭遇,被精锐步骑兵纠缠住,到时候根本没机会靠近水边,别说登船了。”

这一方案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当初广陵之战的痛苦回忆再次涌上他的心头,彼时孙权同样拥有强大的船队,结果又如何呢?他是发自内心地认为吕蒙说得对。

不过修筑濡须坞的计划虽然被敲定了,但濡须坞具体的地点却有不同的说法。

按照胡三省给资治通鉴的注释,濡须坞在巢县(今巢湖市)东南四十里,正好位于濡须口附近。孙权夹着濡须水修筑了这座要塞。

濡须坞在今巢县东南四十里。(资治通鉴胡注)

而《读史方舆纪要》则给出了另一种说法,认为濡须坞就在巢县旁边。

与巢县接界,即濡须坞也。有东西二关。其地峻险,亦曰东关口,亦曰东兴堤,为吴魏相持之所。(读史方舆纪要)

濡须水出巢湖,向东南方向流淌,它流经一处山谷,西面的山叫七宝山,东面的山叫濡须山,濡须坞便是修建在两山之间,后来著名的东兴大堤也是这个地方。

此外,在七宝山上筑有西关,濡须山上筑有东关。也就是说,濡须坞并不是单纯一座军事堡垒,而是一整套的防御体系。

以上这两种说法经过比较,我还是更倾向于第二种,毕竟濡须口附近一马平川,不是很利于防守。再加上这里已经是东吴最后的防线了,将希望寄托在这里,有些破釜沉舟的意味,不是非常明智。

而后一种说法从军事角度更加符合常理,在山谷间筑城可以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如果曹军想避开这条路,那么就无法利用水道了,效果必然事倍功半。

再加上七宝、濡须二山上的防御工事,这里无论如何也比濡须口更有利于防守。

不过根据史料记载,濡须坞似乎在一开始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曹操第一次就突破了这道防线杀向了濡须口。

难道说濡须坞是个鸡肋吗?

其实并非如此,吕蒙提出的这一方案确实高明,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建安十六年(211年)濡须坞正式开工,但时间太紧迫了,到了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南征的时候,很可能还未完工,因此这一回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不过在濡须坞防御体系彻底完成后,曹军就再也难以逾越了。

而曹操正是抓住了这一窗口期抢先进攻,这对孙权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如今敌众我寡,江北又没有天险可守,因此最佳的选择就是驻兵江南,就像当初赤壁之战时候一样,反正江东掌握着水师的优势,而曹操也不可能长期驻扎在濡须口不回去,只要耗一段时间,就能逼退曹军。

可这时候孙权的骚操作来了,他居然分出一部分军队在北岸设了个江西大营(此地长江为南北流向,故此命名),作为前沿阵地。

实在不能理解这种安排的目的何在,这个江西大营兵力想必有限,即使能通过水运得到后方的增援补给,也不可能是曹操大军的对手。

孙权虽然自信心爆棚,想和曹操来场硬碰硬的较量,但不知道他信心从何而来。

对于孙权这种奇葩的部署,他手下诸将也倍感无奈,其中孙瑜委婉地说:“咱还是稳一点好”。可惜孙权坚持己见。

最后的结果也完全在意料之中,在江北曹操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江西大营很快就撑不住了,孙权只好退往南岸,交战中都督公孙阳被曹军擒获。

江北的交战是濡须之战的前哨战,孙权自作聪明导致先失一场,战局愈发不利。

然而人生无常,曹操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很快就轮到他倒霉了。

初战告捷后,曹操打算再接再厉,拔掉孙权在江中一个小洲上的据点。于是准备了一些油船,打算发起火攻。

不过这在经验丰富的江东水军面前就有点班门弄斧了,很快曹军就被击溃,三千余人被俘,又有数千人葬身鱼腹。

这下双方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通过之前的交战,孙权终于明白过来,防守反击才是最佳手段,于是决心亲自出马,乘坐大船来到阵前引诱曹军来攻。

不过曹操却吃一堑长一智,再也不愿轻易进攻了,只是命人以弓弩射击。

只见那船的一侧布满箭矢,压得船只都倾斜了。于是孙权命人调转方向,用另一侧迎接弓弩,很快船又恢复了平衡。曹操吃了个哑巴亏。

没过多久,孙权又坐着轻船前来。诸将皆欲出击,曹操接受教训严令不准出战,也不准随意射击。孙权的船队在曹军面前行驶了五六里,这才鼓乐齐鸣,大摇大摆地回去了。

见孙权水师军容齐整,曹操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的儿子像猪狗一样。”

到了这个地步,这场仗已经打不下去了,毕竟谁也奈何不了谁,双方距离各自罢兵只差一个台阶。

最终还是孙权更主动,反正对他这种务实不务虚的人来说,面子没那么重要。于是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春天到了,水也涨了,你还是快撤兵吧。”然后又付了一张小纸条,写道:“足下不死,我心不安啊。”

