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托孤之前只是后勤官,地位不如法正,这真的是诸葛亮?

托孤之前只是后勤官,地位不如法正,这真的是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839 更新时间:2024/1/19 16:51:13

刘备托孤之前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地位

诸葛亮与刘备的鱼水之情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三国志】

很多人说,诸葛亮其实在刘备托孤之前没什么存在感,然而三国志记载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是“义同君臣,恩犹父子”,民间也有桃园三结义的佳话,可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好关系甚至都已经超越了关羽和张飞。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如果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前没有什么存在感,刘备又有什么理由突然间天下托付给他呢?

赤壁之战与诸葛亮无关?

很多人说赤壁之战与诸葛亮无关,诸葛亮甚至可能都没见过周瑜。可是据三国志记载,是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决定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如果认真去看三国志,其精彩程度不亚于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

【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三国志】

而且三国志都明说了,孙权很高兴,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人带水军3万跟随诸葛亮一起见刘备,可见诸葛亮是见过周瑜的,而且一言胜万兵,他的外交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对孙权与刘备结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诸葛亮在托孤之前只是后勤官?

很多人说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前,地位不高,并且只求负责后勤,从未参与过军事。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三国志】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是参与过成都之战的,并非毫无带兵经验。

而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刘备大军去益州时,居然放心的把后方交给诸葛亮,足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再说,萧何也是负责后勤的: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同样,诸葛亮留守荆州,使荆州成为刘备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备夺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起了重要作用。

法正与诸葛亮地位对比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三国志】

很多人说,刘备有了法正之后,诸葛亮就毫无存在感了。然而,当法正“睚眦必报”,刘备手下的臣属们没有选择直接找刘备告状而是找到了诸葛亮。正说明在他们认为,诸葛亮和刘备关系已经是亲密无间了。而且诸葛亮是“股肱”,法正是“谋主”,法正的“谋主”固然地位超然,然而“股肱”在古代地位可比“谋主”更高。比如说现在说很多深受皇帝信任的名臣为股肱之臣。

如果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如法正,刘备手下的臣属又何必找诸葛亮告状呢?

当时刘备集团正值用人之际,诸葛亮只是考虑到法正对刘备集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不愿意接触她,所以由着他的个性而已,那句话只是感叹与赞赏法正的贡献,并不是说自己对法正无计可施。

而且实际上诸葛亮和法正的关系是很好的,他们是心心相惜,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并且能够接受对方的建议。治理国家,法正不如诸葛亮。运用奇谋,诸葛亮不如法正。他俩正好可以优势互补。诸葛亮和法正曾经出现过分歧,法正认为成都初定应该约法三章,放宽法律,以笼络人心。诸葛亮却主张严肃法纪,治理蜀地,结果法正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放弃了自己的主张,最后刘备选择接受了诸葛亮的主张,难道不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地位并不低于法正么?最后当刘备兵败,诸葛亮感叹:“如果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这句话是诸葛亮对法正才能的肯定与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怎么能说明诸葛亮地位不如法正呢?

所以说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从头到尾,都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顶级谍战,风起陇西弱爆了,电视剧永远拍不出历史的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黄龙二年(230年),一个叫隐蕃的青州人从曹魏叛逃到东吴。最初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孙权的重视,哪个国家不出几个叛徒呢?或许因为犯了什么罪,又或许是怕受到什么牵连,总之这种事情并不罕见。然而没过多久,孙权却收到了一封上书,而作者正是隐蕃。他在上书中自称叛魏归吴是出于道义,为此不惜抛家舍业,而且他还胸怀锦绣

  • 重磅推荐|《不一样的楚汉争霸》有声书隆重上线,限时免费收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风起云涌的楚汉争霸,处于下风的刘邦在张良、萧何等人的辅佐下,通过广泛吸纳人才,重建制度,打造出一支极具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推翻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战神项羽。这样一个出身平民、崇尚侠客精神的人,为何能反败为胜?作者潜入历史深处,用经济学视角,生动还原了刘邦和项羽两大军攻集团的生死较量。《不一样的楚

