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托孤之前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地位
诸葛亮与刘备的鱼水之情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三国志】
很多人说,诸葛亮其实在刘备托孤之前没什么存在感,然而三国志记载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是“义同君臣,恩犹父子”,民间也有桃园三结义的佳话,可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好关系甚至都已经超越了关羽和张飞。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如果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前没有什么存在感,刘备又有什么理由突然间天下托付给他呢?
赤壁之战与诸葛亮无关?
很多人说赤壁之战与诸葛亮无关,诸葛亮甚至可能都没见过周瑜。可是据三国志记载,是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决定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如果认真去看三国志,其精彩程度不亚于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
【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三国志】
而且三国志都明说了,孙权很高兴,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人带水军3万跟随诸葛亮一起见刘备,可见诸葛亮是见过周瑜的,而且一言胜万兵,他的外交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对孙权与刘备结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诸葛亮在托孤之前只是后勤官?
很多人说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前,地位不高,并且只求负责后勤,从未参与过军事。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三国志】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是参与过成都之战的,并非毫无带兵经验。
而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刘备大军去益州时,居然放心的把后方交给诸葛亮,足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再说,萧何也是负责后勤的: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同样,诸葛亮留守荆州,使荆州成为刘备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备夺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起了重要作用。
法正与诸葛亮地位对比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三国志】
很多人说,刘备有了法正之后,诸葛亮就毫无存在感了。然而,当法正“睚眦必报”,刘备手下的臣属们没有选择直接找刘备告状而是找到了诸葛亮。正说明在他们认为,诸葛亮和刘备关系已经是亲密无间了。而且诸葛亮是“股肱”,法正是“谋主”,法正的“谋主”固然地位超然,然而“股肱”在古代地位可比“谋主”更高。比如说现在说很多深受皇帝信任的名臣为股肱之臣。
如果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如法正,刘备手下的臣属又何必找诸葛亮告状呢?
当时刘备集团正值用人之际,诸葛亮只是考虑到法正对刘备集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不愿意接触她,所以由着他的个性而已,那句话只是感叹与赞赏法正的贡献,并不是说自己对法正无计可施。
而且实际上诸葛亮和法正的关系是很好的,他们是心心相惜,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并且能够接受对方的建议。治理国家,法正不如诸葛亮。运用奇谋,诸葛亮不如法正。他俩正好可以优势互补。诸葛亮和法正曾经出现过分歧,法正认为成都初定应该约法三章,放宽法律,以笼络人心。诸葛亮却主张严肃法纪,治理蜀地,结果法正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放弃了自己的主张,最后刘备选择接受了诸葛亮的主张,难道不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地位并不低于法正么?最后当刘备兵败,诸葛亮感叹:“如果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这句话是诸葛亮对法正才能的肯定与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怎么能说明诸葛亮地位不如法正呢?
所以说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从头到尾,都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