曹操知道孙权说的是实情,于是也就撤兵了。至此,持续一个多月的第一次濡须之战宣告结束。

此战虽然看似平分秋色,事实上东吴是获得了战略胜利的,毕竟曹操兴师动众却无功而返,但东吴却击退了来犯之敌,也提振了士气。

而这也为东吴在淮南开展新一轮攻势打下了基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接着奏乐,接着舞!宝哥带你解锁不一样的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问大宝对于《新三国》里面哪位印象最深莫过于和伟老师的刘备了毕竟可以在抖音火得一塌糊涂凭借着“接着奏乐,接着舞”直接魔性出圈,笑果拉满而关于刘备,在三国中的分量不言而喻作为大汉皇叔除了一生戎马建立蜀汉政权外更是给后世留下不少警示金句 比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得不说,刘皇叔的仁德真的

  • 吕伯奢灭门惨案的幕后黑手,居然是一只猪?曹操冤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三国演义中的案情。熟悉这段历史的童鞋,可以直接看底部结论。三国演义是这样说的,曹操刺杀董卓未遂,所以赶紧逃出了京城,在途经一个县城的时候,还被当时县城里的县令陈宫抓住了。但陈宫感念曹操是一个义士,愿意弃官跟随曹操。于是,曹操与陈宫两人就来到了成皋这个地方,曹操要去见他父亲的好朋友吕伯

  • 被项羽火烧的阿房宫,如今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王朝,书同文、车同轨,建长城、修直道、设郡县,许多措施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阿房宫、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阿房宫是秦朝统一后修建的天下朝宫,是中国国家第一次大统一和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志,历经 2230 年的沧桑,如今看来依然令人震

  • 东汉风云:太后独裁护窦氏,老臣遗恨几时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窦笃、窦景、窦瓌并皆受封爵,惟窦宪仍然让还,更率兵出镇凉州。征西将军耿秉自班师回朝后,亦得封美阳侯,官拜光禄勋。另遣侍中邓迭行征西大将军事,佐窦宪赴镇。北单于以侍弟遣还,又让车谐储王等,款塞请朝,愿见大使。窦宪据实奏闻,即令中护军班固署中郎将与司马梁飒,出迎北单于。偏南单于欲扫灭北庭,只恐北单于受汉

  • 揭秘:刘备和孙尚香婚姻背后的历史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年龄上我们就不多说了,两人结婚时,刘备已经是50虚岁了,而孙尚香不过才20多,因为当时的孙权虚岁才29,所以孙尚香不会太大的。年龄上的不相当,可能会影响感情,但不是绝对。不过他们两人感情上的不和谐却是事实,究其原委,既有个性上的问题,同时也有政治上的因素。我们先来说个性上的问题。孙权的这个妹妹,是孙

  • 姜维的九伐中原与诸葛亮的北伐,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老朽说事今天来跟大家说说姜维的九伐中原与诸葛亮的北伐,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姜维北伐和诸葛亮北伐最大的差别在于局势和战略。诸葛亮北伐之时,曹魏北方还有几乎要统一鲜卑的轲比能和燕国的公孙渊,为了防备北方隐患,曹魏必须在幽州、并州布置兵力,相对的在蜀汉、孙吴前线的兵力会少许多。可是在诸葛亮死后,鲜卑轲比

  • 纪灵能在关羽手下坚持三十招不败,为何不到十招便被张飞怒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因此大多数名将,都免不了被后人拿来相互比较。单以三国为例,就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当然了,这一说法的排名,并非依照正史,而是根据演义。不过有不少人,在细读演义之后,对这一排名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在演义中,张飞的武艺,应该是强于关羽的,抛开其他不谈

  • 既能挖走曹魏江山,又能给子孙挖坑,司马懿是蓝翔技校的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八王之乱是西晋的必然结果呢?这个坑是从司马懿就开始挖的,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尾大不掉,就像一个脓包一样,总有一天是要破裂的。而这个破裂的过程必然表现为内战。司马师是怎么得到天下的呢?是因为曹魏从曹丕开始,就对宗室实行严格的控制政策,不仅不给他们任何实权,而且进行严密的监控,没有朝廷和皇帝的诏

  • 人教版语文教材对诸葛亮躬耕地有新解,一曰襄阳,一曰南阳|阅读时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 春之声高端生活圈(微信公众号)襄阳南阳因为诸葛亮争了上千年,因为人教社对诸葛亮躬耕地擅自更改为襄阳,惹得上千万南阳人非常生气,诸葛亮自己说的清清楚楚:臣本布衣,躬耕南阳。最近人教 版语文教材对诸葛亮躬耕地有了新的注释。 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课文《三顾茅庐》,选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

  • 11月19日起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暂停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11月19日上午6时许,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号发布公告称,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自2022年11月19日起暂停开放,恢复时间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