  • 史说三国:三七五 西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步阐一家,自父亲步骘开始,经过兄长步协,到步阐为止,两代三人在西陵(今湖北宜昌市)经营了四十余年。步阐仓促之间接到调离西陵的命令,感到惶恐不安,担心自己有什么过失,又害怕是有人在孙皓面前诬陷,对自己不利。九月,步阐惶急之下,举西陵城投降晋国,将兄长步协的两个儿子步玑、步璿,送到晋国的首都洛阳当人质。

  • 三国名将之中,谁的箭术第一?并非是吕布,而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涌现出了许多名将。这些名将除了使用各种长短兵器上阵杀敌之外,几乎人人弓马娴熟,可以远距离射杀敌人。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么众多三国名将之中,谁的箭术数第一呢? 辕门射戟忆吕布 提到三国中的箭术,三国迷们首先想到的是吕布辕门射戟。吕布辕门射戟的确体现了他的超凡箭术!袁术派大

  • 汉朝一把尺子出土, 终于知道九尺的关羽到底多高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身材高大在古代确实有着巨大的优势,不仅是在人群中更为亮眼,而且在古代打仗也更为重要。在古代战场身材高大的将军,往往有着更充沛的体力和更远的攻击范围。东汉末年,三国东晋,英雄豪杰辈出,名将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武圣”关羽,在历史上的粉丝中知名度相当高。书中记载,他身长九尺。但是这个尺究竟是多少厘米呢?

  • 平陆县征集到一件西汉釉陶“池中望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 1985年01期卫斯平陆县征集到一件西汉釉陶“池中望楼”1982年10月,山西省平陆县博物馆从圣人涧大队征集到一件工艺精细的釉陶“池中望楼”(见图)。“池中望楼”通体施釉,呈黄绿色,高83厘米,分三层。第一层高29厘米,四角斜出斗拱承平檐,楼腿直插池塘之中。池塘作盘形,口外径42、内径37

  • 汉景帝共有14个儿子,汉武帝为何能继承大统,其他儿子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搜图编辑皇长子临江王刘荣,母为栗姬。皇次子河间王刘德,母为栗姬。皇三子临江王刘阏,母为栗姬。皇四子鲁王刘余,母为程姬。皇五子江都王刘非,母为程姬。皇六子长沙王刘发,母为唐姬。皇七子赵王刘彭祖,母为贾夫人。皇八子胶西王刘端,母为程姬。皇九子中山靖王刘胜,母为贾夫人。皇十子汉武帝刘彻,原封胶东王,母为王

  • 曹魏喋血沙场的六大顶级名将:一人被斩杀,其余五人死于箭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吴蜀魏三国之中曹魏名将众多,演义又是明显的尊刘抑曹,所以曹魏名将被黑和死于非命的也相对较多,今天就来盘点下三国喋血沙场的曹魏六大顶级名将:一人被斩杀,其余五人死于箭下,我们一一来看一下。夏侯渊219年汉中之战期间的定军山之战,夏侯渊被法正和黄忠的步步为营和反客为主所激怒,不顾张郃等人劝阻执意出战被黄

  • 董卓是来自西凉的势力,那他和当时的西凉太守马腾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欢迎观看今日文章,三国时期,董卓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深思熟虑之下,他便选择了拉拢韩遂和马腾。结果令人没有想到的就是等到韩遂和马腾进京后,等到的并不是董卓和他商议大事,而是董卓已经死了的消息。这个时候董卓手中的权利已经落到了李傕手中,面对赶来的马腾等人,李傕给他们封了官位。

  • 汉朝古墓出土一堆竹简,译成书后,西方专家难以置信:这绝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1983年12月到1984年初1月份,考古学家们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张家山出图了一批汉代的竹简,这批竹简所产的年代大概在西汉初年,至文帝初年的竹简。一共有一千多支,这在当时可是一个轰动全国的大新闻,因为这一批竹简可能远远要比文物更具考古价值。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的时代,汉朝继和发展了秦国的制